第二章 一般常識
四、一位醫師的感觸
經濟社會中,一切講求現實利益,對於切身的疾病問題,更是如此。常聽有些媽媽反應:「孩子吃了別處兩次的藥了,熱度一直不退(或是咳嗽仍無改善,腹瀉一直持續),因此再抱來給你診察。」焦急之狀,溢於言表。她們注意到的,只是疾病的表面症狀,症狀不除,寢食難安,恨不得找遍天下的良醫,一天之內,把病治好。因為反覆
m.hetubook.com.com求醫,只求症狀改善,至於孩子疾病的本身病程如何,是否徹底根治,卻完全忽略了。
病痛清除之後,就把藥物拋諸腦後,這是人情之常,於今尤烈。大部份的疾病,是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在症狀消失之後,不必服藥,它也會自然痊癒。生病次數一多,自然就養成了「症狀消失就是病好了」的錯誤觀m.hetubook.com.com念。殊不知有少數病症,如無完全治療,是會轉成慢性病或併發其他疾病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最近喧騰一時的風濕性心臟病——由未完全治癒的B群溶血鏈球菌感染(皮膚、喉嚨或扁桃腺)所引起。
還有些家長,大概是報章雜誌看多了,對醫務常識一知半解的,對藥物懷有恐懼感,因此常可聽到「我怕小孩藥吃hetubook•com.com太多不好,吃了一天就不再給他吃了」、「藥裏面請勿加抗生素,抗生素吃太多不好」的話語,真令人啼笑皆非。一般的藥物,除非連服兩週以上,很少造成對肝腎的損害,病情真正有需要服藥時,還是遵從醫師的囑咐服藥為佳,醫師自會斟酌病情,謹慎用藥。
說來說去,總歸一句話,就是家長對醫師缺乏信任感,對醫師說的話或所和圖書開的藥缺少信心,當然這樣的家長並不算多,但是對於這種情形,醫師們仍需自我檢討,是否診斷確實?是否解說詳細?是否治療恰當?答案如果是肯定的,時日一久,病人對醫師自然會充分信任了。
因而,在看病後,對於醫師的囑咐:「藥吃完後還要再來檢查喔!」最好不要當作耳邊風,也不要有:「真奸,還要多賺我一次錢!」的想法,這完全是醫師的一番https://www.hetubook•com•com好意。記得筆者剛畢業,在大醫院服務時,對「還要再來複檢」的囑咐,一向說得理直氣壯(反正錢又不是我賺的)。等到自行開業,這類的囑咐,為免瓜田李下之嫌,反而難以出口,有時說了出來,病人也未必聽話,時間一久,也就心灰意懶了。醫師難為!
當醫師這一行十年多了,心中的感觸良多,尤其身為一個開業醫師,見過的病人百態,更是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