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地藏經講記

作者:淨空法師
地藏經講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正釋經文 利益存亡品第七

正釋經文

利益存亡品第七


「是日」,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絕大多數在四十九天之內都轉世,不知又輪迴到哪一道去了。也有少數在七七日內沒有投胎的,甚至於幾年、幾十年都不投胎,都在中陰的狀況,這是特別執著身體的人,所謂守屍鬼,多數住在墳墓裡;捨不得房子,往往也不去投胎,房子就變成鬼屋。這是少數,大多數都隨業受報去了。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家親眷屬為亡者做佛事,通常請七位出家人誦經,或者誦七部經,來源出自本經這段文。誦經念佛的功德,亡者只得七分之一,誦經念佛的人自己得七分之六的功德。這是說一個比例,亡者能得多大利益,完全看生者自利有多大。如果誦經的人在誦經時開悟證果,證果就是契入經中的境界,一個妄念都沒有,亡者得最殊勝的功德利益;最殊勝的功德利益,也只能幫助亡者生忉利天,得大福報。如果亡者生前是念佛人,是明白佛法的人,過世後聽到誦經,很可能提醒他念佛求生淨土,他就決定得生淨土。所以,一切超度佛事是給亡者做增上緣,唯恐他忘記,特別提醒他。假如他生前沒有接觸佛法,那就很難,完全憑福他只能達到忉利天。利益大小不相等!超度,為什麼亡者能得利益?因為亡者命終的緣故,家親眷屬才修福、禮懺、誦經、拜佛,這是亡者給家親眷屬修福的增上緣,是這麼一個原因,所以亡者得七分之一的福報。家親眷屬所修的福愈大,亡者得的就愈多。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活人得七分之六的利益,亡者得七分之一。為亡人修福的方法很多,菩薩只舉一樁。我們總結一個重要的綱領,就是「誠敬」。無論修哪種福,都要「精勤護淨」,這四個字非常重要,「精」是純而不雜,「淨」是清淨無染。所以,要用淨財,確實是自己應當得的財物,布施才有功德。如果是不義之財,不清淨之財,修福就得不到效果。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到三惡道受生也有業緣。在畜生道裡找父母,父母也是與牠有緣分的。鬼道有胎卵濕化,地獄道是化生。胎生、卵生一定要找父母。緣,總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覺悟,生生世世要搞這些事情。覺悟就在一念之間,轉業力為願力,轉業報為示現。我們能不能轉過來?在理論上講可能,在事相上講完全要看自己覺悟的程度,真覺悟就很容易轉過來。怎麼知道轉過來?轉過來的人決定沒有自己;如果還有「我」,決定沒轉過來。有我執是凡夫,佛菩薩無我。以《金剛經》的標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轉過來;如果還有四相,就沒有轉過來。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就轉過來了。我們的身得自於父母,是業報身,一轉過來就是示現的願力身。真正轉過來,決定沒有生死、煩惱、人我是非。真正轉過來,生活、工作跟平常一樣沒改變,但是心態改變了。以前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家庭、為小團體,現在起心動念為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如諸佛菩薩示現無二無別,這就是超凡入聖,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入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學佛要能契入這個境界,才是圓滿成就。而用功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習」是習性、習慣。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是惡多善少。如果善的習氣多,起心動念、一切作為自然與善相應。為什麼我們一切造作與惡相應?惡習氣太重。起心動念,「從纖毫間,便至無量」,這是受外面惡緣的影響。科註云:「惡習」是指種子,「習惡」是指現行。我們內有惡習的種子,無始劫的習氣遇到外面惡緣就起現行,起現行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墮落三惡道,很不容易出離,非常可怕!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這是講到修福。家親眷屬造作罪業墮落惡道,怎麼辦?應該給他設福。「資」是幫助,對他的前途希望能有所幫助。真正幫得上忙的,只有佛菩薩。除了佛菩薩,誰能幫得上忙?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www.hetubook.com.com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我們在人道的時間很短促,很少能活一百歲。在這短暫時間中所造的罪業,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要受果報,這是講在餓鬼道、畜生道受報。畜生愚痴、執著,很難脫離牠的身形。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看到一窩螞蟻,告訴大家,七尊佛都出世了,這窩螞蟻還沒脫離螞蟻身,因為牠執著那個窩是牠的家,執著那個身形就是牠自己,因此死後還做螞蟻。一尊佛出世是三大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牠們都沒能脫離螞蟻身,真是很可怕!這些愚痴傻事,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無量劫來不知做了多少次。這一生遇到佛法,讀到經典,聽到佛的教誨,明白過來了,從今天起不再做傻事,下定決心永脫輪迴。不僅此身是六道輪迴的最後身,還要更進一步,把這個身立刻轉變成應化身,把業報轉變成示現。如此學佛真有功夫、真有成就,能得到圓滿的利益。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對世尊說這些話,就是世尊為地藏菩薩做證明,他講的話句句真實,說話的用意實在是為我們。「閻浮眾生」,就是我們這些人。「但能於諸佛教中」,於一切諸佛教誨之中。佛教導我們的,我們有沒有懂得,有沒有做到?真正明白了,肯做,即使做一點點小善,「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汗毛是正報最小的,一滴水、一粒沙、一微塵是依報最小的,都是形容小善。小善的利益你全部得到,何況大善!佛法所教的,再小的善都稱性。既然稱性,善就沒有大小,大善、小善都遍虛空法界,乃至你起一念善心、利益眾生之心,果報都不可思議。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在現今社會造五無間罪很容易。古時候的人重視教育,不認識字的人也重視教育,不像現在的學校,大學、研究所很多,卻疏忽真正的教育。古人知道有來世,會積德行善為來生著想。現代人不懂道理,自私自利,只想自己,不想別人,所作所為都是損人利己。損人是否真的利己?所謂利己猶如刀口舐蜜,以為自己得到好處,其實是造作五無間罪。你今天得的好處,能享受幾天?能享受些什麼?實在講一樣也沒得到。中國古代教學是教你倫理道德,你能做到,來世還能享人天福報,不會墮地獄。佛家的教育更殊勝,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幫助你作佛、作菩薩,這是恢復自己圓滿的性德。你要是真正覺悟,你的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你真正證得虛空法界是一體。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譬如有人從很遠的地方走到此地,三天沒吃飯,還挑著一百斤重的擔子。其苦難可想而知!這是比喻臨命終人,生前沒做什麼好事,死後當然依他的行業承受果報。「忽遇鄰人,更附少物」,這是比喻家親眷屬無知,殺生祭祀加重他的罪業,前途當然更困難。

民間習俗在農曆七月都做超度法事,而超度法事的起源、理論依據在本品經文說得很清楚。「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我們地球上的眾生,確實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為什麼?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不會起心動念,只要起心動念就落到十法界,就是罪。標準是以一真法界與十法界為界限,落到十法界就是罪。十法界裡,起心動念就把真心變成識,把四智變成八識,這是罪。四聖法界的分別執著很淡,六道的分別執著很嚴重,三惡道眾生分別執著更嚴重。現在世間人起心動念都是造三惡道的罪業。


佛是「平等心」,等念眾生。佛看虛空法界沒有分別,是一體;平等心是成佛的第一因素。菩薩是「六度心」,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緣覺是念念與「十二因緣」相應,聲聞是念念與「四諦」相應。天道,念念與十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相應。人道,過去生中修行與五戒相應。修羅道,修上品十善,沒有四無量心,而是貢高我慢,嫉妒心重、好勝心強。三惡道中,餓鬼道與慳貪相應,地獄道與瞋恚相應,畜生道與愚痴相應。我們起心動念與哪一法界相應,將來就到那一道去受生。到哪一道投胎,完全是自己造作的。上帝、閻羅王做不了主,佛菩薩也做不了主。掌握這個原則,每天起心動念就知道自己的念頭落在哪一道。純善至善是佛道、菩薩道。要想作佛菩薩,一定要修清淨平等覺,用清淨平等覺心去修六度。起心動念與貪瞋痴相應,走的是三惡道。佛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往哪裡去,他管不了,他沒有能力限制我們。大乘經說www.hetubook.com.com「佛不度眾生」,眾生得度是自己悟、自己度,佛只為我們做增上緣而已。接受佛的教誨,斷惡修善而不執著,心地平和,對善人、惡人都是謙虛恭敬,走的是菩薩道。「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起心動念與這二十個字相應,走的是菩薩道、是佛道。
這是說明家親眷屬為命終之人修福,舉一個例子。他得福都在「誠敬」二字。沒有誠敬之心,徒有形式還是得不到福。不誠不敬是迷惑之相、是業障。誠敬是覺悟,是性德之流露,是般若智光。「營齋」是辦齋,佛門講午供,中午上供。齋飯是供養諸佛、供養鬼神,辦齋時要有恭敬心。齋事還沒有完畢,米泔(洗米水)與摘下來不要的菜葉不要丟棄,等齋事辦圓滿後,這些垃圾才處理。「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在廚房做供菜,不能先嘗味道。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我們想一想他一生所造的業,就曉得他將來會落在哪一道,如果造的惡業多,必定墮三惡道。從這個人的習性、嗜好、作為、處事待人接物,就能判斷他日後往哪一道。「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聖因是講供養佛菩薩。供養佛菩薩絕不是在事相上供養,一定要懂得表法的義趣,依教?奉行,進而勸導大眾如法修行,功德就大,罪業才能消滅。光目女與婆羅門女就是好榜樣,我們要細心體會她們的修法。
人死了以後做七,這是經典上的依據。死後遭遇苦難,在中陰身時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唯一的希望就是家親眷屬能為他修福、超度。可是許多家親眷屬不明道理,隨順世間的習俗,殺生祭祀鬼神,求助邪道,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有害,其結果,比生前在世間受極大苦難還要嚴重多少倍。經上說的罪福,是指十惡、十善,以五戒十善為標準。破戒、造惡是無邊的罪業。持戒、修福,修福就是認真做到十善業,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死後想靠別人來幫助是個未知數,尤其現代年輕人認為這是迷信,誰會相信這些事?親人死後遭遇的苦難,指望誰來幫助?沒人幫助。這是我們自己切身的問題。佛在此地教導我們,趁現在身體健康時,要認真努力修學,功德分分己獲。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人死之後要做七,來源就在此地。人死之後,還沒去投胎,有一段時間是中陰身,最多是七七四十九天,大多數人會去轉世。中陰身期間,每七天重複一次死的過程,對亡者來說是相當痛苦的。所以,要為他做佛事,減少他的痛苦,增加福力。「廣造眾善」,誦經、念佛給他迴向,如果有能力,將亡人遺留下的財物廣行布施,他的福報就更大。四十九天之內,天天給他修福,這才是真正的幫助,冥陽兩利;世間人是七天修一次,總比不修的好。

地藏菩薩與大辯長者修的福報大,大在哪裡?一問一答,與會大眾聽後,有這麼多的眾生發菩提心,功德就在此地。
「遊神」就是靈魂,佛法講阿賴耶識。七七日內,中陰身是迷惑、痴呆的。「或在諸司」,諸司是鬼道辦事的機關。亡人不承認自己所造的罪業,在那裡辯論。世間人自己造作的罪業忘記了,也有故意不承認,可是在陰司有記錄。常言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一出生就有兩個神常跟著,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把我們所造作一切行業記錄下來,命終之後,閻羅王那裡檔案很齊全,絲毫都賴不掉。「審定之後據業受生」,到哪一道去投胎,隨業就去了。依照自己所造的業分發,閻羅王無權力加罪或赦免。所以,自己一生的前途確實是自己主宰,不是閻羅王主宰。在陰間接受審判,尚未定案的亡者「千萬愁苦」。定案後,如果惡業重,一定到三惡道受生。
「懸旛」,旛幢是佛門旗幟,用來召集大眾聽經聞法共修;現代可用報紙廣告、電話來傳遞訊息。若沒有正法,懸旛幢只是形式,沒有實質內容。「蓋」是寶蓋,懸在佛像頂上,表法的意思是防止污染。用什麼方法防止污染?要講經說法,時時刻刻幫助大眾覺悟。懂得意思,要真正去做,懸旛就是提倡共修,懸幢就是講經說法。「燃油燈」,表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犧牲奉獻,利益眾生。「或轉讀尊經」,轉變我們的念頭,讀經。我們是六道輪迴的念頭,轉過來學佛菩薩,轉輪迴心為菩提心,轉輪迴業為菩薩業。佛不在世,我們學佛只有依靠經典。要讀經,要研究經義,讀了要能解,解了要能行。「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聖像就是菩薩像。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個意思,一是報恩,如同供祖宗牌位,慎終追遠,報本反始;二是見賢思齊,提醒我們要學得跟他一樣,我供養觀音菩薩,希望自己成觀音https://m.hetubook.com.com菩薩,我供養阿彌陀佛,希望自己成阿彌陀佛。

這一品告訴我們,對於過世的人應當怎樣去紀念他、幫助他、超度他,無論他墮落在哪一道都有好處,即使生到人天享福,這種超拔也能增長他的福報,在惡道裡面可以幫助他超生,地獄道超生到餓鬼道,這個利益就很大,如果能超生到人道、天道,福德就更大。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知識」是佛菩薩,如果有緣遇到佛菩薩,幫助你減輕負擔,或是把重擔全接過去。這是比喻。並不是他能代你受罪,而是幫助你覺悟,幫助你明瞭事實真相,這就是減負、全負。「大力」指佛法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善知識大力輔導、幫助。「勸令牢腳」,勸我們站穩;善心不退,腳跟就站牢。我們若能生起善心善念,就能感動佛菩薩來應化,感應道交。「若達平地」,比喻生人天兩道,超生了。天台大師講「百界千如」,每個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把十法界展開成一百法界,稱為百界,每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法界千如。「百界千如」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現前在人法界,人法界裡有十法界。我們起心動念與自性平等相應,就是佛法界;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就是菩薩法界;起心動念是貪瞋痴,就是三惡道法界。雖然現在在人道,造作的是三惡道的業因,將來必墮三惡道,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已經掉在泥坑,佛菩薩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覺悟了,趕緊回頭,腳跟牢住;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與五戒十善、四無量心相應,就是牢腳,就是踏到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貪瞋痴慢,這是通達惡道之路,不可以再走,再走沒有人能幫忙。這真是苦口婆心,我們要能體會。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這個利益實在太大了。你來生到哪裡去,關鍵在臨終最後那一念。你一生所造的業很多,何況還有過去世,生生世世累積的業無量無邊。佛在經上說:假如你所造的業有體積,體積再小,像微塵一樣,所造之業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好在這個罪業沒有體積,沒有形相!但是它產生力量,這個力量就造成輪迴,變現出種種苦的境界。一個人來生往哪一道去受生,決定在最後一念,強者先牽,力量強的業因先受報。如果人在臨命終時,想家親眷屬,恩愛難捨,貪心重,就到鬼道去。如果想到冤家對頭還沒有報復,瞋恚心重,就到地獄去。迷惑顛倒,糊裡糊塗走了,到畜生道去。臨終聞佛名,一心想佛,他必定得解脫。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臨命終時有人教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佛來接引,跟阿彌陀佛去,他就作佛了。往年在美國,周廣大先生在臨走前三天才遇到佛法,他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念了三天佛,佛接引他往生。遇到教他念菩薩名號、念辟支佛名號,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得人天福報。「解脫」就是從三惡道解脫,生三善道。


「健」是身體健康,「聞」是六根聰敏。趁現在身體健康時,認真努力用功修行,所修的福報,分分自得。
如果臨命終人能明瞭佛菩薩名號的表法義趣,能契入境界,得到的功德利益就更殊勝。所以,送終一定要勸病人念佛,如果家親眷屬都能助念,那是無比的殊勝。我們平常念佛都是為了臨終這一念,平常念得熟,臨終才不會忘記。平常要放下萬緣,臨終才不會有障礙。什麼都要放下,對世間沒有絲毫的貪戀,往生就自在。臨終能否遇到善友幫助?很難說!因此,平時要多結善緣,多參加助念,自己臨終才會有人來助念。
這是人死後的狀況。世尊在經典裡常提示我們:國土危脆、人命無常。要提高警覺心,不要以為還年輕、壽命還很長,那就錯了。古人講「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沒有人祭祀,很年輕就走了。「無常大鬼不期而到」,隨時都會走,無法預測。現前這世間災難多,戰爭、水災、風災、地震。災難現前,學佛的人不驚不怖,這非常重要!驚慌恐怖就到三惡道去了。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是大福報。在此關鍵時刻有人提醒、幫助,帶著病人念佛,病人一生即使造再重的罪業,都能帶業往生。就怕命終時不但無人幫助,而且還有人干擾,家親眷屬又哭又鬧,那是大障礙。
世間婚喪喜慶,決定不能殺生。慶生做壽希望長壽,殺害眾生能得長壽嗎?臨終有病苦,就是一生中跟眾生結罪緣。世間大富長者死的時候,都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病苦,得老年痴呆症,末期不省人事,不認識家親眷屬m•hetubook.com•com,迷惑顛倒,在這種狀況下,當然往三惡道去。他一生飛黃騰達,死後墮三惡道,他有什麼成就?不如世間貧賤人老實念佛,人家前途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念佛人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病苦,站著、坐著走的,這是真正的福報,人生最高的享受。臨終迷惑顛倒,連助念都幫不上忙。臨終神智清楚,這個助念是幫大忙,他能一心跟著念佛,決定得生淨土。要想自己臨終不迷惑顛倒,現在一定要修福。好死,來生投胎一定是善道。由此可知,我們一生中決定不跟眾生結怨仇,不可傷害眾生。眾生都是凡夫,我們傷害他,他懷恨在心,永遠不忘,遇到機會就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學佛的人在臨終關鍵時刻,身邊照顧的家親眷屬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決定不能做錯事。《飭終須知》很重要,家中有重病人,家親眷屬人人必讀,要明瞭如理如法的送終,才能真正有益於亡者。
《隨願往生經》云,「普廣菩薩白佛言:若善男女未終之時,逆修生七,然燈懸旛,請僧轉經,得福多不?佛言:其福無量。」逆修生七就是說我們現在自己修,請法師來轉經,「轉」的意思是請法師念經或講經。有能力者自己請,沒有能力的,聯合同參道友一起啟請。請法師講一部經,或者講一天經,功德不可思議!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未來」是指我們,「現在」是當時。承佛威力,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略說是事。「承佛威力」,這一句表示尊師重道,不敢以為自己能說。這個事理太深廣,我哪裡能說?承佛威神加持這才能說。這是地藏菩薩謙虛,其實他早已成佛,示現菩薩身來教化眾生。

「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這是另一種方法。念佛菩薩名號,這比前面更簡單。佛菩薩名號的含義深廣無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名號裡面含的意思,一定要把自己的性德念出來。佛的名號是性德的名號,菩薩的名號是修德的名號,性修不二。念觀音菩薩,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念地藏菩薩,把自己的孝敬心念出來,名號這樣念就真有功德。念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念念以仁慈心對待一切眾生,在一切境緣中流露出自己的慈悲清淨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就不迷,覺心不動。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才是真念阿彌陀佛。一名一號,要讓臨終人聽見。臨命終人「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功德大。「或聞在本識」,人雖然死了,阿賴耶識還在(通常是八小時之後才離開),它還在活動,還沒去投胎,要繼續念佛。我們念佛的力量,念力就是波動,真誠心、清淨心的波無比的殊勝。我們念佛的波動跟阿賴耶識的波動起感應道交,這就是加持,就是「聞在本識」,幫助他在阿賴耶識裡種下佛的種子。念佛的人明理,念念相應,種子力量就強大。如果不明道理,也合掌恭敬念南無阿彌陀佛,力量就比較弱;也有好處,只是這一生得不到。

修福的方法非常多,此地僅舉幾例,希望我們能聞一知十。經上所說的似乎很容易,不難做到,「如是眾罪悉皆消滅」,能有這麼大的效果嗎?如果你對於這段經文所敘說的真正理解,就不會懷疑了。第一因素要正法住世!正法沒有了,徒具形式、樣子,眾罪就消滅不了。有些出家人天天替別人超度,最後自己死了還墮惡道,臨終迷惑顛倒,沒有瑞相。你想想看,他能度得了人嗎?李老師常說:不怕沒廟,就怕沒有道。有道就能超度!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違食」,沒有供養佛僧,自己先吃了。將吃剩的給別人,不要說對佛菩薩不恭敬,就是對鬼神、對人也不恭敬。「不精勤」,不認真,沒有恭敬心辦這事情,亡者得不到利益。「如精勤護淨」,我們以真誠恭敬心如理如法的辦齋。「奉獻佛僧」,此地的僧不是專門指出家人,它是廣義的,僧是和合眾。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四個人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就是僧團。「是命終人,七分獲一」,七分的功德,亡者只得一分。如果做得不如法,一分都得不到。誠敬心一定要在平時養成,不僅我們對佛菩薩、對修行人,對所有一切眾生都要修誠敬心。以誠敬心營齋修福,功德就很大。
「假使來世」,臨命終的人死了,死後屬於來世。「或現在生」,人還沒有斷氣。「得獲聖分」,平日自有善因,應有得善果的緣分。這個人生時是善人,沒造什麼罪業,病和-圖-書危時家親眷屬殺生拜祭鬼神求幫助,這是造罪業。他本來可以生善道,「生人天中」,因為家親眷屬殺生,他要承當這個罪業,「殃累對辯,晚生善處」,如果已經斷氣,所殺害的那些眾生跟閻羅王告狀,他在閻羅王那裡還要辯論,耽誤他生善道的時間;如果還沒斷氣,病人在病床上受種種痛苦,就是他神魂正在陰間辯論。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脫是脫離三惡道。菩薩在惡道度的眾生都是善根很深厚的,他們回頭向善,一念回心就離開惡道。離開惡道多半是到人天;到人間來的多,到天上是少數。生到人天,這是他得到善利,可是很快又迷惑,退了最初的善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現代社會的環境,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都是惡緣,自己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很重,受各種惡緣的誘惑,善念沒有了,惡念起來,又造罪業了。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這個臨命終的人,一生造作惡多善少,甚至沒有善根、善行,惡的力量強,善根的力量薄弱,「各據本業,自受惡趣」。《左傳》云:「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五戒,儒家講仁義禮智信,失去倫常,這個人就是妖魔鬼怪,死後墮入三惡道。「何忍眷屬更為增業」,家親眷屬怎麼忍心還造這些惡業讓他去承受!
地藏菩薩大慈大悲,為我們說出事實真相,我們才明瞭民間許多做法對亡者大不利。菩薩在世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面前說,讓他們做見證,證明所說的話句句真實。菩薩勸導閻浮提眾生,在親人臨終之日,決定不能殺生、不能造惡緣。我們想要為亡者祈福,卻殺生拜祭鬼神、求諸魍魎(邪神),邀請親朋好友聚會殺生吃肉,對亡者沒有絲毫的幫助,這是造罪業。亡者造作很多罪業,我們巴結鬼神,鬼神會赦免他嗎?沒這個道理。「但結罪緣轉增深重」,殺生祭祀,殺生的帳算在亡者身上,加重他的罪業。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是等輩人」,造作罪業的眾生。前世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轉世後把前世所修學忘得乾乾淨淨,多半都退轉。「如履泥塗,負於重石」,這些人好比走在沼澤泥坑裡,身上還背一個大石頭;換言之,是加速度的墮落。「漸困漸重,足步深邃」,愈走愈辛苦,愈往下陷,無法出離。

起心動念能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成佛之道。如何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用平等心念這句佛號就相應。平等心就是清淨心!念佛堂堂主常提醒大家,「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世間好人也好、壞人也好,與我不相干,我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用清淨平等心念阿彌陀佛,你走的路是成佛之道。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世間種種現象都是諸佛如來變現的。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清淨平等心去看,統統是諸佛菩薩示現的。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為什麼這麼肯定是諸佛如來示現?《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本性,心就是清淨圓滿法身,變現出來的境界,這就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諸佛一切示現是來度我一人的。幾時我明白,覺悟過來,看到大地眾生皆是諸佛如來,自己就成佛了。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凡夫眼睛看諸佛菩薩都是凡夫。你今天動的是什麼念頭,你就在那個法界。明白此理,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修,成就自己的無上菩提。一切眾生種種作為,我們不要放在心上,知道各種示現都是為度自己。我們還看到不平,是自己還有煩惱習氣,過失在自己。所有一切境緣,我們接觸之後,心是平靜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接觸外面境界生智慧,清淨平等覺現前。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大辯長者也是諸佛如來示現。「久證無生」,證得無生法忍很久了,可以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在十方世界度眾生,「現長者身」,這是示現,應以長者身得度就現長者身,參加地藏法會,幫助世尊與地藏菩薩教化眾生。長者出來發問,在一問一答當中破除我們的疑惑。「合掌恭敬」是致敬、是禮節,向地藏菩薩請教。「大士」,這是稱讚菩薩。「小大眷屬」,晚輩或長輩。世間人過世後,家親眷屬給他修一些功德,譬如「設齋」,放燄口、放蒙山施食,請鬼神吃飯;也有在世間修福的,齋僧,古時富裕人家設千僧齋。「造眾善因」,造種種的善因,多做善事迴向亡人。這個命終的人,是否因為家親眷屬為他營修功德,就能得大利益?就能得到解脫?
地藏菩薩說的這些話,初學的人很難接受,認為「佛菩薩以這些言語勸勉我們,未必是真實」,這是以凡夫心測度諸佛菩薩的境界,大錯特錯。凡夫用妄心,佛菩薩用真心,妄心永遠緣不到真實的境界。憑著自己的妄想,想像佛菩薩的境界,全錯了。二障破了,真實智慧才現前。我們有非常嚴重的煩惱障、所知障,哪來的智慧!自己以為很有智慧,那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能解決問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