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兩宋風雲

作者:袁騰飛
兩宋風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六講 紹興和議

第二十六講 紹興和議

宋高宗不但答應了金國提出的所有無禮要求,而且為了討好金國,還給金國皇帝上了一道誓表。那麼,這個誓表說的是什麼呢?
建炎年間,王倫主動祈請出使金國,先後兩次宋金和議的達成,王倫居間調停,也是功不可沒。當然,他調停宋金和議,是真的希望和議能夠達成,這種行為和秦檜的賣主求榮、為了一己身安而不管國家百姓的死活相比,是完全不一樣的。特別是第二次和議達成之後,當時王倫還在金國,金人想留住他,並授予他一個很大的官職——平灤路都轉運使,主管地方財政,負責將地方財政收入上交中央。按說這種差事,在把地方的錢往中央轉運的時候,往自己家裡轉運一點也沒有人知道,絕對是一個肥缺。金人這樣就是想讓王倫留下來,給他這個官職,等於是在答謝他。當時南宋的主戰派,主張砍秦檜、王倫之頭,挑上竹竿示眾,以謝天下。金人勸王倫說,宋朝人都罵你是漢奸,你就別回去了,給你這麼好的差事,就留下吧。王倫斷然拒絕:「奉命而來,非降也。」我來這裡是為了兩國談判,不是投降金國來的,達成和議了我就要回國,更不會在你這裡做什麼轉運官。金主非常生氣,說王倫不識抬舉,就命人殺了王倫。公元一一四四年,王倫被絞死,時年六十一歲,宋朝賜給他的諡號是湣節。
宋高宗接受了金國提出的全部屈辱條件,終於達成了宋金和議,也就是第二次紹興和議。完顔兀術一直聲稱,他掌握著一個能夠置宋高宗於死地的祕密武器。紹興和議達成後,為了防止宋高宗背盟棄約,完顏兀術利用手中的祕密武器,緊緊地抓住了宋高宗的命脈,使得宋高宗俯首甘做金國的兒臣。那麼,這個祕密武器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能致宋高宗於死地?而完顏兀術為什麼一直到臨死之前,才將這個祕密說出來?
宋朝的大臣帶著誓表去見金國皇帝,說只要求迎回太后韋氏(宋高宗的生母),別的要求不再提了。結果金熙宗看到這個誓表之後,卻故意刁難,他說:「先朝也已如此,豈可更改?」意思是以前都已經談定了,戰俘是不能遣返的,現在怎麼能更改呢?宋朝大臣只好跪下,苦苦請求,說高宗是個大孝子,如果不迎回母親,無法安天下人之心,懇請金熙宗成全。
宋金和議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十幾年來,南宋曾派出許多使臣前往金國議和,但是這些議和的使臣,往往都被小說、演義醜化了。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出使金國的使臣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在他們身上又發生了哪些傳奇故事呢?
紹興和議達成後,宋金開始和談,這一幕令中國歷史上很多仁人志士扼腕嘆息。無奈,皇上不想戰,宰相也不想戰,二人偏安江南,小日子過得卻有滋有味。
王倫臨刑之前,跟執刑的金兵說,給我點時間,我要辦自己的事。他整了整自己身上的宋朝衣冠,面朝南方下跪哭拜:「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臣今將命被留,欲汙以偽職,臣敢受一死以辱命!」意思是說,我的祖先王文正公,以自己的直道輔佐兩朝天子,我現在被留在金國,他們要授予我偽職,我絕不給祖宗丢臉,只有一死報答皇恩。在王倫眼中,金國給的官就是偽職,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他也是忠肝義膽,完全不像有的評書演義和-圖-書所說的那樣。
其中有一個叫宇文虛中的人,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宇文虛中雖然是一介文人,卻很有氣魄。他第一次出使金營時,還是北宋時期,結果金人背盟違約,要打宋朝,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抓他。金人拿繩捆綁他的時候,他也不反抗,居然還賦詩一首:「當時初結兩朝歡,曾見軍中捧玉盤。本為萬年依蔭厚,哪知一口遽盟寒。」意思是說,宋金兩國本來是「萬年依蔭厚」的關係,結果金人不義,把我抓起來了。後來宋朝又讓他出使金營,金人看他臉熟,認出了他,就沒再讓他回去,還讓他在金國做了官。後來宇文虛中在金朝中官至國師,是相當於宰相一級的高官。金國建國初年,金國之所以能夠漢化,就是因為宇文虛中制定了很多制度。《金史》、《宋史》裡都有宇文虛中的傳,但是卻都把他刻畫成奸臣的形象,說他兩朝為官,對兩方都不忠,所以他這個人也是非常不幸的。
完顏兀術一直聲稱,他掌握著一個能夠置宋高宗於死地的祕密武器,為了防止宋高宗背盟棄約,完顏兀術利用手中的祕密武器,緊緊地抓住了宋高宗的命脈。那麼,這個祕密武器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完顏兀術直到臨死之前,才將這個祕密說出來?
高宗皇帝為了屈己求和,跟秦檜定計,害死了忠良岳飛。在害死岳飛的過程當中,他已經跟金國達成和議。實際上,宋金和議不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的,而是在公元一一三八年簽訂天眷和議,也就是宋朝史書所說的紹興第一次和議的時候,就已經達成,只是後來金國又把它撕毀了。之後金軍又一次南下,所以又有了順昌、郾城這一系列的大戰。大戰之後,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實力不足以消滅對方,於是就開始認認真真地談第二次和議,也就是宋朝史書所說的紹興第二次和議。按照金朝史書記載,叫「皇統和議」,因為這時金國的年號是皇統。岳飛是在紹興第二次和議一個月之後才死的,也就是說,岳飛在獄中的時候,宋金和議就已經達成了。從這個角度看,現在很多史學家就認為,宋高宗不一定是為了要達成和議而殺岳飛,因為這時候岳飛已被奪了兵權,並且已下獄了,根本無力阻礙宋金和議,宋高宗殺岳飛,主要還是擔心武將不臣,篡權跋扈。
清朝的學者袁枚整理宋人筆記的時候,曾經發現一條消息:「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南歸,為人告變。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大意是,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想把欽宗皇帝帶回江南,結果有人把宇文虛中告發了,所以宇文虛中領兵直衝皇宮,想把金熙宗殺掉,最後沒有成功,被殺了。這個大忠臣的忠肝義膽,從清朝人發現的這段材料裡可以看出二一。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完顏兀術這個人確實不簡單。但是評書演義當中,往往把他刻畫得很不堪,以致我們都認為岳飛忠勇,而完顏兀術狡詐,總在岳飛手底下現眼,被打得慘敗。我們今天看來,這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完顔兀術也好,岳飛也好,都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好惡,可以選擇同情或者愛戴誰,但沒有必要評出個對錯、好壞。中華民族的歷史本來就是由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現在經常有人說不能從今天的角度看歷史,歷hetubook•com•com史上宋和金就是兩國。如果這樣講,那魏、蜀、吳還是三國呢,有必要說誰殺關羽就跟誰不共戴天嗎?既然他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自己內部的事情就沒有必要耿耿於懷了。中國歷史上內部混戰的時期太多了,春秋列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不都是混戰時期嗎?宋金並立,也是這樣一個時期,所以說,完顏兀術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我們沒有必要對他咬牙切齒。
岳飛、韓世忠等人根本無法體會宋高宗的心情,但是宋高宗一直提防著這一招。其實,宋高宗並不是怕宋欽宗回來,因為即使他回來,復辟的可能性也已經沒有了,最多把他軟禁起來就是了,只不過在這裡沒人虐待而已。宋欽宗自己也說過,如果能回到故土,只要兩間茅屋、幾畝薄田,或者出家做道士。宋高宗怕的是,金國掐著宋欽宗這張牌不放,什麼時候想打這張牌了,才會把他拿出來,立他做傀儡皇帝,那樣宋高宗可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完顏兀術是智謀廣遠,心機極其深沉的一個人,宋高宗也不傻,他早就想到了完顏兀術會有這麽一招,所以知道絕對不能把完顏兀術逼急了。如果任憑岳飛、韓世忠繼續打下去,完顏兀術就會把趙桓抬出來,這對於宋高宗來講,等於是一劍封喉,他所有的正義感、口號和理想,頃刻間就會灰飛煙滅。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金國不會這麼幹,他們更想有朝一日能把南宋徹底滅掉,由大金一統天下。但是,一旦被宋朝逼急了,就會讓宋欽宗做傀儡,這一點對宋高宗的打擊是致命的。


宋高宗為了自己苟且偷安,不顧國體,奴顏婢膝,搖尾乞憐,他甚至向金國皇帝賭咒發誓,願意世世代代都向金國稱臣。而當金國皇帝看到宋高宗的這道誓表之後,更是趁機訛詐。那麼,金國又會向南宋提出什麼條件呢?


那麼紹興第二次和議或者說皇統和議的內容是什麼呢?第一,劃定宋金兩國以淮水為邊界。我們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宋金以淮水為界,就等於金在北方,宋在南方了,就是中國歴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岳飛、韓世忠這些大將們苦心孤詣、念念不忘的北伐中原、收復故土,如此一來是永遠實現不了了。而且,以淮水為界之後,華夏民族的發祥之地——長安、洛陽以及整個黃河流域,就完全成為金占區了。自古以來,人們有這樣的一種看法:長安、洛陽在誰手裡,誰就是正統。現在長安、洛陽在金國手裡了,金國就成正統了,所以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對這件事耿耿於懷。第二,南宋每年要給金歲幣,白銀二十五萬兩,綢緞二十五萬匹。除此之外,南宋還要對金稱臣。以前,像歲貢、正朔、冊命等,都是宋朝所不能接受的,但現在統統接受了,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頭一次。從和議的內容可以看出,南宋這一方可是吃大虧了,因為南宋是在軍事力量占優勢的情況下,接受了這個屈辱的和議。
宇文虛中經常把金國朝廷的內部虛實通報給南宋,但是,宋金和議達成後,秦檜這個禍國奸賊為了自己的私利,居然把宇文虛中是臥底一事告訴了金國。當時,金國很倚重宇文虛中,離開他,大金就玩不轉了,因為金國誰也不會制定這些典章制度。宇文虛中這樣的人,殺了太失人才,可他又是臥底,怎m.hetubook.com.com麼辦呢?秦檜就給金國人出主意,讓金人把宇文虛中的家屬弄到金國去,把他的家屬控制起來,他投鼠忌器,就不敢怎麼樣了。宇文虛中得知這個消息後,趕緊寫密信告訴宋高宗,如果金國人要他的家屬,就跟金國人說全死了,或者說全失散了,找不著了。沒想到宋高宗卻按照金國人的意思,把宇文虛中的家屬全部送到了金國,這下宇文虛中就沒有辦法了。《宋史》說宇文虛中失節,《金史》也不以宇文虛中為忠臣,這個人是非常可憐的。據說,後來他的全家都被金國人殺害了,因為他恃才傲物,得罪了金主,說金主沒有文化,是半瓶子醋的漢人。
宇文虛中的到來為金國帶來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雖然他在金國已經位極人臣,官至宰相,可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還是他當初出使金國的議和使命。沒想到,有人把他暗通南宋的事情告訴了金國人,那麼,這個出賣宇文虛中的人是誰呢?當金國人得知此事後,又會如何處置宇文虛中呢?
第二次紹興和議達成七年後,完顏兀術病死,得以善終。評書演義上說他是被牛皋氣死的,牛皋騎在他的身上,他一生氣,就死了,那純粹是演義。完顏兀術病死之前,留有一道遺表,說:「吾分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並力破敵。」完顔兀術在臨死的時候,把他對付宋朝的祕密武器點明了,他說如果宋朝背盟的話,雙方先打正規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打不過宋朝,就「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天水郡公桓」就是宋欽宗趙桓,這也是宋高宗最擔心的事兒。宋徽宗死了,欽宗還在金國人手裡做人質,金人封他為天水郡公。現在黑龍江阿城還有天水郡公府。完顏兀術的想法是,如果打仗,金國兵敗,就讓宋欽宗到汴京做傀儡皇帝,像張邦昌、劉豫那樣。這樣一來,宋高宗就完全沒轍了,因為宋欽宗是宋高宗的哥哥,「其禮無有弟與兄爭」,當弟弟的能跟哥哥打仗嗎?而且欽宗是故主,即便再來一個岳飛、韓世忠,或任何其他人,都沒有理由再打仗,更不能說要收復中原、迎回二聖了,因為二聖當中的一聖在中原做了皇上,宋朝還有什麼理由動刀兵呢?



西漢開國,高祖皇帝說蕭何的功勞最大,所以給了蕭何三個特權:「劍履上殿,見君不趨,稱臣不名」。這三個特權在我們今天看來,其實很搞笑。「劍履上殿」,就是指他可以配著寶劍、穿著鞋上殿,因為那會兒人都是席地而坐,佩劍穿鞋上殿是一個特權。「見君不趨」,是說皇上在那兒坐著,他進殿之後不用小跑,可以大搖大擺地過去。「稱臣不名」,就是指蕭何可以直接說「臣參見皇上」,而不用說「臣蕭何參見皇上」,不用他稱呼自己的名字,表達了對他的尊重。和*圖*書

和議達成之後,雙方就開始互相釋放戰俘,被金國扣了多年的宋朝使臣們,陸陸續續被放回來了。被放回來的這些使臣都遭到了遠謫,全被秦檜貶出了朝廷。

實際上,宇文虛中是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為什麼要幫助金漢化呢?原因非常簡單,就是要達到一個目的,用漢族的文化征服金國人。宇文虛中的想法是,你們金國的快馬彎刀雖然征服了我們,但我們是天朝上國,是華夏的正宗,是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雖然你們在武力上打敗了我們,但是你們還是要規規矩矩地跟我們學習。你們從馬上下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捧起書本來子曰詩云,這個你們能跟我們比嗎?在文化上,金人越跟漢人比,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要跟漢人學,這樣漢人也就越安全。所以這也是宇文虛中為什麼要幫助金國制定制度的原因。可是當時留在金國的其他宋使,比如洪皓,就很鄙視宇文虛中。洪皓說,讓我在劉豫帳下做官,我寧可死都不幹,你宇文虛中毫無氣節,居然還兩次出使。你想想蘇武再看你自己,竟然在金國做官!實際上,這些人都不理解宇文虛中,他真是有自己的一番苦心在裡邊。
宋高宗給金熙宗上了一道誓表,他在這個誓表上說:「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五十萬兩匹,自壬戌年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從這段誓表,我們可以看出,宋高宗稱臣納貢,真是奴顏卑膝到了極點。首先,第一句說「臣構言」,臣趙構給您上奏。我們前文提到過,在中國古代,名是不能直接叫的,要稱呼他人的字,以示尊敬。只有父母、師長或者君主才可以直呼人名,上級一般也不會叫人的名。今天很多影視作品中,比如清和圖書朝的皇帝管李鴻章叫李中堂,這個肯定是不對的。不管臣子多大歲數,皇帝都可以叫他的名,因為皇帝就是君父。
除了宇文虛中之外,還有一位不能不提的入金宋使,那就是王倫。王倫也是百分之百的大忠臣,但評書演義把他刻畫得也很不堪,描述成一個漢奸,其實這完全是對他的一種誤解和醜化。王倫的先祖是北宋的名相王且,死後諡號是文正。中國古代大臣死了之後,皇帝賜予諡號,最髙等級的諡號就是文正。整個清王朝,只有八個人諡號為文正,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被稱作曾文正公。
關於年輕時候的王倫,史籍上有所記載,說他「為人任俠好義,往來京洛間,數犯法,倖免」。「任俠好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點愛打抱不平,他出身名門,可能看誰都不順眼,所以經常犯點小法,但是毎一次都得以赦免。疾風識勁草,國難顯忠良,靖康之變的時候,欽宗皇帝面臨宣德門下,有亂民借機鬧事,眼看著就要衝進宣德門,欽宗不知所措。當時只是一介布衣的王倫挺身而出說:「臣能彈壓之。」欽宗一聽,非常高興,解下佩帶的寶劍,贈予王倫,立授兵部侍郎。王倫提劍下樓,斬殺了幾個為首的亂民,形勢一下就安定了下來。
在宋朝,沒有人敢稱呼趙構的名,而在這,他自己卻說「臣構言」。接下來又說,不但我是大金的臣子,宋朝的世世子孫,都會謹守臣節。而且大金對我恩同再造,所以每年金國皇帝過生日的時候,或者是過春節的時候,我都要派人去朝賀,每年給大金白銀二十五萬兩、綢緞二十五萬匹,從壬戌年開始,以後每年都搬到泗州去交納。後面甚至開始賭咒發誓了,如果我不遵守這個盟約的話,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可以把我殺掉,讓我的國家滅亡。我現在把誓表都交上來了,我們是下邦,你們是上國,所以趕緊給我發詔書,來冊封我吧,這樣一來,小邦才有生存下去的憑證。你看,趙構都不敢說自己是敝國或者敝邦,更不敢稱本朝,而稱敝邑,意思是我這個小地方。這份誓表堂而皇之地記載在宋朝的史書當中,《續資治通鑒》也記載了下來,真是恥辱至極。

金熙宗趁機訛詐,說成全可以,但是得再割地給我。由於淮水是國界的東邊,已經勘定了,而西部國界還沒勘定,金國就想要西部的川陝地區,包括吳玠當年流血死守過的和尚原。和尚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現在金國人點名要這個地方,用意就在於,雖然在戰場上沒有打敗吳玠,現在卻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金國要在談判桌上得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宋朝的使臣不敢做主,就請示宋高宗。沒想到高宗相當爽快,說只要能安天下人耳目,給他們也無妨。所以川陝一帶以大散關為界,北邊的地方又全都歸屬金國了。連金國都沒想到宋朝會這麼爽快,於是金熙宗趕快讓完顏兀術勘界定約,生怕宋朝反悔。勘界定約後,雙方各自撤軍,持續了十五、六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從某種意義上看,宋金和議也是雙方實力均衡的體現。自此,中國歷史進入到了第二次南北朝時期。

在達成皇統和議的過程中,完顏兀術為金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要不是他撕毀天眷和議,河南、陝西之地就歸宋朝了。因此,完顏兀術的官位迅速上升,從梁王、都元帥、太保,領行台尚書省事,到後來加侍中,進拜太傅、太師,領三省事,等於整個金國的軍政大權,完全由完顏兀術掌握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