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13 談判桌上的折衝對抗 13.2 最後關頭的抵抗心聲

13 談判桌上的折衝對抗

13.2 最後關頭的抵抗心聲

一九三五年的年初,日本表面上對南京的國民政府,主動進行一系列的和緩外交,使得中日之間,一時出現了罕見的對話與接觸,其實這是日本政府和戰的兩面手法運用而已。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在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在國會發表中日親善的演說,廣田竟然公開的指出,日本今後將不會再以武力威脅中國了。二月一日,蔣介石則透過屬下的名義,發表了《敵乎?友乎?》的歷史性重要文件,全面的檢討中日之間的問題、歧異,希望中日雙方都能在最後危機爆發之前,進行相互的諒解與合作,日方相當重視這篇文章所代表的立場,外表的反應是相當的友善。
因此在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三日,國民政hetubook.com.com府進一步的頒佈「敦睦中日邦交」命令,壓制中國境內各種民間的排日組織與活動。日本外相廣田更在三月一日,發表演說,願意與國民政府進行直接的談判,以全面的改善中日之間的關係。而到了五月七日,中日決定提升雙方的外交來往等級,建立大使級的關係,並且進行改善中日關係的歷史談判任務。這些的外交活動,在表面上,給中日之間帶來和緩的氣氛,事實上,日本並未停止或是減緩對中國的侵略行動。
這時候,日本人確定黃郛無意接受日本的操縱,因此日本人決定與他攤牌,而黃郛則感到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同時身心俱疲,因此在一九三五hetubook.com.com年一月,以養病爲由,離開北平住所,之後就拒絕回任,只留下何應欽在北平,統協華北各個地方的力量,而與日軍周旋。
接著南京中央,在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於南京召開國民黨的五全大會,進一步邀請華北與華南的地方勢力領袖參加。國民政府展現了新的軍政團結勢力,大會相當成功統合了國民黨內部各個派系的抗日意見,蔣介石在十一月十九日的大會上,代表國民黨的中央,發表了「最後關頭」的對日政策演說。
事實上,日本獨佔中國利益的作風,在國際社會中已經面臨遭到孤立的危機,同時日本更加擔心的是,自己在中國步步的侵略,遲早會引起蘇聯和美國的軍事反制https://www•hetubook•com•com,所以日本悍然地先片面廢除華盛頓公約的海軍造艦限制,以及積極地在東北與內蒙建立戰略腹地,都是準備進行第二次日、俄戰爭的佈署。日本對於一九三四年年底的華北分離運動,接近功敗垂成,感到萬分的惱火,於是決定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在外交上主動採取懷柔的姿態,減少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反彈,一方面決定由關東軍與天津駐屯軍出面,以軍事力量的恫嚇,來推動華北自治方案,先將力量集中在河北與察哈爾兩省與中央分離,再推動華北山頭的自治與獨立。
因此雖然日本在華北,積極的推動分離運動,但是此時南京的國民政府,已經非吳下阿蒙的衰弱狀況了。因此蔣介石在十月https://www•hetubook•com•com中旬,親自飛往華北各省,主動與華北各個地方勢力的領袖會晤,並且特別派遣參謀次長熊斌,攜帶中央的抗日戰略計劃,告知華北各軍的領袖們,中央絕對有抗日的決心與計畫。幸而在此時,山西的閻錫山,立場表現得相當堅定,在他強力支持中央的立場下,配合國民政府的實力增加,終於穩住了華北的局勢。
更爲重要的是,蔣介石經過五次的動用兵力,終於在一九三四年十月,完成對於江西南部以及長江中游地帶共黨蘇區的攻佔,接著中央軍尾隨紅軍的「長征」,而正式進入西南地區的雲、貴、川三省,這是自從民初袁世凱時代以來,中央政府的軍力首次進入大西南的腹地,這也是蔣介石的抗日計劃中,最爲重要的www•hetubook.com•com戰略基地所在。蔣既然在軍事與政治上,有了如此重大的成就,當然使得南京國民政府,更爲接近一個中央政府的規模,也就更有實力來控制地方割據勢力,以及對抗日本侵略的壓力了。
蔣介石在演說中,擲地有聲的強調,假如中國真的被日本逼到退無可退的最後關頭,中國絕對會不惜代價抵抗到底。這是自從清朝以來,中國的領導人,最爲公開與最爲正式的表達了中國在必要時,會對日本毫無止境的侵略,進行作戰到底的堅定立場,使得中國動搖的人心以及分裂的派系,開始出現了凝聚的力量。蔣介石清楚的指出,假如日本人的侵略與欺凌,真的要逼中國忍無可忍,中國人會在最後關頭到臨之時,拼了全民族的生命,也要與日本人進行歷史決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