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泰晤士河畔

作者:陶傑
泰晤士河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感性的奇行

感性的奇行

英國非殖民化的過程中遺下的禍害,與哈姆雷特及伊阿高二人行事均有雷同之處:或優柔寡斷,拖泥帶水,致使民主的理想目標不止淪為空談,且以亂局及悲劇告終;或如同伊阿高陰暗的種族主義心理,有嫉妒的毀滅傾向,因前殖民地的化外之民永無法建立真正的西hetubook.com.com式民主而幸災樂禍,沾沾自喜。但要指出的是,此說純是從英國社會經驗的大膽假設,尚無足夠的證據支持,由於是感性的一種奇行,可能永遠難以證明。
伊阿高在劇中為主角黑人將軍奧塞羅之副手,因誣告奧塞羅之美妻和*圖*書德絲黛夢娜與將軍副官有染,挑撥離間,致使黑將軍妒恨交加怒而殺妻。伊阿高行兇動機為何,四百年來學者一直評說紛紜,或指其不值副官獲將軍提拔擢升,或指其暗戀將軍美妻而有此惡行。但世代論者一致認為,莎士比亞不明確交代伊阿高行兇的理性動和*圖*書機,是讓人從感情心理的一面揣測。伊阿高令奧塞羅身敗名裂,有說是出於種族主義因素,不值白種的德絲黛下嫁黑人將軍,故忿然下此毒手,但此說也只能是一種揣測。行兇者動機不明,成為此劇的一大趣味。
莎士比亞的劇作,是研究英國人的一條主要途徑。僅hetubook.com.com以四大悲劇為例,其中的主角配角,登場的忠奸人物,除了宏觀的永恆人性,尚展示了英國人或是英國政客林林總總複雜內心世界,如《王子復仇記》主角哈姆雷特的佯狂與軟弱,其性格的優柔寡斷,不僅斷送了復仇的機會,還送上了性命一條。
對於英國帝國時代的政客撤出殖民地和_圖_書,每留下分化對立的禍根,數十年發芽光大,致使前殖民地永無寧日,損人不利己,實是法、荷、日等國所無的一大「特色」,每令人對其動機百思不得其解。對這個問題,前文嘗試以「異新奇客」(Eccentric)氣質的感性途徑解答,今僅引莎劇《奧塞羅》中的歹角伊阿高為例,以作比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