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心靈與環境的對話 開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時,總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所以遇到挫折時,若不是怨恨他人,就是覺得自己很差勁、沒有前途,心情因而變得很沮喪、無奈,意志也跟著消沉;但是,遇到順境時,又覺得自己的福氣好、能力強、貢獻大,彷彿有著三頭六臂,可以呼風喚雨、八面玲瓏。
其實,這兩種極端都是錯誤的想法。無論在得意或失意時,都不應該忘記環境的力量,畢竟事情的成敗必須靠全體環境來配合。當然,會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和過去所累積的功德及所造的惡業,脫離不了關係,但是我們不能只思考到過去的功德或罪惡,而忽略了目前的現實狀況。
以我個人為例,最近因為經常和宗教界、政治界、工商界等世界級的大人物一起開會、座談、對談,很多人都將之歸諸於我的成就。但我並不以為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如果現今的環境仍然像過去那樣,是非常封閉的時代,是威權偏執的社會,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公眾人物。我之所以成為公眾人物,完全是由於整個大環境的改變,大環境需要像我這樣的人,大時代允許我有奉獻心力的機會,於是我就應運而成了具有相當知名度的宗教師。
因此,我應該感謝大時代、大環境的改變,我的成功與成就,不應該歸功於自己,而是屬於這個時代環境中的全體大眾。所以我相信「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句話,因為有時代環境的需求,所以有適時的人物出現。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因為這個時代環境的關係,而用上了我的心力。能如此想,我就不會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論身處哪個行業,都應該要有遠見,要有遠大的看法和心胸,不能只就自己眼前的狀況或利益去考量,這樣才不會老是在自卑與自滿之間擺盪。
所謂心胸廣大,眼光看遠,就是openmind。雖說「開放」,但並不代表沒有原則,也不是空口說大話。而是要先確立大方向和遠目標,為眾生設想,為長久打算,然後放開心胸待人,腳踏實地處事,這才是真正的開放。
目前臺灣正面臨一場大考驗,有很多人都因失業而陷入失望之中,甚至到了痛苦的谷底。在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思考是否是出於個人的問題外,更應該思考大環境的因素,別忘了逆境也是因為環境的關係而存在,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太失敗、太失落。即使是因為沒有好好把握機會用力、用心,並且太大意、太驕傲,那也只要自我反省,立即改進就好,不必耽溺在悔恨的痛苦中。
無論發生了好事或壞事,好事不必得意忘形,壞事不必焦頭爛額,那都是由於因素機緣所促成,不如面對它、接受它;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及思考因應的辦法,進一步運用一己的所有及所能來處理它;處理之後就可以放下它了,讓一切都成為過去,不必沾沾自喜,不用耿耿於懷;這就是我常講的「四它」哲學。其實只要擁有「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夠在順境及逆境中游刃有餘,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我經常是以這種方法來幫助人,因為我也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雖然我經常遇到失敗,但也好像經常是成功的,成功與失敗不是絕對的,當遇到失敗時,卻往往也是成功的轉機。
化混亂為祥和
心靈環保是一種內心的反省,反省自己的內心世界。例如,凡是自私的想法,便會跟別人衝突,到頭來也會讓自己受到衝擊,讓自己不舒服;所以,為什麼要使自己痛苦而不讓自己快樂呢?最好是放棄自私,以開放的心胸接納他人,化解痛苦轉為喜悅,不要讓自己的心被汙染、受傷害,這就是心靈環保。
如果分析臺灣社會動蕩的原因,會發現其實和*圖*書很多事件都是亂中有序,事出有因、周而復始,而使得環境一直在變,這是「動」,不是「亂」。
如何因應這種變化快速、複雜的社會環境呢?我的建議是,能夠不動就不動。例如:大家一窩蜂說某部電影好看,非看不可,自己沒看過就顯得落伍;哪首流行歌曲好聽,自己不會唱,甚至也不知道有那首歌曲,好像就不夠時髦和_圖_書。如果因此而跟著大家追逐流行,就不免心浮意亂了。其實,只要自己不為所動,就不會被捲入類似的漩渦中。
每個社會都會因為民族、宗教、政黨、行業的差異,造成想法、做法、表達意見方式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同一個大環境中一定會產生妒忌、猜疑、衝突等狀況。同時,世界的潮流是多元的,每個地區也都會受到世界https://www.hetubook.com.com環境影響而變動,如此種種都容易造成社會的動蕩,臺灣自然也不能倖免。
風氣是創造出來的,因此人們可以想出新的觀念,或新的風格來取代、改善現實混亂的環境。譬如我們法鼓山提倡「心靈環保」,強調觀念轉變、心靈健康、心靈淨化,這對大多數人都有用,不論是不是佛教徒,不限定哪一種宗教,如果能從自己著手來改變和_圖_書混亂的風氣,社會亂象就會少一些。
要化混亂為祥和,應先從小團體開始,慢慢擴大到大團體。換言之,從個人、家庭再到社會,個人的心理健康、觀念正確,家庭就能和樂,社會也能平安。
面對臺灣的未來,我們不必太悲觀,因為事在人為。「心靈環保」的觀念提倡以來已有十多年,至今已廣受肯定,受用的人很多,許多人也在接觸後,改變了人生觀,獲得勇和圖書氣面對現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互動,也不再只有無奈、失望、失落、沒有安全感等,而是和諧、溫馨、寬容、體諒。這些事實證明了,我們的社會仍有向上提升的力量。
一般人通常會以自私心來保護自己,但這是不可靠的,反而因此會受到更多的傷害,感受更多的痛苦。心靈環保不但可使自己快樂,也會令他人快樂;使自己健康,也會使他人健康;使自己平安,也會使他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