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講 順昌大捷
劉錡雖然首戰告捷,打退了完顏雍的三萬金軍,但是完顏兀術又親率十萬大軍前來攻打順昌城。劉錡深知完顏兀術身經百戰,是金國赫赫有名的大將,而且完顏兀術手下的主力部隊更是勇猛善戰,如果宋軍和完顏兀術正面開戰,肯定會吃大虧的。於是,劉錡設下一個絶妙的圈套。那麽,完顏兀術會不會上當呢?
金軍往回一退,正好遇到了完顏兀術率領的主力軍。完顏兀術非常生氣,說你們怎麼搞的,連小小的一座順昌城都打不下來?然後,就給了領隊大將兩鞭子。大將不服,說現在的宋軍可跟當年不一樣了,元帥您要是不信,可以親自率兵去看看。完顔兀術不信宋軍能有多厲害,親自領兵前往順昌。
完顏兀術由於太過輕敵,掉進了劉錡事先設好的圈套,一仗未打,卻已經損兵折將。於是,完顏兀術惱羞成怒,天剛剛亮,十萬金軍就開始圍攻順昌城,而且完顏兀術還派出了他的精銳部隊鐵浮屠和拐子馬。那麼,面對金軍強大的攻勢,劉錡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將會如何以少勝多,大破金軍呢?
劉錡招募了一千多名敢死隊員,對他們做戰前動員,說大家不要跟敵人說話,因為一張嘴士氣就泄了,我們心裡要想著,是金國人逼得我們無家可歸,我們的祖居、祖墳全在金國的淪陷區,這是何等的血海深仇。將士們想著想著,眼淚都掉下來了,對金國人的仇恨也燃起來了。於是,劉錡趕緊交代作戰計劃:三隊人馬分工合作,第一隊用盾牌遮住身體,手持長刀大斧,只管砍馬蹄子。鐵浮屠不是身披重甲嗎?但是馬蹄子沒披甲啊,那就對著馬蹄子砍。鐵浮屠不是三匹馬連成一體嗎?只要砍斷一個馬蹄,那不就全倒下了?重甲騎兵一身重甲,人一倒下去就別想站起來。他們不是罩著鐵盔,沒法直接砍他們腦袋嗎?現在人掉下來了,第二隊人就手持鉤鐮槍,挑去金軍的鐵盔,鐵盔一挑掉,第三隊刀斧手上去就剁腦袋。
這些劫營的戰士各自為戰,那麼,部隊要怎麼集合呢?這就用到了士兵嘴裡的竹哨。一吹哨,士兵就知道組織在哪兒了,就奔著哨聲去了。而且,大家都吹哨,哨聲響成一片,金軍士兵頭就昏了,根本不知道宋軍主力在哪兒。只要一打閃,就出來一幫亡命徒拿刀砍他們,閃一過去,漆黑一片,就再也找不著人了。所以,這一晚上給金軍折騰得是七葷八素,死了多少人是沒法統計了。反正天一亮,滿營的屍體都是留辮子的,最起碼宋軍沒有人陣亡,或者有個別陣亡的也被抬走了。金軍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而且完顔兀術的大話都已經吹出去了,順昌小城一腳就能踹倒,結果還沒等他踹,幾百個大辮子金兵的腦袋就先沒了。
劉錡一看敵人紮營了,到了八字軍大顯身手的時候了。這時正値盛夏,天氣酷熱,他挑選出五千精銳,編成五隊,一千人一隊,輪流出城跟敵人廝殺。一隊出城廝殺的時候,其餘四隊在城牆上支起大鍋,一邊煮肉一邊熬避暑藥。宋軍都吃得飽飽的,解暑湯灌得足足的,天兒再熱也沒關係。鎧甲曬得發燙的時候就鳴金收兵,這一隊撤回來吃肉,喝解暑湯,再派一隊出去。宋軍就用這種車輪戰術,一撥出去,一撥回來,與www.hetubook.com.com金軍從容作戰,宋軍的鎧甲發燙,金軍的鎧甲當然也發燙,可金軍卻沒人給他們嫩肉吃,熬解暑湯喝。所以,金軍殺得是人困馬乏,暈頭轉向。
金國大軍一路南下,僅僅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把還給宋朝的河南、陝西又重新占領了。因為宋朝這時還沒來得及在這些地方設防,金軍一來,那些守城的宋將基本上都大開城門,根本不敢抵抗。金軍很快開始南下,一旦渡過淮河,飮馬長江,就要準備決戰了。完顏兀術得意洋洋,心想,這一仗要給趙構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這樣兩國就可以真正議和了。
宂顏兀術走到半路時,又遇到了劉錡派來的使臣。完顔兀術對使臣說,你小小的順昌城,我一腳就能給踹倒了,你們還不趕緊投降?使臣說,我們劉太尉說了,絕對不會投降,而且他知道您膽小,不敢過淮河,特意在淮河上給您搭了五座浮橋,您過河之後,咱們再決戰。完顏兀術給氣樂了,心想,我還不知道你們那統帥是什麼貨色?紈褲子弟一個,只好聲色犬馬,全無作戰經驗,我正好拿他開刀。他還給我建五座浮橋,他以為自己是諸葛亮啊,還跟我擺空城計,順昌壓根兒就是一座空城嘛。要是岳飛或者韓世忠這麼說,我得掂量掂量,一個小小的劉錡都敢這麼說,那我一定要過去。完顏兀術說,那好,你跟劉錡說好了,我馬上就到,讓他等著我。於是,金軍就開始過浮橋。當時正値盛夏季節,金軍人渴馬也渴,難免會去喝河裡的水。結果,金軍喝完水後,人口吐白沫,馬伏地不起。原來,劉錡在河裡灑了毐藥。完顏兀術有點太輕敵了,不明就裡,還以為是暑熱天氣使得士兵集體中暑,所以下令就地紮營。
到順昌大戰之時,金軍的戰鬥力其實已經談不上有多厲害了。我們不說別的,就只說完顏兀術這次盡起全國之兵,南下滅宋的陣容,竟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地步。這個時候,金國當年滅遼、滅北宋的那些百戰名將,包括完顏昌、完顏宗望、完顔宗幹等,都已經不在了。這次,完顏兀術揮師南下,連先鋒官都提不出來。我們看,金軍這時的幾員大將,一個是南宋降將孔彦舟,原來曾在南宋治水軍;一個是岳飛的手下敗將李成;還有一個,就是淮西軍變的時候,投降金國的酈瓊。合著完顔兀術的幾員大將,全是從宋朝投降過去的漢將。好不容易找來一個葛王完顏雍作先鋒,可是完顏雍並沒有多少作戰經驗,以前跟隨金軍平遼滅宋的時候,他還年幼,估計都沒怎麼上過戰場。所以,與劉錡一交戰,就被打敗了。從完顔兀術用的這些將領,我們就能看出,金國這時的戰鬥力已經極大地下降了。
事實上,宋金這個時候都已經明白了,雙方誰也吃不掉誰,打仗的目的其實都一樣,都是以戰迫和m.hetubook.com.com,通過戰爭的手段,迫使對方坐到談判桌上來。談判也是實力的比拼,就像我們常說的「弱國無外交」一樣,沒有實力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當年,金軍打到汴梁城下時,宋朝是人家要什麽就得給什麼,人家說什麼就得同意什麼,因為城下之盟是沒得談的。宋高宗之所以不讓劉錡繼續進屯,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這就是我們後面會提到的,完顏兀術手上掌握的一個殺手鐧。如果宋朝把完顏兀術逼急了,完顏兀術使出這個殺手鐧,那對於南宋、對於趙構本人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宋金天眷議和之後,兩國劃河為界,相安無事的局面僅僅維持了一年,公元一一四〇年,以完顔兀術為首的金國主戰派就找藉口撕毀和約,傾全國之兵力,再一次大舉南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金軍就直接攻占了河南、陝西兩地。然而,就在金軍搶渡淮河之時,宋軍將領劉錡率領軍民死守順昌城,並且巧施妙計,以寡擊眾,大敗十萬餘金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順昌大捷」。那麼,名不見經傳的劉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如何巧施妙計、以少勝多,大敗金軍的?而完顏兀術又為什麼要執意攻打南宋呢?
完顔兀術非常生氣,急於報復,不等攻城戰具運到,天一亮就親率主力軍出動了。十萬大軍包圍了順昌城,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金軍靠著人的肉體往上墊,去跟宋軍拼命。
金國唯一能打仗的就剩下完顏兀術一人,結果他也打了個大敗仗。金國人開始認識到,跟宋朝是沒法交手了,他們不但準備放棄中原,甚至準備放棄燕雲十六州。這個時候,劉錡如果趁勢北上的話,是很有可能收復東京汴梁的,但是朝廷下旨讓他退守鎮江府。順昌在淮河邊上,鎮江在長江邊上,所以宋軍不但沒有趁勢進攻,反而由淮河退到了長江,失去了收復東京汴梁的大好機會。
但是,劉錡這次卻反其道而行之,人不用銜枚,還每人發一個竹哨。他告訴士兵,進入金營之後,伏地不動,只要一見打閃,照見金軍士兵,上去就砍。那麼,怎樣區分是不是金兵呢?就是專砍留辮子的。因為女真人是編髮留辮的,而宋軍不留辮子,所以只揀有辮子的砍,肯定錯不了。砍完後,馬上伏地不動,等到打下一個閃時,再瞄準一個砍。
金國大軍很快就來了,葛王完顏雍帶領三萬多人的先鋒部隊包圍了順昌城。完顏雍向劉錡勸降,劉錡大義凜然地拒絕了,說士寧死不降。完顏雍看勸降不成,就下令攻城。遊牧民族弓馬嫺熟,金軍的第一輪進攻就是放箭,一排一排的金軍武土衝到城底下開始射箭。劉錡早有防備,城牆上都豎著門板,箭一射全射到門板上了,把門板抬下去,箭拔下來還能接著用。當年,諸葛亮是草船借箭,如今劉錡則是門板借箭。幾輪箭雨過後,問題就出來了,金國的箭用完了。金國的士兵,每個人身上最多帶兩斛箭,一斛大概是三十支。也就是說,每個金兵身上最多也就背
https://m.hetubook.com.com六十支箭,三射兩射就射完了。而且,完顏雍的部隊是先鋒部隊,跟主力還有一段距離,所以軍需供應、後期給養都跟不上,只好就地紮營。
劉錡派出兩個膽大心細的小校,囑咐他們說,你倆見金軍來了,就撥馬往回跑,然後假裝從馬上掉下來,被金軍生擒。金軍審你們的時候,你們就按我教你們的說,咱們就大功告成了。這倆人說沒問題,然後騎著馬就出去了。半路上,果然被完顏兀術生擒。完顏兀術就審問他們說,你們的統帥劉錡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啊?這倆人就說,劉錡是將門之子,「唯好聲色犬馬爾」,就喜歡聲色犬馬,浪蕩公子一個。完顔兀術心想,真是太好了,這次來對了,我就愛打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好打。
宋軍將士熱血沸騰,滿腔憤怒,城門一開,就殺奔出來,二話不說,見馬就砍。金國人沒見過這樣打仗的,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古時候兩軍開戰之前,估計先要互通姓名,進行言語上的攻擊,然後才開始打。這可倒好,這一幫亡命徒,上來掄刀就砍,後邊還跟著鉤鐮槍,接著刀斧手就上來砍腦袋。金軍一下大敗,退下陣來。據說,這一仗金軍被殺掉了將近三萬人,「棄屍斃馬,血肉枕藉……車旗、器甲積若山阜,兀術平日恃以為強者,十損七八」。說金軍死人死馬遍地可見,丟棄的武器、軍旗堆得像小山似的。完顔兀術的主力部隊十損七八,用老百姓的話講,他這次可是丟臉丟大了,本來牛皮已經吹出去了,要一腳踹倒順昌城,結果順昌沒倒,自己的人馬倒了一地。無奈之下,完顏兀術只好下令撤軍,退到宋朝的故都汴京去了。
金軍大營一駐紮下來,劉錡又使出了趁夜劫營的拿手好戲。這一次,劉錡只派出五百人的敢死隊,這些人個個都武藝高強,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古人劫營是有講究的,通常要「人銜枚,馬摘鈴」。也就是說,人嘴裡要含一根樹棍,免得說話。這是軍令,要是吐出來就是違反了軍令;馬脖子上掛著的鑾鈴也要摘下來,甚至馬蹄也要用布包裹起來,因為馬蹄上有馬掌。這樣一來,行軍的聲響降到了最低,劫營才能成功。
完顏兀術這次本來志在必得,沒想到卻在順昌這個地方栽了一個大跟頭。順昌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陽,而讓完顏兀術栽跟頭的人,是一個叫劉錡的禁軍統領。當時,金軍勢如破竹,逼近東京,而宋朝的韓家軍、岳家軍等各路軍馬,都在各自的駐地防守,宋朝無兵可調。於是,高宗皇帝趕緊任命劉錡為東京副留守,又招來當年太行山的八字軍餘部三萬多人,再加上殿前司三千人,命劉錡帶著這些人從杭州出發,長途跋涉上千里,趕赴東京布防。我們知道,宋軍以步兵為主,行軍速度很慢,還沒等趕到,東京就已經失守了。所以,劉錡和圖書就在順昌這個地方駐守屯軍。
盛夏季節身披重鎧,那種滋味可想而知。一天下來,金軍疲憊不堪,好不容易到晚上天涼快了,準備紮營休息,宋軍卻派武士來劫營。武士劫營是很有技巧的,不會去很多人,因為在漆黑的夜裡,什麽也看不見,那時也沒有什麼夜視器材,行動全憑經驗,殺敵是其次,擾敵是最主要的。金軍打了一天仗,人也沒吃飯,馬也沒餵草,即使一個人也不殺,光敲一晚上鼓,甚至放一晚上炮仗,攪得金軍一宿不睡,第二天他們上、下眼皮都黏在一塊兒了,還有勁兒打仗嗎?幾次劫營下來,金軍苦不堪言,只好退兵了。
完顏兀術之所以要找藉口撕毀宋金盟約,對宋開戰,實際上是為了金國的生存。完顏兀術在評價宋朝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宋若敗盟,任賢用眾,大舉北來,乘勢撼中原人心,復故土如反掌,不為難矣。」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金國不打宋朝的話,他們有朝一日壯大了,國力增強了,國君如果任賢用眾,大舉北伐,必定撼動中原人心。完顏兀術這話說得有道理,因為在宋朝人留下的詩詞裡,像「南望王師又一年」,「中原父老望旌旗」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百姓的一種願望。完顏兀術認為,如果真到那個時候,宋朝收復北方的國土是很容易的事,那大金就完了。所以,完顏兀術說,我們不能給宋朝喘息的機會,必須狠狠地打,打得他們跪地求饒,這樣才能一仗定千古功業,所謂「能敢戰者方可言和」,我們只有把宋朝徹底打敗,才能使兩國相安無事。從這裡不難看出,完顏兀術確實有他的高明之處。
面對完顏兀術的十萬大軍,劉錡巧設妙計,兩軍還未開戰,就已經折騰得完顏兀術人仰馬翻,等到完顏兀術安營紮寨之後,又派奇兵夜襲,一夜之間竟然殺死金兵數百人,重重打擊了金軍的士氣。但是,完顏兀術畢竟是一位百戰名將,接下來,他會採取什麽樣的反擊行動呢?
雖然劉錡說服手下的官兵一起死守順昌城,並且嚴密部署了防禦工事,但是金軍鐵騎來勢洶洶,而宋軍只有三萬餘人獨守孤城,真是後無援兵,前有強敵。那麼,一旦真的打起仗來,劉錡能用什麼辦法抵擋能征慣戰的金軍呢?
這次攻打順昌城,完顏兀術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就是戰無不朥、所向披靡的三千鐵浮屠。「浮屠」就是塔,「鐵浮屠」就是鐵塔,有的評書演義或小說裡,把鐵浮屠說成是鐵炮,實際上,鐵浮屠指的是重甲騎兵。史籍記載,這種重甲騎兵「戴鐵兜鍪,周匝綴長簷,三人為伍,貫以韋索,每進一步,即用拒馬擁之,人進一步,拒馬亦進,退不可卻」。這幫人戴著鐵頭盔,脖子上都有鐵片用來護頸。而且,這些重甲騎兵是三匹馬為一隊,用繩索連在一起,鐵浮屠每進一步,後面的拒馬也跟著前進。拒馬就是木頭做的尖木椿,對敵的那頭削尖了,如果對方的騎兵衝過來,正好刺破馬的肚子,所以叫拒馬。因為後面有拒馬,鐵浮屠只能往前進,不能後退,所以鐵浮屠就是敢死隊,有進無退,死多生少。
完顏兀術率領著金國大軍再次大舉南侵,一路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重新占領了河南、陝西等地,一直打到了淮河,矛頭直指南宋首都杭州。但是,完顏兀術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淮河邊上,金軍遭遇了一連串的重創,最後只好退回汴梁。那麼,究竟是誰打亂了完顏兀術的進軍計劃呢?和-圖-書
完顏兀術雖然敗回汴梁,卻還想重整軍馬再戰,但是經過順昌一戰,金國人死傷慘重,軍心動搖,甚至有些金國人已經開始收拾金銀財寶,準備退回北國老家了。那麼,順昌大捷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呢?順昌大捷對於宋金關係,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部將看到金軍的布陣後,就跟劉錡說,常言道,雷公專打軟豆腐,柿子要揀軟的捏,咱們先打韓常一軍。在金兀術的部將裡,只有韓常不是女真人,而且他在跟宋軍作戰時瞎了一隻眼,咱們把他打敗了,兀術喪膽,事情就好辦了。劉錡聽後,搖了搖頭,說絕不能這麼幹。因為即使擊敗了韓常一軍,兀術精兵仍舊勢不可擋。我們應該擒賊先擒王,要打就先打最硬的,應該集中力量猛攻完顔兀術的中軍,只要中軍一動,其餘各路軍馬不在話下。手下一聽,都說太尉說得對,應先揀完顏兀術打。
除鐵浮屠外,金軍還有一萬五千拐子馬。所謂拐子馬,就是輕騎兵,人馬不披甲,精於騎射。打仗的時候,鐵浮屠居中往前推進,拐子馬兩翼包抄進行射殺。光這一樣,就能把宋軍的陣型打亂。宋軍陣型一亂,鐵浮屠再一踩踏,砍瓜切菜一般就能把宋軍報銷了。這一次,完顏兀術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全拿了出來,準備跟劉錡決一死戰。
劉錡此番帶著八字軍北上東京,是打算長期駐守的。因此宋軍士兵的老毛病又犯了,行軍時爹媽、老婆孩子全帶著,軍隊原本只有三、四萬人,可是算上家屬就有十多萬人,這也是行軍速度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到了順昌這個地方,馬上就要跟金軍打仗了,大家卻還沒做好心理準備。雖然當年八字軍在太行山抗金赫赫有名,但時過境遷,此時的八字軍已經不比當年。有的將領就對劉錡說,皇上讓咱們駐守東京,既然東京已經被金軍占領,這個任務也就無法完成了,咱應該回去跟皇上交令。劉錡一聽這話,非常生氣,沒等他發作,一員大將就站起來反對,說這可不行,不經一戰就撤,咱們八字軍的臉往哪兒擱?聽說金賊來了就跑,這像話嗎?再說,咱們是跑得了,這些老弱婦孺怎麼跑?金國人都是騎兵,要是追上咱們的話,即使拼死一戰,也都得玩完。所以,咱們絕對不能跑,應該堅守順昌,打退金軍,這樣大家才能有活路。劉錡一聽,非常髙興,說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本來是應該去東京的,現在東京既然丢了,咱們就要鎮守順昌這個地方,與敵人誓死一戰,城亡與亡。他又說,我意已決,再言退者,定斬不饒。一聽這話,八字軍將士的血性又被激發出來了,心想咱們當年跟著王大帥的時候,跟金軍大小數百戰,什麼時候怕過他們?那個時候的金軍咱都不怕,這個時候的金軍算什麼?跟他們拼了!於是,劉錡帶領八字軍將士開始做戰守之策,在城牆上擱置了各種守城的器具;把老百姓家的門板拆下來,擋在城牆上,以防敵人射箭;把城外的民房全部燒毀,把老百姓遷進城裡來,以免敵人用民房做掩護進攻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