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人間世

作者:聖嚴法師
人間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篇 心靈與環境的對話 開放的心境 孝道倫理與新道德律

第二篇 心靈與環境的對話 開放的心境

孝道倫理與新道德律

我曾以這個問題問西方人,所獲得的答案多半是選擇搶救小孩。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老人已經老了,小孩則有無限前途。但在問到東方人時,特別是中國人的時候,答案一定是先救父母,因為兒女死了可以再生,但是父母去世後卻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這就是孝道精神。
我們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了和圖書解東西方倫理觀的差異。假設有一對夫婦帶著年邁的父母及年幼的子女同船出遊,不料途中發生意外,轉眼間船就要沉了,年輕的夫婦自己可以逃生,而且還能救兩個人走,這時候究竟是救小孩,還是救父母呢?
我們的社會很少在「敬老」觀念上用心著力,其實不僅在和圖書臺灣,在整個漢民族圈,儒家的文化傳統已在消逝之中,而新的倫理價值觀卻尚未建立。處於這種情境,不要說是年輕人,連中年人、老年人對於「尊長」的想法,也不容易調整過來。雖然有些人口頭上對先進前輩表示尊重,但在心中卻未必真的這麼想。
造成這種倫理觀念的消長,是因為在一個https://m•hetubook•com.com新的時代之中,新的家族倫理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則在逐漸消失中,我們的社會便是處於這種青黃不接的混亂期。
孝道思想不一定是中華文化中所獨有,例如佛經中就有一部《父母恩重難報經》,但是中國的儒家思想確實對倫理孝道特別重視;漢時曾有以孝和_圖_書立國之說,也有「拔忠臣於孝子之門」的風氣,以及舉孝廉的制度。在西方文化中,孝道觀念則是很淡的。
臺灣就像走在新舊倫理觀的十字路口,新的倫理未見成功,舊的倫理卻又在褪失之中。該何去何從?努力的方向,首先應建立人人能夠接受的新秩序,珍惜每一個人的生命、尊重每一個人的身分、尊敬每一個人的人格m•hetubook.com.com,形成一股各守其分、各盡其責、各尊其當所尊的風氣,新世代的道德律自然就產生了。
從前在中國人的族群中,孝的觀念是從小由父母與社會共同培養建立的,所以大家知道要孝順父母,孝道很重要。但在現代社會,家族倫理已被功利思想所取代,如果有人一談到孝道,就好像在嚇唬年輕人、壓迫年輕人,甚至被年輕人視為一種挑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