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9 劃時代的歷史巨變 9.5 外交交涉需要有抵抗實力爲後盾

9 劃時代的歷史巨變

9.5 外交交涉需要有抵抗實力爲後盾

這在蔣介石後來的重要文獻《敵乎?友乎?》當中,於某種程度上承認了過失,認爲當時的國民政府,應該抗拒民氣反彈的壓力,勇於承擔決策責任,而與日本政府進行直接交涉,讓日本政府的溫和派有力量壓抑關東軍,或許能夠挽回東北之失地。由於當時國民政府的外交行動完全是訴之國聯,使得當時的日本外相幣原與後來的首相犬養毅,無法以外交來解決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危機。
同時,日和*圖*書本政府也無法與國民政府達成任何協議,而壓迫關東軍退出所佔領的土地,根本的原因是,關東軍在獲得大勝之後,日皇、軍部與民意,都已經轉向支持獲得大勝的關東軍,造成日本政府的運作危機。老實說,當時日本政府比南京國民政府還要岌岌可危。除非是關東軍在東北遭到軍事佔領的嚴重困難(有如一二八事變的日軍久戰無功),或是關東軍遭到重大的傷亡損失,造成日hetubook•com•com本民意的逆轉,日本政府還可能有機會出面與國民政府達成協議,而這個可能性的前題是,國民政府與東北軍,都有抵抗的準備與反擊,以及蘇聯擺出強硬的軍事姿態,才能奏效。而只是單純的外交直接交涉,是不可能改變關東軍侵略中國東北的事實。
但是就事實的發展而言,恐怕中日雙方直接的交涉策略,其成功的機率仍然等於零,一方面是南京的國民政府根本無法抵hetubook•com.com擋國內激動民意的壓力,以及各種不同政治與軍事集團的挑戰,這些政治壓力的主張是,日本不撤軍,國民政府就不能與日本進行交涉(事實上後來的粤派國民政府,是企圖與日本政府進行直接交涉,但是還是失敗)。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以及後續的處理方式,都超過當時日本與中國政府的預估與控制,日本政府無法控制軍部,軍部無法控制關東軍,關東軍無法控制少壯派軍官。中國www.hetubook.com.com政府與東北軍,則是混淆了不抵抗政策的範圍,在不抵抗、就地抵抗與全面戰爭之間,無法妥當地拿捏,因此當關東軍發起軍事行動時,沒有完整的軍事反擊與外交準備。這對於當時處在疲於奔命的蔣介石,以及年少得志、卻重責難當的張學良而言,也許都超過他們當時的能力所及(我們可以充分瞭解這一點)。但是假如歷史是一面鏡子的話,我們是在此強調,其實當弱國面對強權侵略的時候,並非完全不能和圖書採取有利於國家的積極對策。
另外一個歷史的疑問是,假如當時的國民政府,不顧民意的反日情緒壓力,堅持直接與日本政府交涉,是否也能挽回東北的淪陷?當事變爆發之時的日本政府,的確是「不同意」關東軍武力的佔領中國東北,日本的軍部也想約束關東軍犯上的軍事行動,也許國民政府直接與日本政府交涉,在東北的一些利益上,對日本讓步,似乎是可以增加日本政府牽制關東軍行動的籌碼,使得中國東北不至於淪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