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歷史的轉折點——西安事變
17.8 蔣介石聲望達到頂點
原本蔣介石有意考慮讓張學良戴罪立功,但是後來又打消這個安排,從此張學良得以脫離中國複雜的政治鬥爭,但是一直成爲受看管的無期徒刑囚犯。最令張學良與多數東北家鄉父老感到難過的是,蔣介石就連抗戰勝利的大赦,以及全國團結的政治協商,都不能讓張學良回家鄉探視。
而張學良擁蔣抗日的立場始終如一,這是歷史可以證明的。一九三七年初,國民政府決定調動東北軍,進行移防之時,因爲擔心軍心不服而生叛變,因此還派東北軍的將領,晉見少帥。張學良特別交代昔日部屬,東北軍務必服從領導,聽候蔣介石調動的命令。以一個被看管人犯的意見,竟然對於處在生死邊緣、幾十萬東北軍的選擇,仍然有著「命令」般的影響力,真是叫蔣介石以及其他的軍政領導人,感到震驚。hetubook.com.com
張學良在蔣介石死後,才獲得真正的自由。由於不滿李登輝以台獨爲名目,而實際上出賣台灣的賣國行爲,張學良先生終於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於一九九五年決定移居夏威夷,並且將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所有相關的第一手歷史資料,全都委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收藏,約定在其死後再公諸於世。張學良爲了抗日,成爲兩岸都不能接納,流落海和*圖*書外的孤臣。(作者的先父遭遇亦是如此,爲了抗日,犧牲自己一生的事業與家庭。但九死一生的抗日奉獻,最後結果是落得兩岸排斥、終生無法貢獻國家與社會的悽涼晚景。當然有這種遭遇的愛國人士,又豈只作者的先父而巳?)
蔣介石平安的回到南京,親日派與各地方山頭當然失望萬分,可是中國各地民眾自動自發對於蔣介石,給予國家英雄的盛大歡迎,更使他擁有全國軍政最高領導人的威望與民意支持。這時蔣介石當然知道,有心與他角逐權力的各路人馬,仍然存有異志,這在他被拘禁期間,這些人物非常露骨的希望張學良能夠將他「做掉」的態度,已經顯露無疑。但是由於大敵當前,蔣介石也無可奈何的必須容納他們,於是蔣只好把所有m.hetubook.com.com的不滿,全都發洩在張學良的身上。
而記性一向良好的中共領導人,也暫時多次「忘記」了張學良的「千古功勞」,而沒有適時伸出援手,在抗日勝利之後的政治協商中,中共除了在非正式的場合,應景式的提到張學良的問題之外,根本沒有鄭重提出恢復張學良自由的要求——蔣介石答不答應是一回事,連提都不提,就足以表現中共的立場了。由於蔣介石對於張學良強烈的個人報復,使得蔣介石失去一個因勢利導,創造全新歷史的機會。
楊虎城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他還得到一個出國考察的遊歷機會,但在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之後,他回國參加抗日。不過,當楊虎城回到國內之後,立刻就遭到軍統局的長期監禁,待遇要
和_圖_書
比張學良差。在抗戰勝利之後,他也沒有得到特赦。直到一九四九年,李宗仁出任代理總統,才下令釋放張學良與楊虎城,但是保密局(前軍統)拒絕執行命令,最後在國民政府撤出大陸之前,楊虎城以及部屬全家大小,在重慶遭到保密局滅門式的槍決。蔣介石在閻錫山等人的慫恿下,不顧在西安所達成的放張協議,取消給張戴罪立功的機會,而將張學良給予終生軟禁的「法外」處分(這樣閻錫山等人終於報了中原大戰之仇)。依照當時的軍法審判結果,張學良只判處十年有期徒刑,蔣介石還表示寬大,要求特赦張學良並獲准,從法律的觀點,張學良已經無罪罰的存在了,但是實際上卻由軍統局負責將張學良無限期的軟禁。
蔣介石違背諾言、對張學良的長期報復,甚至連宋家兄妹都認爲這種做法實在過分了。宋子文終生都爲此結果感到遺憾。在大陸易幟之後,宋子文赴美長期定居,曾經在一九五〇年代,設法與蔣介石接觸,希望蔣能夠讓張學良赴美;宋美齡也曾公開對於外界表示過「我們對不起漢卿!」https://m.hetubook.c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