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解正文
卷四 法師品第十
藥王,.假使有在家或出家的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如來滅度後為四眾演說此部經,應該怎麼樣做呢?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必須要住到如來室,穿上如來的衣,坐到如來的法座上,這樣才可為四眾廣說此部法華經。
我千萬億土 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 為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比丘比丘尼
及清信士女 供養於法師
引導諸眾生 集之令聽法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於無量億劫 為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比丘比丘尼
及清信士女 供養於法師
引導諸眾生 集之令聽法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捨於清淨土 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捨於清淨土 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假使有人想要住到佛道上,怎樣才算是住到佛道上呢?就是能一心向佛道,不論順逆境界來臨,都不受搖動,這才能真正的住到佛道上。那麼,想要住到佛道上,必須先要成就自然智。自然智也叫做無師智,就是不必在師父的指導之下,因為已經覺悟了一切法。就如五祖大師說:「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師就說:「迷時師渡,悟了自度。」這就是得到自然的智慧,也就如過河不需舟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得到自然的智慧呢?就應當常常勤精進的恭敬供養能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法華經的法師們。假使又有人想要很迅速的得到包羅萬有,一切圓滿的智慧,就應常常心念這部經的微妙,身實行受持讀誦此部法華經,並且能轉而供養其他受持法華經的人。這人必定能得到佛的一切圓滿智慧。有了圓滿的智慧,也就不再迷而不悟,認假為真,這就是真正住在佛道上了。
若於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復過彼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復過彼
能在八十億個劫中,用最美妙的色、聲,以及最美好的香、味、觸來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能如此供養之後,若能在短短時間內聽見這部法華經,那就應該為自己慶祝一番,因為能在今天聽到此部法華經,將獲得很大的利益。什麼利益呢?就是得到成佛的機會。所謂:「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何況得聞這部微妙的法華經呢?
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我們應當向他合掌禮拜恭敬,像供養佛一樣的供養這受持法華經的人。用上好的齋菜,以及種種的衣服來供養這一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聽到這部法華經。如果在未來世中,有人能受持和解說此部經,這一個人如同是我所派遣他到人間來,實行佛所做的事情。就是專受持、讀誦、書寫、為人解說這部法華經。
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乾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藥王!雖然我在娑婆世界入了涅槃,到其他的國土去教化眾生,可是有人在世間能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來講解這部經,我會派一切我所變化的人,各處去勸人來聽此位法師講這部經。我又派一些我所變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聽這微妙的法。他們並且能依照法華經的法去修行,隨順接受經文的義理。假使那位說法華經的法師是住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我就派一切的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來聽他說法。我雖然在其他的國土,但是我會常常令說法華經者得見到我的法身。如何呢?就是能廣為演說、聽聞、讀誦法華經,就如見到佛的三身四智,因為如來的真身就是法華經。假使有人忘記了法華經的某一句經文,我會去告訴他,令他記憶起忘記的經文。這是說,承蒙佛的加被,得開大智慧,令他把經文都能一目了然。這時佛透露出他那種大慈悲的心,願為太眾重複的把前面所說過的法,用一首偈頌來說清楚一點。
若說法之人 獨在空閑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為現 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閑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為現 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閑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
hetubook.com.com
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讚
由是讚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讚
由是讚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
如來室者,就是具有大慈悲心。若能受他人的打罵,而不生一點瞋恨心,總是存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看一切眾生的痛苦等於自己的痛苦一樣,那就是進入了如來室。什麼又叫做著如來衣呢?就是能存柔軟和合及忍辱的心,沒有無明火。若要學習真正的忍辱心,並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念著「忍辱」兩個字,逆境當頭時還是考不上的,因為這只不過是在皮毛上用功夫,刻舟求劍,無有是處。必須要老老實實去修行,那才能達到真正的忍辱功夫。若能看一切法皆空,不執著人不執著法,那就是坐到如來的座上了。若能具足這三種條件,然後以不懈怠的精神,為一切菩薩以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廣說這部法華經,那麼,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人非人等都會來護念和聽是人講此部經。
藥王!有許多在家和出家人修行菩薩道,如果他們不能見到或聽到讀誦、書寫、受持、供養法華經的人,你應當知道這些人還未圓滿的行菩薩道,如果能行菩薩道,又能見到或者聽到受持此部法華經的人,他們方能圓滿的修行菩薩道。另外有一些眾生,一心想要求得佛的果位,如果能見到或者聽到這部法華經,過後能深入的去了解和修持這部法華經,這人將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應當知道,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解說這部法華經,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他們早已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不過因為哀愍五濁惡世中我們這些罪苦的眾生,而發大誓願再生到此世間來廣為演說,和分別解釋這部法華經。何況是那些能盡他們的誠心去受持,和作種種供養此部經的人呢?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都已經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發願再來度脫一切眾生,而捨去他們自己的清淨業報,在我滅度之後,為憐愍一切眾生而生到這五濁惡世,為一切眾生廣演宣說此部法華經。
假使有善男子、善女子,在我滅度之後,能單獨為一個人演說這部法華經,乃至只為他人解說經文裡的一偈一句,或者少分,你應當知道這個人,是遵從如來所教,如受佛遣使派他來這世間為人講述法華經的。何況那些能在大眾中為他人廣說此部經呢?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并供養持者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并供養持者
假使在我滅度之後,有人想為大眾說此部法華經,可是這人單獨居住在荒野無人的地方,這地方是非常清淨,每天都聽不見人的聲音。他在這個地方能讀或誦此法華經,這時我將為這一個讀誦法華經的人,現出清淨光明的法身。這即是法華經,能令讀誦此經者開大智慧,有了清淨智慧就會有清淨的光明,有了清淨的光明自然就會現出清淨法身,故稱清淨光明的法身。假使誦持法華經者,把法華經裡的某一偈或一句經文忘了,我將默默的告訴此人,如在禪定中或者夢寐中,使他記憶起來。這也是說,佛常在常寂光淨土中,以他的威神之力來加被受持解說的人,令他智慧增長。如果有人具足德行,為四眾宣說法華經,
和*圖*書
或者在寂靜處讀誦此經文,我都會令他們得見我的法身。其實,這部法華經就是佛的法身,若會讀誦者必開佛的智慧和得見佛的法身。假使有人在荒野深山裡解說此部經,我將會派一切天龍八部、夜叉、鬼神等,去作此法會中的聽眾。此人歡喜講法華經,而且能把此經的妙理,解說得圓融無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無有罣礙,因為佛都在加被著這個人,令他所說的法能使大眾生大歡喜。如果有人常親近這一位法師,必能很快就通達菩薩道。如果能跟隨著這一位法師學習佛法,將來一定能見到恆河沙數的諸佛給他摩頂授記。」假使有人能受持這部法華經,你應當知道這些人都是佛使他們來的。那麼為何他們願生到這五濁惡世來呢?就因為他們憐愍一切眾生,所以發願再來度脫一切眾生。所有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他們都捨離實報莊嚴土而願生到五濁惡世。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受業報而生到人間,而是他們很願意自在的入此世間,並且能在這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廣說這部無上的妙法,來教化一切眾生。所以當我們遇見能受持廣說這部經的人,就應該用種種的天華、香,及天上的寶具、衣服,天上最妙好的寶物,來供養這說法的人。我們修道人不要聽到能受持法華經,能得到這麼多的好供養,就趕快去學習受持解說法華經。這種念頭實在是大錯特錯。我們受持誦念經典是為了修行,了生脫死,為了弘揚法華而不是為了要貪圖供養。達摩祖師有一個女徒弟,她就是專門持誦這部法華經。當她死後,口裡生出一朵朵青色的蓮華來,這也就是她念誦法華經的功德。所以我們時刻都要提醒自己用功修行,譬如翻譯經典、早晚課、聽經之外,還能專持自己所應修的法門,這樣在修道上才能堅固自己修持的功夫,不要隨意把光陰空過去了。所以不論在家人出家人都應觀空無我,才能遠離妄念,得到寂靜。要減少自己的習氣毛病,把習氣改了,毛病也蠲除,這時候才能住於佛道,才能與佛法相應。
雖然這樣,佛也要說出這部經。所以,藥王!你應當知道當佛入涅槃之後,若有人能書寫、受持、讀誦、供養,和為他人解釋此部經的義理,就可得到佛以袈裟來披覆在他身上,而且十方諸佛都會常常來保護和加被這些人,使他們都開大智慧。這些人都具足大的信心力,所謂:「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人沒有信心是不能到佛法裡邊來的。要有信心才有功德,才能修道!所以若有人能受持法華經,他們都必須有很大的信心,就是怎樣都不會對此部經生出懷疑心,並且能立下堅固的志願來奉持此部經。為什麼這些人有如此的信心和志願呢?就因為他們在往昔已種下一切善根和菩提種子。你應當知道他們常與佛住在一起,得到佛來摩頂。摩頂是佛對一切眾生慈愛不捨的表示,就是佛用他的威德來加被一切眾生,令消除一切障礙,得開佛智。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於如來事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於如來事
若是善男子善女子。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處眾無所畏 廣為分別說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處眾無所畏 廣為分別說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為何這人得到如此的供養呢?就因為這人最歡喜說法,使大眾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可得到究竟的無上正等正覺。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欲再為法會中的大眾們詳細的說一遍,於是就說出了一首偈頌。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釋和_圖_書迦牟尼佛又說:「當我滅度之後,我在千萬億的國土中,現清淨和堅固的法身,在無量億劫中,為所有一切眾生說法。如果在我滅度之後,有法師能解說此部法華經,我就會派遣我所變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供養這解說法華經的法師。我會引導一切眾生,集合在一起令他們聽法華經。若有人用刀杖和瓦石來傷害他,我就會派遣一些變化自在的人,來衛護著這位法師。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藥王!若有人能讀誦法華經,你應當知道這人能得到像佛一樣的莊嚴。這人好像被荷擔在佛的肩膀上,無論他走到那一個方向,人都應該向此人恭敬頂禮,一心合掌問訊,恭敬而供養他,尊重和讚歎他。用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素菜,種種的法樂來供養他,又可用世間最上等的供養具來供善他。應用天上的寶花而散在他身上,因為這人就是天上的寶聚,應該受如此的奉獻和供養。
欲捨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藥王!假使有惡性的人,以不善心,在一個劫中,現身在佛前,而常常毀謗罵佛,他的罪報還算輕。可是,假使有人用他的一句惡言,毀謗諷剌讀誦法華經的出家和在家人,那人的罪報比毀謗佛的人更加重了幾倍。那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佛是慈悲平等的。若人如何毀謗或讚歎佛,佛都如如不動。但是一個讀誦法華經的人,若他還未證得無生法忍,而有人毀謗,令他生出瞋恨心或者退轉心,而不能成就他的道業,那麼,這個毀謗的罪就比謗佛的罪重得多了。而且佛經就是佛的法身。若人謗佛經,也就是毀謗佛的法身。在金剛經上說:「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佛又告訴藥王菩薩:「當我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聽到這部妙法蓮華經,乃至能聽到此部經的一偈或一句,而能在一念中生出隨喜讚歎,我都會給這些人授成佛之記。假使又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此部經或者能單單為人解說經文的某一首偈頌,那麼這個人又把法華經恭敬禮拜好像是禮敬佛一樣的看待。這人能作種種的供養,以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乃至只是合掌禮拜。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已經在過去生中供養過十萬億的諸佛。他們在諸佛的國土,能成就他們所發的誓願,只因為他們慈悲憐愍一切眾生,因此而生到人間來,目的乃是要度脫一切眾生,同到彼岸,所以說,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而來教化眾生。」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當佛說完了前面的偈頌之後,因為不讓一切眾生對這部法華經生出疑惑的心,所以就再次告訴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出來的一切佛法經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百千萬億那麼多。在過去所說過的法,現在所說的法,未來所說的法之中,而此一部法華經是最難相信和解說的。因為這部法華經的法太奧妙了,必須要有妙人才能接受和受持此經。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十方諸佛最重要和秘密的法藏,是從來都不向外顯說的。十方諸佛都一齊護持著此部經,所以一直都不顯說出此部經。所以往昔以來,都沒有詳細地把它顯說出來。為什麼呢?就因為一般人都不相信這部經,並且當我說出這部經,有許多天魔外道、旁門左道都會生出怨恨和嫉妒心來,何況在我將來滅度之後?」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某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假使在我滅度之後,有人能為大眾解說此部法華經,他應該要進入如來室,穿上如來的衣,坐到如來的座位上,然後在大眾中能嚴整威儀,無有佈畏,廣說此部經。那是說,他必須要有佛的大慈悲心,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對一切都能柔和忍辱,忍別人所不能忍,讓別人所不能讓的,還要破一切人法的執著,才能在法座上為大眾說此經。若在講解此經時,有人用惡口來罵他,或者用刀杖瓦石來打他,他應具足念佛慈悲的心,念一切法忍辱的心,念一切法皆空的心。
藥王!不論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能解說、讀誦、書寫,還能在有這部法hetubook.com.com華經的地方,建造一個用七寶造成的寶塔,所造的塔也應該高廣和莊嚴,那麼就不需要再找舍利子來放在這個寶塔裡面了。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如果把這部法華經放在寶塔裡邊,那就等於有佛的法身存在。我們就應該用一切的華、香、瓔珞、繒蓋、幢旛、伎樂、歌頌來供養以及恭敬尊重和讚歎此座寶塔。如果有人能見得到此座用七寶造成的塔,而能向這座寶塔合掌頂禮,乃至供養,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接近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不遠了。
藥王!如果有人問你,那一類的眾生,在未來的世界中,應當作佛呢?你應該指示他們,唯有這些受持、讀誦、書寫、宣說這部法華經的人,在未來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麼緣故呢?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法華經,乃至一句,或者用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這部經典。為什麼我們需要供養經巷呢?因為經卷就是諸佛的法身。甚至若人能合掌恭敬這部經卷,這個人就是一切世間人所應該瞻仰和尊奉者。我們也應該供養這位法師,猶如供養佛一樣。
若人想要捨離懈怠,就應當聽此部法華經。這部法華經是難遭難遇的。即使有機會聽到這部經的人,也不容易相信此部經裡的妙法,所以也就不能得到此妙法的作用。譬如:有一個人覺得很口渴,需要喝水,所以就到高原處去鑿穿一個井。可是,在高原的地方,土地都是很乾燥,縱使花費許多時間去挖一個土坑,離開水源尚很遠呢?若這人能下定決心再繼續的往下挖,到最後,必定能得到所需要的水。這一個道理比喻我們人在凡夫的地位上,若想要修成佛道,必須要深入研究經藏,依法修行。雖然我們在這五濁惡世中,無始以來自性都塞滿了無明煩惱,貢高我慢,故不容易修道,離佛的果位有八萬四千里,但是若能把握堅固的志願,埋頭苦修用功辦道,必定能從凡夫的地位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地位,而離佛不遠。若能繼續向前邁進,終會達到佛的果位上。
假使有菩薩聽聞到這一部法華經,心生驚奇、懷疑和怖畏,你應當知道他們都是跟隨著藥王菩薩的八萬位初發心的菩薩。如果一般聲聞的人聽見這部法華經,心生驚疑和恐怖,你當知這是他們不夠恭敬和信仰佛法僧,故增長了貢高我慢心,就如在法華會剛開始有五千位佛的弟子,一聽見佛要講法華經,個個都退席而去了。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肴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
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菩薩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在此部法華經裡包含著。此部經已把所有方便法門都揭開了,能指示出真實相的妙理。而我們每一個眾生都具有這實相理體,只不過是一般人都背覺合塵,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真實相。這部法華經所含藏的法,具有無量億,猶如大海深不可測,是任何天魔外道所不可以破壞的,故譯為堅固之法。而這部經中的法是隱而不見。以佛的果位來論,如果要到佛的果位上,必須要經過九個步驟,由九個法界到佛的法界上,是一段很長遠的路途,因為太遠了,所以人不容易到法華經的程度上。現在佛開權顯實,而為你指示成就菩薩的大道。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旛。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你應當知道,前面我所說的那些人等,若沒有聽聞這部法華經(這包括當時聽佛說法華經的大眾及佛滅度後的眾生)的這些人,都是離開佛的智慧很遠。若能聽到這部法華經的深遠妙法,他們就會真正明白,聲聞乘的法,是佛權巧方便,知道妙法蓮華經乃是經中之王。若能在聽聞後聚精會神去思惟修習這部經的妙處和義理,你應當知道這一個人,將接近開悟佛的智慧了。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
為什麼我說受持楞嚴經,能開大智慧,受持法華經能修成佛道呢?因為這部法華經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具有佛的三身四智、五m.hetubook.com.com眼六通,所以說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於是釋迦牟尼佛一心的來告訴藥王菩薩和法會中的大眾們:「藥王!我今天告訴你,我所說的一切經典,從華嚴、阿含、方等至般若時,而所有的經典之中,法華經是為第一中的第一,故稱為經中之王。」所以,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了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將來必定能在二千五百有學無學聲聞眾的法會中聚會,若能勇猛精進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者,必定能速得親近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龍華會上悉相逢!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
菩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藥王!就譬如有一個人,他覺得很乾渴,需要水來解渴,於是就到一個高地上去挖土坑,想得到水。可是因為這地面是在高處,所以土地很乾燥。這也就是比喻我們人的習氣毛病猶如須彌山那麼高。若在這須彌頂上要找一點水,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當你看見這一片乾土,就可知道自己離開有水的地方還很遠呢!這也就是說修道必須要念玆在玆,不是一日暴之,十曰寒之,若是這樣就離道八萬四千里了。若能不停的用功修行,就等於每天都在挖那個土坑,時間久了,雖然在這高地上,終究會見到濕土的,逐漸又見到濕的泥土,就如在修道上,逐漸能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若能把握著決定的心,繼續的挖那個坑,就知道自己快要得到水了,也就是比喻一直能在修道上用功苦修,必定距離進入佛道不走。
菩薩也和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果有人沒有聽過或了解法華經的法,也不能依著法華經的微妙之法來修行。你應當知道,這人離開佛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還遠呢?如果能得聞見、了解和思惟,依照法華經的法去修行,必得無量三昧,必定距離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不遠了。所以說,此部法華經是開權顯實的法,若能聞到法華經的人都是具有大善根、大智慧的人。
假使有人在一劫中,常懷著不善的心,板起面孔而毀謗佛,此人獲得的罪報是重如須彌,說不能盡。可是如果有一個能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而另有一人在短短的時間內毀謗他,那麼這人的罪過比毀謗佛的罪過還要重。
假使有人一心要求佛道,而能在一劫中,在我面前合掌禮敬,還用無數的偈頌來讚歎佛。因為他讚歎佛,所以得到的功德猶如恆河沙數。假使能讚歎受持法華經的人,他的福報比讚歎佛的功德更大。
這一品叫做法師品。法師分為五種:(一)受持法師,就是受之於心,持之於身,永不忘經義。心裡既明白佛法的道理,而身體就按照佛理實行修一切法。(二)對著經文讀的法師。(三)能背誦經文的法師。(四)書寫經文的法師。(五)為他人講解經文的法師。能受持、讀、誦、書寫是對於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亦即書寫印刷流通,以法布施。若能為他人講解經文,就是能利己利他。演說義理,法師也可以解釋為以法為師,說法之師。即是以佛法布施他人的意思。在這一品是佛給所有的法師授佛記,指前五種法師,故名為法師品。
當爾之時,佛告訴藥王菩薩,及告訴八萬位大士:「藥王!你看見了嗎?在這法會裡的大眾中,有無量數的天眾、龍王,在空中飛行的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還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修小乘法的聲聞眾,有修中乘的辟支佛眾,有修大乘佛道者。這些各種不同種類的人,各各都在佛面前,聽聞佛說此部妙法蓮華經的每一偈每一句,乃至他們能在一念中而生出隨喜讚歎此部經,我都給他們授記,令他們也得到無上正等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