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捨得的藝術

作者:星雲大師
捨得的藝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千金之劍

千金之劍

季札掛劍,是因為忠於心中許下的承諾,反觀現代的社會,功利主義抬頭,夫妻輕言別離,親友動輒反目成仇,少有情義,實在令人感嘆人心不古。
季札出使晉國時,路經徐國,順道拜訪徐國國君。徐君對季札佩帶的寶劍很是喜歡,但始終www•hetubook•com•com沒敢開口表態;季札心裡明白徐君心意,雖想割愛,但是考慮寶劍是使者必備的信物,也只有暗下決定,等任務完成再回徐國,獻寶劍給徐君。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向視信義為維繫世情倫常的道德,hetubook.com.com認為守信用的人,必然也是重情義之人。古人以「一言九鼎」、「言忠信,行篤敬」來表示對信義的重視,而在季札心裡信義要比千金之劍更寶貴。時下能有幾人明白,失信、失情、失義,縱使坐擁一城的財寶,享受一時小利,和_圖_書也不值千古的讚揚與人格的尊貴!
春秋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人稱道的是三讓王位於兄長,其明禮有德行,與泰伯、仲雍被世人尊為「至德三人」,司馬遷也評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和*圖*書閎覽博物君子也!」季札之德,在西漢《新序.節士》裡也有一筆。
然而吳國嗣君以「先君無命」為由,不敢接受;季札只好親自到徐君墓前,解下寶劍繫在墓前的樹上。徐國人聞知季札之舉,無不頌揚: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誰知世事多和_圖_書變,等季札再回到徐國,履行心諾時,徐君已經去世。季札只得把寶劍致贈徐國嗣君,侍從見狀趕緊制止,說:「這把劍是吳國之寶,怎麼可以贈送他人。」季札才說明當時情形,與內心的決定,並表明:「如果因為徐君已死,而不獻劍是欺心。愛劍偽心,非廉者所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