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地有大美

作者:蔣勳
天地有大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貳 衣之美 珍惜美好物質

貳 衣之美

珍惜美好物質

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很多衣服飾品都被商業標示成昂貴的東西,可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人心,其實人心才是最寶貴的。
我們有原住民,蘭嶼的達悟族穿著丁字褲,完全可以呈現出他們身體的美,丁字褲就是他們的美學。可是當然我們知道今天很難將丁字褲訂立為禮服,我們很難想像有一天我們的總統穿著丁字褲舉行國家大典,好像蠻尷尬的。還是乾脆就穿上西方的服裝?其實現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或一般政治人物,男性服裝早已全盤西化,其中沒有任何一點點所謂民族或者本土的意義在裡面。
我還發現印度女性身體最美的部分是腰部,這點讓我很驚訝。希臘美學當中常常強調人身體的腹肌,我們所看到的希臘雕像中,不只是男性有腹肌,連羅浮宮很有名的維納斯雕像都有腹肌,因為希臘人很講究運動。可是,印度在熱帶地區,人比較慵懶,所以印度最美的女性腹部有一點鬆軟圓潤。印度舞蹈或者阿拉伯肚皮舞,如果有腹肌就跳不出震動的感覺,微微有一點胖的腹部才會產生美感。
我的意思是,一套服裝必須在文化上被認同,才會產生長久的影響力。
今天我們是有能力可以不斷換購衣服,可是如果我們不換掉衣服。用得更久些——我跟朋友說有件衣服穿十年了,我可以把它保存得這麼好,因為覺得洗衣機洗得太粗糙。我選擇一種最好的洗衣精去浸泡它,不傷到纖維,我用手搓洗它時也很溫柔,甚至在晾曬時不用吊掛的方式,以免拉扯或變形,所以必須鋪在平面上曬乾;曬乾後有一些皺摺,我用很細緻的方法把它燙平。
我們特別提過柴契爾夫人,她擔任英國首相時服裝並沒有很多的變化,可是你永遠覺得「鐵娘子」三個字放在她身上是非常恰當的,因為她辦事的果敢、有魄力,都在服裝裡彰顯出來,成為一個符號。所以我會特別呼籲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朋友,尤其是女性,可以特別注意一下自己服裝和社會角色之間的某些關係,於是「美」反而會在這裡彰顯出來。

政治人物做出表率

所以我常常會感覺到美並不是價格,人世間最美的東西可能是母愛,可能是愛情,也可能是友誼。那麼這些情愛跟友誼編織進一件衣服裡面時,我相信價格已經無法衡量了。
在討論衣服美學的最後階段,我們特別強調的是:如果暫時還沒有找到民族服裝特徵的時候,至少能夠抓住簡單、樸素、大方這幾個最基本的原則,我相https://www•hetubook.com.com信就絕對不會出錯了。我們也看到一些在政治或企業上非常有能力的女性,當在某些場合出現的時候,穿著白襯衫、素色簡單套裝,其實是大大方方的,也讓別人相信她們的幹練。
民族性是在非常長久的歷史當中慢慢演變出來的,民族服裝可能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我相信我們還在思考本地民族服裝的美學到底該往哪裡走,或者可能連起點都還沒有開始建立,可是我的確覺得政治人物是需要做出一些表率的。不過政治人物必須先讀書、先思考文化,才能為文化、服裝找出一條民族的道路。如果刻意為政治為選戰去訂出一套服裝來,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不會有人去穿上,或者只有在選舉的時候造成一股熱潮,之後就失去了影響力。
我講的是一件衣服十年來跟我的情感,因為我善待一個物質以後,它跟我身體產生很多記憶,所以我會很珍惜這種記憶。這樣的一個記憶可以包括衣服跟我皮膚的感覺、那雙鞋子跟我的腳走路形狀產生的感覺、或者一頂帽子戴久之後,好像慢慢變成個朋友的關係了。我稱這個感覺為服裝的體溫,去感覺一下服裝的體溫,我相信是衣服美學一個非常不同的開始。
一個亞熱帶的島嶼推出我們自己服裝的品牌,不走昂貴路線、不挑繁複設計,而是簡單、樸素、好用,可是也乾淨、大方。
今天很多人提到環保,我想這其中不只是保護環境而已,我們應該明瞭到所使用到的物質跟我們之間的關係,大量地耗費物質並不會使我們快樂,可是如果手上握著一些些小小物質,感覺到那個物質的快樂,像是撫摸那一件用純綿做出來的襯衫,然後自己把它洗乾淨後用熨斗燙平的過程,我覺得是一種非常大的快樂。這才是環保的概念,回到一種對物質美的珍惜程序。
我們發現到,很多國外的名牌服裝,其實是依照自己國人的身體美學設計的。例如義大利人的下身比例長,上身較短,所以他們上面穿一件小馬甲,下搭長褲褲裝,穿起來真是美得不得了。我曾在義大利名牌店看到日本的女性朋友購買類似的服裝,她穿在身上我覺得完全不對勁,因為東、西方的身體比例非常不一樣,原本漂亮、帥氣的服裝穿在這個日本女性朋友的身上,我就覺得我都不敢看了。
像唐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相信也許母親健在的朋友,大概不會覺得她為你織了一件衣服,你穿在身上www.hetubook.com.com會有多麼天長地久人情上感動的力量。可是如果有一位朋友每年冬天他老穿著一件看起來有點陳舊的毛衣,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還跟他建議說現在毛衣很便宜,為什麼不去換一件新的,好幾年都在穿這件毛衣。你會發現在大眾場合這個人有點靦腆,他也不太好意思講;也許他會悄悄地告訴你:
我們總是把美的事物從生活裡面提出來做一些思考,任何一個物質經過了思考,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
最近跟朋友學習金屬工藝。
「有些情況你不瞭解,其實這件衣服是過世的母親織給我的。」
生活在我自己的家鄉——台灣島嶼,在這個地方長大,其實民族服裝是一個非常困擾我的問題。之前的國家大典有時人家穿著長袍馬褂,其實那是滿清的服裝,可是在辛亥革命以後,好像也延續了清代禮服的習慣,最後變成國家大典的禮服。現在很多人覺得長袍馬褂不應該是我們的禮服,但到底台灣的民族服裝是什麼?這中間可以再做深入的討論。
服裝美的第一個原則,其實是簡單與樸素,大家常會忘記這個原則;一個人把自己弄得像棵聖誕樹一樣是不會好看的。

美不是「價格」

我希望讓大家瞭解到:每個民族最後非常知道自己身體的美學,需要用什麼樣的服裝來呈現,可是我還是有個疑問——我要穿什麼樣的民族服裝?我的民族服裝到底是什麼?其實一直到我參加完那個宴會,這個疑問都沒有得到解答。
我們現在面臨到兩難的局面,就是所有的消費經濟行為當中,商業不斷刺|激著我們:廣告說當季的衣服要出清了;才三月就看到春裝的消息;換季時就會想有幾個品牌會打折,要去搶購一番……。我相信這當然是一種快樂,也很理解這種快樂。
那麼這個時候你心裡面會悚然一驚,你會感覺到他到任何地方去買再昂貴的毛衣,都比不上這件毛衣的情感。
我很誠懇地希望社會裡有影響力的朋友,應該更去深思服裝跟我們身體的關係,更去深思如何將服裝做為台灣的本土符號。比如說:織品質料應該是絲嗎?還是棉?還是麻?還是毛?我可能先剔除毛,因為台灣其實很熱。我也可能會剔除絲,可能我們的絲織品不見得這麼優秀。也許可以考慮棉與麻。型式上可以走樸素的路子,因為民族服裝的特點之一,是不能只是少數人所壟斷的昂貴衣服,它必須能夠量產、能夠大眾化。所以今天在這裡思考民族服裝的時候,我反和_圖_書而會用一個比較樸素的角度,可能是一件很簡單的襯衫、一條質料簡單的褲子,去標示出台灣的一種形象,這個形象可能代表出大家很健康……。
我想當我們在談生活美學時,還是需要回到這個原點,希望所有的朋友能夠對生活周遭看起來不太重要的一些小事,重新賦予更多更多的關心。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對衣服這項物質一個人情的懷念。同時我們也知道當小時候我們在吃飯時,母親總是再三強調:「不要剩一大堆飯不吃!」她會跟你說:「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一粒麥是這麼多的農民在很辛苦的狀況下耕種出來的,所以要我們對這樣的事物有一個珍惜、有一種感謝。由此可見古代很多文學都一再提醒我們如何知福,如何惜福。
工業時代以後我們很少自己動手去做東西,有時候我常常會建議一些朋友在情人節時為所愛的人織一條圍巾,或者做一個衣服上的小配件等等,這些東西不難,可是意義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常常看到商業廣告會誇張地表示:「我愛我的太太,所以我買了一個多麼大的鑽戒給她!」這樣的廣告所強調的,其實應該不只是這個鑽戒本身的昂貴價格,而是有個人在關心那位妻子。
在日本浮世繪版畫或導演小津安二郎等的電影畫面中,常會看到這樣的漂亮身體姿態。還有當她們幫別人倒酒的時候,右手拿著酒壺,她們會用左手輕輕拉著和服的袖子,這樣的姿勢都跟服裝有關。過去東方像韓國、日本、中國的女性服裝都有很寬的袖子,所以在工作時她會用左手輕輕地兜住這個袖子,就產生出動作的一個美感。
有位朋友手上的戒指毫不起眼,甚至因為年代久了有點烏烏黑黑的感覺。他跟我說這是他們的結婚戒指。他剛剛從台灣東部到台北來時租了一個小小房子,房子太小,連張新婚的大床都擺不下,新婚的晚上夫妻倆還各自睡雙層床。他一面撫摸著那個戒指,一面跟我講著當年的故事。我這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個大企業家,買得起非常非常昂貴的戒指,可是我知道他為什麼一直還將那不起眼的戒指戴在手指上,因為有他的深刻懷念在裡面。
我在一次活動中觀察一位日本的女性朋友,她平常穿著襯衫、牛仔褲時是一個樣子,可是為了配合活動穿起她們的民族服裝「和服」的時候,她臉上會忽然透露出一種文化的自信,你會覺得很美,那個美是日本文化裡有一種「退讓」、有一種「謙遜」。
同樣那一個晚上,我還注意到另一和*圖*書位來自印度的女孩子,她穿著的是所謂的「紗麗」。我們知道印度因為天氣炎熱,就紡織出大概世界上最薄、最吸汗、最輕柔的織品,而且顏色非常的漂亮。我覺得全世界最懂得用顏色的人是印度人,他們知道運用熱帶花草的美好色彩染印鮮艷的顏色,還穿入很多金線。印度的衣服不太剪裁,直接纏繞身上,感覺到的美是布料原來的美麗。
穿起和服以後的日本女性常常讓你覺得她的身體有一點往內含,和西方女性服裝挺胸起來那種美的自信很不一樣。日本女性朋友穿著和服的時候,身體、胸部非常明顯地往內收,小腿膝蓋微微的彎曲,走路時也有一點內八字。這個時候我領悟到衣服是身體姿態美感的代言者,有文化的教養意義在裡面。

我們的民族服裝?

我會覺得在父母的那一代,他們總是在教育我們說:「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們一直有一種很珍惜物質的感覺。到了另外一個世代,當大人沒有做這樣提醒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們對於物質只是一種糟蹋,而這種糟蹋其實產生出整個人類生產消費當中惡性的循環。
可是我也跟朋友提到:這是一個矛盾!
一個下午的時間,他教我將一片925白銀用碾片機壓扁壓平,變成我要的樣子。之後我利用砂紙的質感壓在銀片上,讓銀片出現非常漂亮的紋理。我量好一位朋友手指的戒圍,慢慢用鎚子敲打,把銀片兩端密合起來,然後放一點點焊接的金屬在接縫處,用銲槍接合起來。再經過染色、拋光及打洞的過程,我竟然能在一個下午做出一個很漂亮的戒指,當我把這個戒指送給朋友時,他很感動,因為他知道這個戒指在世界上任何一家店都買不到。
服裝是一種形象,下一次你在公眾場合出現的時候,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服裝究竟帶給別人什麼樣的印象。
這個偉大的傳統隨著工業革命的來臨而式微,我們現在的衣服多半不再是母親、姊姊、嫂嫂製作的。我記得小時候大半的衣服是母親與姊姊她們裁剪出來的,毛衣也是她們打的,帽子、手套,都是母親用毛線織出來的,所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一句唐代古詩。是有很深的情感在裡面,讓我們感覺到任何一根線都寄託了人的情感。那件衣服穿在身上,你感覺到的不只是生理上的溫暖,我覺得心靈上也是很精緻的。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這個遊子,不管流浪到天涯海角,走到任何地方,他身上所穿的那件衣服是母親親手織出來的,他會和-圖-書有牽掛,也有許多懷念,我相信這是我們要談的生活美學。生活美學是希望所有的朋友在食、衣、住、行當中能夠滿懷著對物質的感謝,因為這些物質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全世界的人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衣服大概都越來越接近,也許一件襯衫配上一條牛仔褲,這樣的服裝其實有一點國際化,可是國際化就是民族文化及民族個性的喪失。所以大家又會有一種遺憾,覺得不應該輕易地丟掉民族個性。
小小的飯粒掉在桌子上,也許可以輕易地用抹布擦掉;但也許你會覺得這飯粒是一粒種子,提供出它的生命來變成我們的食物,我們對這顆飯粒就會有不同的感覺。比較現代化的城市已經有垃圾分類的觀念,比如說台北市已經將廚餘分開處理了。傳統社會裡大家的經濟條件不是這麼富有,很珍惜剩餘物質;曾幾何時,可能現在廚餘已太多了,我相信今天很多人家裡剩下的菜飯可能比吃下去的還要多,也就變成蠻大量的浪費,這種浪費其實損害了人對於物質的一種珍惜。

注意身體比例

為什麼特別要提出簡單、樸素、大方?因為我看到大部分所謂「上流社會」提出來的服裝,其實很少是好看的。有的頭上戴一頂奇怪的帽子,身上東一朵花西一朵花,絕對不會好看。
在巴黎或紐約上課或參加國際化的活動時,常常會接到邀請函,上面特別註明:「參加來賓請穿著民族服裝。」記得第一次收到這類邀請函時,我愣了一下,其實有點茫然。我問我自已,我們的民族服裝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大家跟我是不是有相同的疑問?這樣的邀請函好像在忽然提醒我們,平常穿衣服時好像只在意它們是否禦寒或者好不好看,可是衣服的背後其實有一個文化美學,這個文化美學從何而來?
當我們談到衣服的美學時,我要特別強調不管是西方或者東方,紡織品的完成與女性|息息相關。尤其在東方,我們知道過去稱做「女紅」,意思是女性用紡織、編織、刺繡等方式完成與衣服有關的製作品,所以女性在文化最偉大的創造其實是與衣服有關。
女性和服最美的部分常常是在領口。和服領口很大,然後你會發現日本女性常常表現出有點害羞的表情,所以頭常常低著,你會發現她低著頭的時候,從頸、脖子後面一直延伸到和服裡面,是最美麗的一根線條。
一九二〇年代,法國開始出現第一代的女性主管,服裝設計師香奈兒就運用男性西服的元素開始設計出女性主管的服裝,讓女主管出現時有說服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