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高陽雜文

作者:高陽
高陽雜文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未免小題大作了!

未免小題大作了!

三、保存有道,一段殘垣敗壁的城牆,任令其常年妨礙交通,不聞不問,一有人動一動,輒加以「毀壞古蹟」的罪名,實欠公平。如果眞的想保存那段城牆,我認爲應該當和圖書標本來處理,最好是在轉角之處,截取一段,呈現剖面,洗刷乾淨,另照「小人國」的「建制」,做個模型,擺在旁邊,加以說明,蒔以花木,圍和*圖*書以鐵欄,使之具有觀光價值。不識愛護古物諸公,意下如何?
二、歷史分期,大抵自宋至清初爲近古;自鴉片戰爭至清末爲近代,動輒評定百數十年歷史且屬於地m.hetubook.com•com方性的文物建築爲「古蹟」,實嫌太濫。這件事最好再研究研究。
讀七月二十四日有關高雄市長蘇南成拆城牆的報導,聯想到我家鄉的一句俗語:「千年橋闌干,和圖書不能當骨董」。此事蘇南成難辭鹵莽之咎,但內政部亦未免太小題大作了。以下簡述本人對此事的看法:
一、中國的大小城池,從來沒有不被拆過的。爲了大衆需要拆城牆,沒有「動長和_圖_書陵一坯土」那麼嚴重。民國初年內政部長朱啓鈴拆正陽門的「甕城」,解除塞車爭道之患,沒有一個人(包括頑固的「遺老」)說不該拆。時光流駛,已逾花甲,莫非我們的觀念,倒退到前清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