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金剛經淺易

作者:聖一法師
金剛經淺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二十六

二十六

「現在心不可得」者,現在妄心無相,所以不可得,識得現在心非心,是名真心,但真心亦了不可得,若謂現在真心可得,真亦變成妄。
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布施為因,七寶為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以因緣布施,空福有多大?東方虛空不可思量,南西北方虛空不可思量,是故此人得福甚多,遍滿虛空。
識得心以後又如何,從心起修。
「若有人」,這個人就是識得心的人,了知三心不可得,亦了知「諸心非心,是名為心」。
未來的妄心亦是無相,亦了不可得,試尋一下明天的心,明天準備作甚麼?誦法華經?誦法華經的心在那裡?試觀一下,觀得清清楚楚;或者又觀一下明天過堂的心、明早上殿的心,觀之亦是不可得。
所以修行不難,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佛心;三心不可得,即見法身如來。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色身空,即見法身,法身空寂,無色無身,即非具足色身,非具足色身的法身隨緣而現一切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現在心亦不住,住則可得,不住則不可得,猶如流水不停,流水不可得,現在心剎那不住,剎那時都不可得。傅大士云:「依他一念起,俱為妄所行,便分六十二,九百亂縱橫。」我們的一念心,一剎https://m•hetubook.com.com那間有九百生滅,如何可得?生滅快得很,如何可以得到它?一彈指間有九十個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過去滅無滅,未來生不生,常作如是觀,真妄坦然平。」所以覓現在心了不可得,例如芭蕉,層層剝去,最後芭焦樹亦不可得;心亦如是,好像現在有一個心——善心、惡心、種種心——以般若波羅蜜觀之,最後,覓心了不可得,所以云「現在心不可得」。
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兒子,他見老年人讀誦金剛經有困難,便把經文分科,使他們容易讀誦,他的分科到現在一千多年,依然被採用,可知道他的分科合情合理,合乎佛意,龍天擁護,是故流傳到現在,歷代開悟的祖師,也沿用其分科。
其實妄心當下就是真心,凡夫不明白,以為有一妄一真,其實即妄即真,即波浪就是水,不須要待波浪滅才見水,波浪當下就是水。
「過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起,瞥然已過,若追尋之,無有處所,了不可得,了不可得就是真心,但是真心亦無相,亦了不可得,若謂可得,真心卻又成為妄心。
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為佛心。
心是無所去而去,但必定要見到無所去而去之後,才可以說心是無所去而去。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以不可得心行布施,其福無相,無相福遍滿虛空,www.hetubook•com.com無相福亦是無定實的福,可以得富貴、智慧、長壽、辯才等等,是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心是從無所來而來,從無所去而去,雖云是無所來而來,但是我們一定要見到無所來而來,才可以說「心是無所來而來」,若我們未見到心是無所來而來,又如何說心是無所來而來。
須菩提謂,此人以是因緣布施,因緣即空,其福猶如虛空,因緣即假,其福幻化,所求如意,因緣即中,見諸法的真相,以實相福,成就佛因佛果,故云得福甚多。
既然過去心不可得,便應該沒有冤家,為什麼還有怨?因為我們還未達到「不可得」;既然過去心不可得,一切罪都不可得,為什麼還有罪?因為還未達到「不可得」,所以還有罪,若果了達過去心不可得,罪亦不可得,一切罪即時滅,但是我們仍然是「有所得」,所以罪亦有所得。所謂「了知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了達「不可得」,業障空,未了達「不可得」,必須還宿債。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假。」假者,幻化假有之意,此假有之福,可以入俗利生,可以長壽,可以說法,可以修菩薩行、生淨土、生天,一一都是幻化,把這幻化的福,回向法界有情,皆共成佛道。既是假有的福,亦就是無定的福,可以求長壽、求聰明,若是實福,不會變,假有的福,如幻如化,可以自利,和圖書亦可以普利一切,故云「以此因緣,得福甚多」。
我們未曾識得自己的心,心在何處?不知道!在外?在中間?在內?不曉得!所以我們不識得心,心有多大?心從何處來?滅往何處去?都不知道。凡夫樣樣事情都聰明,惟是對自己的心不聰明,既不知道心的來處、去處,又云何識得心,所以下文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此段文是根據前文而來,前文謂無定實的福,週遍法界,能拔法界眾生苦,能與法界眾生樂,皆由福無定實故,是故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在天上可以現天王身,在人間亦可以現身,在龍王中現龍王身,甚至可以在幽冥界中現閻王身,可以在畜牲道中現獅王身、鹿王身,無定實的福,可以具足現一切色身,若是有定實的福,現了男子身,不能現女子身,現了女子身,又不能現男子身。如來無定實的福,應以童男身得度即現童男身,應以童女身得度即現童女身,應以長者身得度即現長者身,是謂具足一切色身。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中。」中者,不落二邊:非有非無、非生非滅、非來非去、非出非入,是諸法的實相,是故實相的福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的實相,實相的福,不可計量,故云:「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妄心滅,非心之心,是為真心,究竟是一還和*圖*書是二?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有些人不明白,以為心有來處,心那裡有來處,不要覓心的來處,覓心無所來而來,這樣用功才對;心沒有去處,無所去而去,無所去而去就是心的去處,所以我們要識得心,若不識得心,永遠不能成佛,識得心,當下見法身佛,古人云:「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所以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心——知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佛心——把貪瞋痴的煩惱妄想心空掉,把是非人我的妄心空掉,非心之心,是名為佛心。
上來無相福與法身和合,能現種種身,名為具足一切色身,俗稱應身,或稱化身(隨類化身),具足色身是應化身,應化身不是法身佛,法身無身,以法為身,清淨猶如虛空,不能以有形相之色身,作為無相的法身佛,是故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上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波浪滅了才見水,妄心滅後才是真心;現在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波浪當體就是水,不須要待波浪滅才見水,不須要待妄心滅才見真心,三hetubook.com.com心不可得,三心當下就是佛心,然佛心亦不可得,即妄即真,皆不可得。
若了知三心不可得,無我,便不會求富貴、求生天、求長壽,應無所求而求,所以福德無定實,週遍法界,利益眾生,是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色與相都是法身所現,色的體就是法身,色空就能見法身,心經云:「色即是空。」即色見法身,「空即是色。」法身又能現一切色。法身本來無相,若法身不能現色,誰人能見佛?華嚴經云:「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凡夫肉眼見不到,惟有慧眼見色空,則見法身如來。
布施的福本來很大,若以「可得心」布施而求富貴,那麼便是定實了的富貴福,但是沒有智慧、辯才,也沒有長壽的福;若求長壽,便是定實了的長壽福,然而沒有智慧、財富,定實了的福不稱為多福,是故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如來從法身現一切色,所以不應著色相,譬如明鏡,明鏡是像的體,明鏡本來無像,但能現一切像,若想認識明鏡,見像的時候,即像忘像,便能見到明鏡,若即像執像,便永遠見不到明鏡。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梁昭明太子立此科為「法界通化分」,十法界都能通達教化,從文字上看,摸不著頭腦,但文義內詮法界通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