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來抱佛腳
王安石大感不悅,以為對方是在嘲弄自己,便言:「我說的『投老欲依僧』是一句古詩。」
這位好友笑一笑說:「我念的是一段俗諺,倘若去掉您那句古詩的『頭』,拿掉我這句俗諺的『腳』,不就是『老欲和_圖_書依僧,急來抱佛』的妙對嗎?」
宋朝宰相王安石,一日與三五好友談禪論道,王安石突然一陣感慨,對眾人說道:「我已年老力衰,也該與和尚作伴,窮日落月,以青燈伴m.hetubook.com.com古佛,度此一生!」隨興作了一句:「投老欲依僧。」
座中有一位好友立時作了一段下聯:「急來抱佛腳。」
「抱佛腳」一詞,原是佛弟子對佛菩薩行最崇敬的禮節,透過雙膝跪地,和圖書雙手伏地,以頭頂佛菩薩的雙足,與佛感應道交。唐代孟郊在《讀經》中即有:「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的詩偈,意謂年老之際才來學佛,求佛祖的庇佑。而後,凡是對於事前未做好準備,等到火燒眉毛,才慌https://www.hetubook.com.com忙地應付則稱之,因此有「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的俗諺。
在座的大眾皆為之大笑,王安石也轉怒為喜,讚賞友人的才學智慧。
世間,人往往會有「臨時抱佛腳」的心態。譬如平日不認真讀書,一待考試才來開夜車https://www.hetubook.com•com,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平常不懂得儲蓄金錢,真要急用時,四處向人周轉,也不一定得到他人的支持。因此,平時就做好準備,儲備足夠的資糧,就無須擔心臨時抱不到佛腳的窘困了!
宋代劉攽在著作《中山詩話》也有記載關於「抱佛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