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問病,以身示教
釋迦牟尼佛雖然是三界導師、人天教主,但是他在教導弟子都十分合理化,教導我們日常的生活,教我們以最平常的感情、互相對待。他的僧團內,一樣有老病死,生老病死原本是人間最平常的過程,人聚在一起,在人群中不離老、病、死。
平時弟和_圖_書子聽佛說法,到底聽了以後是否受用?像這位病中比丘,他平常時時聽佛說法,但是在與人相處之間,他有愛的常識,卻欠缺發揮愛的功能。人人都很好心,人人都有善念,每一個都很慈悲,慈悲、善念、好心,只是放在心裏,有什
m.hetubook•com.com麼人看得到呢?
修行人也離不開這些過程,人人都會老,病也不一定是老人才會生病,病是因為人有身體,原本就帶著這個病來。我們平時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調理我們的健康,有時也會四大不調,四和*圖*書大一不調就百病叢生。
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一日
若不發揮出來,對人便起不了作用,所以佛陀了解這個弟子,他平常缺少發揮這分功能,所以在生病時又有什麼人肯為他付出呢?最可悲的就是生病沒人照顧。因此佛陀在和-圖-書這時發揮他愛的功能,這叫現身說法,也叫做以身作則。他以如此美麗的畫面來引導弟子,給大家看,引導人舉手之勞可以得到終身快樂,這就是佛陀以身教來引導眾生。
人生死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病;死也不可悲,最可悲的就是病。總之,病是最可怕、最可和圖書悲的。在恐懼、悲哀的生活中,最需要的是別人的看顧,佛陀在弟子之中以身作則,自己親身看護病中的弟子,這就顯示了人情的豐富,也顯示修行佛法,生活、人情的合理。他除了照顧弟子的身體,還啟發了弟子內心的本性。
對象: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