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泰晤士河畔

作者:陶傑
泰晤士河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中國通」兩種

「中國通」兩種

余自卜居泰晤士河畔以來,因工作關係,得閱「中國通」無數,多年來已形成「中國通」恐懼症候,每在倫敦一些酬酢場合不幸狹逢此輩,必爭相避席,以免話不投機。
其成為「撈家」,是因為此輩對中國文https://m•hetubook•com.com化或中國人,純粹以生財工具或飯碗視之,其中文一旦修成足以蒙騙其英國同胞的程度,便不必再花工夫。「撈家中國通」的中文口語,故永遠停留在平www.hetubook.com.com仄不分的「你吃過飯沒有」的程度,若進一步以國語詰之,「撈家中國通」便到此為止,手足無措。由是之故,許多「撈家中國通」在英國最怕與中國人交往。
但不幸「學者中國通」hetubook.com.com在英國愈來愈少。觸目所見之「撈家中國通」愈來愈多。「撈家中國通」之流,早期或也因景仰中華文化而誤入此行。但凡根未淨,逐漸發覺在英國靠中國吃飯,出路愈來愈狹。但一回頭已是百年身,要擺脫中國這個纏和圖書繞終生的陰影,已經太晚了,漸淪為英國社會的邊緣,心有不甘,一腔怨氣,漸次便出在所接觸的中國人身上。因此對中國人最具歧視的,以「撈家中國通」為首。
所謂中國通的質素與嘴臉,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變遷緊密相關。在中國「解放」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前,英美中國通來華研習中華文化,受儒教濡染,加上本身家學的氣派,多具溫柔敦厚之風。舊一輩中國通學者大師輩出,遠有拉提摩爾、司徒雷登,近有效陶潛之豹隱田園的紅樓夢專家霍克斯,此輩畢生追逐中華文化的迷夢,於東西文化交流貢獻良多。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