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作者:淨空法師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八、佛法的教學藝術

八、佛法的教學藝術

叢林的教學、講學、教材、教法,無一不是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我們從經典、音樂、雕塑、佛像、建築、供具,以及其他種種,只要稍微留意,都能發覺這些完善的教學。到今天許多非常完善的教學,現在也都失傳了。現代的佛門梵唄,實在講,都已經變質了,都不如從前的完美。佛教在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不只是缺乏藝術人才,佛教藝術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養,如此,他所表現的東西才是活的,才有真正的內容。像世間的藝術一樣,如果不充實哲學的內容,他創造的作品就不能盡善盡美。所以,一幅畫、一首詩,或一首曲子,一定要蘊含高度的哲學修養在其中,才能顯現出真善美慧。
由此可知,佛教寺院無一不是教學,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義。佛前供一杯水,有何意義?表法的;水是乾淨的、清淨的,代表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乾淨;水不起波浪,是平的,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平、一樣靜。看到這杯供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樣的清淨、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開花後就結果;花代表六度萬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是教我們看到果時,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所以,佛門一切設施、供養,處處都是提醒、教育自己。佛菩薩不聞、也不吃,什麼都不要。
每一尊佛代表性德的一部分,但是諸位要曉得,每一個部分都是究竟圓滿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釋迦牟尼佛是從名號上說的,名號都是顯德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這是教我們對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寂默就是清淨,是對自己的。對人慈悲,對自己要求的是清淨。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的,這是我們性德本來具足的。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阿譯作「無」,彌陀譯作「量」,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什麼無量?一切都無量,無一不是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道力無量、壽命無量。無量的無量當中,壽命是第一,沒有壽命,一切的無量都落空了;要有壽命,所有一切無量才能真正得到享受。此無量之無量,要如何才能真正獲得?無量就是自己的自性,亦稱真如本性。六祖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一樣都不缺);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這就是無量的意思。
佛教寺院的體系好像學校和博物館的結合體。我們現在是博物館跟學校分開,它是博物館跟學校合在一起,這是一種特殊的結構體系。佛教所有的一切,都具有高度的教學藝術,不能把它看成單純的藝術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很高的靈性智慧,這是一般凡夫hetubook.com.com俗子看不出來、領會不到的。以佛菩薩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有如此多的神像,便以為這是低級宗教、是泛神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養的諸佛菩薩不是神,是代表法門的。世間有無量無邊的事、無量無邊的理,用一個形像、一種方法是無法完全表達的,所以用許多不同的藝術品來表達。佛教藝術在教育上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會把佛教當作是神教;真正清楚了,敬佩之心便油然而生。
用,為何供兩尊?無量無邊的相用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知」,一個是「行」;就是解與行。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學說,就是從佛教而來的。佛家講「解行相應」,他老人家把名詞換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學,其實他的哲學完全從佛法脫胎而得來的。解行就是理事。通常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體。釋迦牟尼佛的兩邊,供養兩尊羅漢即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葉尊者是苦行第一,代表實行。也有供奉釋迦牟尼佛,旁邊是文殊、普賢。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賢菩薩代表的是行。換言之,無論多寡,總不外乎解行兩大類。淨宗供奉阿彌陀佛,代表本體,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勢至菩薩智慧第一,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都有其意義,一定是一佛二菩薩,不會供兩尊佛三尊菩薩。
總而言之,佛法是以真實的智慧、無量的大覺,幫助一切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真正的快樂,這是離苦得樂。佛以無盡的悲心,教化一切眾生。自古至今,無論是顯教、密宗,或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在佛教史裡,每一個朝代,依照這些理論、方法修行的,成果都非常殊勝,這是真實不虛的。這一代是衰落了、迷失了,對於真正的佛教不知道,所以成果比較少、比較暗淡。
南方增長天王。單單把我們職責之內的事情做得很好還不夠,還要天天求進步,不進則退。時代永遠在進步,所以增長天王告訴我們:我們的德性要增長、品德要增長,乃至學問、智慧、才藝、能力都要增長,包括我們的生活水準也要天天提升。佛門並不落伍,真正是講進步,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不是跟著時代走,而是領導這個時代。如何把持國、增長,做得圓圓滿滿?後面兩位天王教給我們實踐的方法。
要知末法時期,眾生業障比較重,所以念佛法門特別的殊勝方便。念佛的殊勝,就在於它的簡單容易,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也不需要任何儀式。無論什麼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所以這一個法門,在近代成就的和-圖-書人特別多。台灣,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這四十年當中,我最保守的估計(一點不會誇張的),真正依念佛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至少有五百人。這是很了不起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去成佛。如此小的地方,有這樣多人成佛去,真正是寶島!中國大陸寬律法師寫了一本《近代往生傳》,記載大陸上念佛往生的,大概有一百多人,當然一定還有漏掉的。這是講淨宗成就的殊勝。淨宗要成就,諸位一定要記住(這再特別提醒諸位同修),五經一論是理論依據;經典上明白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重要的方法。我們只要依據理論,掌握方法,沒有不成就的,這是說修行果德的殊勝。
一切諸佛是代表我們的性德;一切菩薩、羅漢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顯現出來,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顯現要靠修德。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門供養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性起用」。本性是空、是體,起用是有。體、相、用;體是空寂的,從體能現相,現相就有作用。菩薩代表相、用,佛代表本體。所以,在《華嚴經》裡佛不說法,本體當然無話可說。所以,菩薩就說法了,起作用時就有得說。從相上、從作用上有得講,從本體上一句話都沒有。本體不但不能講,念頭都沒有,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便是從本體上而說的。所以,佛代表體,供一尊佛。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淨空法師講於美國邁阿密
再談佛法的教學藝術。佛當年在世到處講學,跟周遊列國的孔老夫子沒有兩樣。在印度的時候,佛這個大團體,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個地方去;講一個時期之後,別處邀請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佛不是一個人去,是帶著一千二百五十人,所以邀請也很不容易,真的要有財力、有物力。佛法傳到中國來才有寺院、叢林,才有固定的住處,因為佛教是中國帝王迎請到中國來的。在印度,社會大眾對托缽的僧人很尊敬,都恭敬供養;而中國人將托缽視為乞丐,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僧人是皇帝迎請來的客人,皇帝又拜他作老師,哪有讓皇帝的老師到街上去討飯的道理?所以,佛法到中國來之後就變成中國化,不再托缽、不再樹下一宿,蓋好房子給他們居住,而且宮廷派專人侍候供養僧人,使僧人不再為了生活而辛苦。
今天佛教梵唄的詞句都是古人做的,意境都很高,因唱的人心不清淨,所以唱出來音也不清淨。也因為心靈沒有達到證悟的境界,所以唱了不www.hetubook.com.com但不能引發靈感,反而顯得俗不可耐,甚至於還不如基督教的聖詩那樣感人,這是佛教之衰!佛教人才的缺乏,不是佛教沒有內容,不是佛教沒有真實的東西,實在講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簡)製作
歐陽竟無先生說:「當知佛法,方便多門,不拘形式。」正面教學有利益,就用正面的;反面教學有好處,就用反面的。所以,佛法教學手段上是變化多端:可以用正,可以用反;可以用順境,也可以用逆境,但它只有一個目標——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打罵能達到此目標,打罵也可以是教學的手段;像禪宗的棒喝,那是真正的慈悲。反之,一切虛妄的、感情的、迷惑與執著,統統都不是佛法,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希望各位學佛都能遠離迷惑、執著,朝著「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正確目標邁進。
以繪畫、雕塑藝術而言,諸位如果到大陸看過敦煌壁畫、雲岡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發現的石經,便可以體會到中國佛教藝術的偉大和壯觀。石經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代表作,是文化大革命之後發現的,比我們現在的大藏經,內容還要豐富得多。晚期翻譯的經典,有些還沒有收入藏經,石經全部都收錄進去了。石經是用大塊的厚石板,兩面雕刻,每個字有大姆指大,字體非常之美,整部大藏經雕了四百年。這樣的工程,實在不亞於萬裡長城。最近被發現的是一部完整的,一共有幾萬塊石頭,分藏在七個山洞裡,大概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來,所以只開放兩個,我們進去參觀,真是歎為觀止!不能不佩服古人之用心,唯恐佛教經典遺失,用此方法保存佛經傳給後人。他們對後世的子孫真正是盡到了責任。
人家能得到,我為何得不到?不是我們得不到,是我們功夫不夠。也許大家要問:「要念多久功夫才夠?」我老實告訴大家,根據古來的經驗,許多人三年就夠了,就自在了。那個時候,你住在世間不必害怕,心安理得。假如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原子彈在頭上爆發,你那時笑咪|咪的:「我到極樂世界去了。」不受其苦、不驚不怖,真得自在了。這才是經上講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迷、邪、染」,這是惡業,是本來沒有的。「佛性正知」此是至善,是本有的。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無的當然可以斷除。罪業是迷、是邪,是本來沒有的,當然一定可以消除;佛道是本有的,所以佛道一定可以證得。在理論上我們找到了根據,證實業障確實https://www•hetubook•com•com可以消除。所以,我們就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心中的舊習、惡習掃除,再用苦行來堅定我們的志向,用真誠懇切的心念佛,時間久了,自然得念佛三昧(即是一心不亂),此時身心自在,萬境如如,這是功夫現前成就。實在講,往生西方是自在往生。何謂自在?想哪一天去就哪一天去,想在此世間多住幾年也不妨礙,這就是自在。
到唐朝的時候寺院發展成叢林,百丈大師跟馬祖是叢林制度的兩位創始人。馬祖是禪宗道一禪師,俗姓馬,是禪宗第八代祖師,六祖惠能的徒孫。「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叢林中的一切規矩都是百丈大師草擬的,他們二人建立了中國叢林。何謂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是真正有規模、有制度,把佛教教學制度化了;不像從前私塾式的互相傳授,規模很小,也沒有一個制度。從馬祖之後,中國佛教走上了制度化,變成大規模的學校。叢林很多都變成了專科大學,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是外國沒有的。
燈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沒有一樣不是教育。現代學佛的人,對於這些教育意義,統統不知道。為何要燒香?為何要供這些物品?都不知道,所以信佛統統都變成迷信。社會上有人批評學佛的人迷信,更有人說學佛的人都是神經病。他說得沒錯,多少學佛的人真的沒有搞清楚。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們講解清楚,相信他們也要學。我就是如此清清楚楚的把佛法介紹到中國大陸,他們說:「這樣好的東西,我們都不曉得」,他們也想學佛了。
西方廣目天王,教我們多看;北方多聞天王,教我們多聽。這就是中國人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成就根本的學問,行萬里路,就是今天所謂的觀光、旅遊、考察,到處去看看。看到別人的優點,我們採納;缺點,我們警惕、改進。我們能「捨人之短,取人之長」,來建造自己的社會、建造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國家,這是真正的護法。所以,這些塑像供在此地,是在給我們上課,你要一看就曉得,並且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朝此理想目標精進!能如是做,學佛豈會是迷信、豈會是崇拜偶像?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著道具,道具也是表法的。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著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操之過急,要知道「中道」,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像彈琴一樣,琴弦鬆了,彈不了,緊了就斷了。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就是負責盡職,要做得恰到好處,事情才能圓滿。南方增長天王,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劍,代表慧劍(智慧之劍),是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的意思。西方廣目天王,身上纏著一hetubook.com.com條龍,有時是一條蛇,蛇跟龍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代表變化。我們常說:「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這個世界現實的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變化無常,變化多端,一定要把他(它)看清楚,才能從容應付。龍表的就是此意。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一把傘;傘是遮蓋。千變萬化的世界,種種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廣學多聞的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受染污。要對現實社會能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應該用什麼態度、方法來應付、處理,才能做到盡善盡美(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天王殿教導我們的是這些,不單是神明,對他燒幾炷香,他就保佑你平安了?那就大錯特錯。
用什麼方法得到這個無量?就依照觀音、勢至這兩位菩薩的方法去修行。觀音教我們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教我們一心念佛,他教我們「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一句佛號就能成就。但是單是一句佛號就是小乘,加上觀音行就變成大乘。觀音行就是大慈大悲之行,對別人大慈大悲,對自己一句佛號專念,就一定得到無量壽,一定開發性德,無量無邊的功德便能統統現前。所以,供佛就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所代表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間的一種真理。
在佛教的建築方面,供佛的大殿,我們從外面看它是兩層,裡面看是一層,這都是有意義的。從外面看,真俗二諦;裡面告訴我們,真俗不二,萬法一如。此意思就是說:外表是有差別,實質是一致的。佛教正規的建築,一進山門,第一個見到的建築物就是天王殿,裡面供養四大天王——護法神,當中供著彌勒菩薩。此供奉方式,使人一進山門,第一眼就看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樣子,就是告訴我們:你想學佛嗎?先要笑臉迎人,不能發脾氣;發脾氣不能學佛,一定要歡歡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麼都能包容,不與人計較。所以,也代表平等心、喜悅相,對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裡都歡歡喜喜、平平靜靜的,不跟任何人計較。具備這些條件才可以入佛門學佛。所以,彌勒菩薩面對著大門,告訴來者:要有我這個條件,才夠資格入佛門。旁邊的護法,分東、南、西、北四大天王。東方天王,代表負責任,稱為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主持一個家庭的事務,稱作持家;主持一個公司的事務,是總經理、董事長;主持一個國家的事務,是帝王、是總統。要如何去做?一定要負責盡職。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一份的職責,能把自己本分的職責,盡心盡力做到圓滿,則社會和諧,國家一定富強。持國天王教給我們這個事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