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生命的智慧 原諒的智慧
法鼓山有一位女信眾在榮民總醫院工作,有一天她騎著腳踏車在路上被機車撞倒,結果肩胛骨、下巴、腿部都受了傷,傷勢十分嚴重。幸好一位好心的路人幫她將肇事的車輛攔下,並且報警處理。後經警方調查,才發現這位肇事的車主,是無照駕駛的年輕人。但這位信眾並沒有要求他賠償,只請他送她到榮總去接受治療,並且勸導這位年輕人,不要再無照駕駛。
這位年輕人看起來相當乖巧,不但應允了她的要求,同時也聽從她的開導,還到農禪寺皈依三寶,受五戒、菩薩戒,甚至打了禪七。過了一陣子,有一天年輕人告訴她,他需要一筆錢進學校念書,這位女信眾信以為真的借了他二十萬元,從此之後,這位年輕人就再也沒有出現了。後來這位女信眾跑來找我抱怨,我告訴她:「原諒人不是不好,但是需要有智慧,如果能先了解他的背景,或許就會發現他來寺院參加活動的目的不在學佛。」
但是,要有智慧地原諒他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會上有的人犯錯之後,會表現出很有悔意的樣子,但他並不是真的感到愧疚,他的道歉只是想要尋找第二次傷害人的機會。如果輕易就原諒了他,不但對受害人不公平,被原諒的一方,也會因為沒有得到警惕而繼續傷害他人,並習以為常。不過,大多數人做錯事之後,會打自內心認錯,並且不犯第二次,這種人當然就要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因此,寧可相信犯錯的人有心改過,不要不給他們機會。
另外,當別人犯錯的時候,我們心中不要記恨;反而要記取教訓,感謝能學到一次經驗。記恨只會讓自己心裡受到更多的傷害,一直處於哀怨不平的情境,認為自己受了委屈、不公平,心中常常耿耿於懷,老是惦記著「對方欺負我」。不能釋懷是痛苦的事,明知痛苦,何不放下!
因此,面對別人的過錯,不要以怨恨心去報復,或是心懷要對方接受懲罰的念頭;而是要以智慧找出一個能使對方受到制衡的方法,這是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必須付出代價。給予原諒,也是給予教育的一種方法,藉此機會不但可以改變犯錯者的人品,也可以改變犯錯者和別人相處的心態,使犯錯者受到感動而引發自我約束的動力,這才是有智慧的原諒。
曾經有社會大眾針對在校園連續強|暴女生的「華岡之狼」,是否應該獲得假釋,讓他回到學校就讀的問題,引起廣泛的討論。我們的社會當然應該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不過,那些受過他侵害的人,會怎麼看待呢?回到學校之後,同學們怎麼看待他呢?「華岡之狼」所牽涉的是心理問題、生理問題、家庭問題以及社會問題,這些都是有待處理的問題。因此在他回到校園之前,必須採取妥善的措施和準備,才會對他有幫助,也才能使社會得到平安;否則對社會、對當事人都不一定是好的。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
那麼,暫時能擁有的究竟是什麼?通常人們想到的是美眷、兒孫、物質、財富、名位、權勢,以這些來代表幸福快樂與成功。但是,擁有了這些東西,也會產生變化,擁有一段時間之後也會消失。此外,所擁有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美好的,譬如,颱風正在侵襲的時候,你可以說擁有一個颱風;正在地和_圖_書震的時候,可以說擁有一場地震,因此,擁有也可能即是苦難。
很多人在當了官之後來找我,我經常跟他們說,當官之後要多制定便民政策,官位的變動是很快的,但是你所做的好事,會留下來惠及後代。事實上不論是當官、做生意,只要在你的職務上留下功績,縱使職和_圖_書位會隨環境變動,但是你對這個社會的幫助、貢獻、成長,卻可以流傳長遠。抱持這種觀念,人們就不會產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了。
電視上曾經流行一句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話似乎給人很樂觀的感覺,但其實也暗藏了灰暗的一面,那就是成為「今朝和_圖_書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心態。
前一陣子有人告訴我,他很慶幸在去年捐款給我們法鼓山,假如當時未把那筆錢捐出來,現在也不是他的了,因為他的股票都在最近一年內賠光了。他曾經擁有很多錢,捐出的當時,雖然少了些資產,但是,內心卻有了滿足與歡喜。因此做這件www.hetubook.com.com好事,並沒有讓他失去什麼。所以說物質只能暫時擁有,而精神上的擁有,則可以保持長久。
從正面來看,天長地久是一般人的希望,也是古老的哲學思想,認為天與地是有始無終的、是永恆常住的,卻不知道天地本身也是無常的。「天」原是非常抽象的,乃是形式上的存在,若就有形而具體的天體來說
hetubook.com.com,太空中的銀河、星辰就是天;一般人所接觸到的天,則是指自然界的現象,例如寒、熱、冷、暖、陰、晴等,是天氣的常態。但是春夏秋冬在變化,風雲雨露也在變動,這就是無常;天在變,地也在變。所謂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高山變大海、大海變高山。既然天地萬物都不斷地在變,天長地久的期望,根本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