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後主評傳

作者:劉維崇
李後主評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章 書畫 第一節 書

第六章 書畫

第一節 書

「江南僞後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審音律,善書畫。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復喜作顫掣勢,人又目其狀爲金錯刀。尤喜作行書,落筆瘦硬,而風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窮谷道人酸寒書生,享鶉衣,而鳶肩,略無富貴之氣。要是,當我祖宗應運之初,揭雲漢奎壁,昭回在上,彼竊據方郡者,奄奄無氣,不復英偉。故見於書畫者如此。方煜歸本朝,我藝祖嘗曰:煜雖有文,只一翰林學士才耳。乃知筆力縱或可尙,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幾何哉。」
此外,後主又能爲聚針釘法。《皇宋書錄》,引張舜民的話說:「江南後主書《雜說》數千言,及德慶堂題榜,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鍼丁,似非筆力所爲。歐陽永叔謂顏魯公書正直方重,似其爲人,若以書觀,後主可不謂之倔強丈夫哉。」又《硯北雜誌》說:「王性之(銍)家,有李主與徐鉉書,凡數紙。所謂小字如聚針釘者。」
「僕嘗論蔡君謨書,爲本朝第一,議者多以爲不然。或謂君謨書爲弱。殊非知書者。若江南李主,外險而中實無有,此眞所謂弱者。以李主爲勁,宜以君謨爲弱。」
後主書法,得鍾、王所傳的撥鐙法,也就是八字法。這八字法,由鍾、王流傳至唐,歐陽詢、顏眞卿、褚遂良及陸希聲,得其妙秘。書苑精華,載南唐後主書述,說:「書有八字法,謂之撥鐙。自衞夫人並鍾、王傳授於歐、顏、褚、陸等,流於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會,得受誨於先生。……所謂法者,擫、壓、鉤、揭、抵、拒、導、送也。」據《唐詩紀事》,載陸希聲條,說:「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希聲得之,凡五事,擫、押和_圖_書、鈎、格、抵。用筆雙鈎,則點畫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希聲自言,昔二王皆傳此法,至陽冰亦得之。希聲以授沙門光。光入長安爲翰林供奉,得幸於昭宗,希聲猶未達,以詩寄光云云。光感其言,引薦希聲於貴倖,後主相。」因後主書述,說「自衞夫人並鍾、王傳授於歐、顔、褚、陸等,」又說:「得受誨於先生。」所以書法正傳纂言,以爲後主所稱先生,係指陸希聲或沙門光。但考新、舊《唐書》,陸希聲在唐昭宗乾寧二年正月拜相,當年四月罷。卒於乾寧三年(西元八九六)李茂貞犯京師時。自乾寧三年至昇元元年(西元九三七)後主生,尙隔三十餘年,不但陸希聲不能傳後主撥鐙法,恐怕與陸同時的沙門光,也難活到後主弱冠,授以書法。
「江南李後主,嘗於黃羅扇上書以賜宮人慶奴,云。『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消魂感舊遊。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烟態拂人頭。』想見其風流也。扇至今傳在貴人家。」
又如陸游《入蜀記》說:
「李後主手書心經一卷,賜其宮人喬氏。喬氏後入太宗禁中,聞後主薨,自內廷出其經,捨在相國寺西塔,以資薦。且書于後曰:『故李氏國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捨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伏願彌勒尊前持一花而見佛云云。』其後江南僧持歸故國,置之天禧寺塔相輪中。寺後失火,相輪自火中墮落,而經不損。爲金陵守王君玉所得。君玉卒,子孫不能保之,以歸寧鳳子儀家。喬氏所書在經後,字極整潔,而詞甚悽惋。所記止此。徐鍇集南唐制誥有宮人喬氏出家吿,豈斯人也。」
爲什麼叫撥鐙法呢?《廣m.hetubook.com.com川書跋》、記懷素說撥鐙,說:「如人並乘,鐙不相犯。」是說用筆相推讓,如乘者撥鐙。
中主及後主,都喜愛書法,故宮中所存鍾、王及各名家墨跡很多。中主時,曾命倉曹參軍王文炳摹勒刻石,名昇元帖。《輟耕錄》、淳化祖石刻條,載稱:「大梁劉衍卿世昌云,大德己亥,婦翁張君錫攜余同觀淳化祖石帖。……及見吳郡陸友仁,又云,嘗觀褚伯秀所記,江南李後主命徐鉉以所藏古今法帖入石,名昇元帖。此則在淳化之前,當爲法帖之祖。劉陸之說,殊不相合。偶讀劉跂《暇日記》,亦載此事云。馬傳慶說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題云保大七年倉曹參軍王文炳摹勒,校對無差。國朝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太宗令將書館所有增作十卷爲版本。而石本復以火斷缺。人家時收得一二卷。然閣帖於各卷尾篆書題云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模勒上石。此侍書王著筆也。而陳簡齋亦云太宗刻石,則衍卿所謂祖石刻,豈卽南唐時帖乎。抑太宗增刻者,不知南唐亦作十卷否。徐鉉、馬傳慶二說又不同。今世言淳化閣帖用銀錠棗木板刻,而以澄心堂紙李廷珪墨印者。則傳慶板本之說合。故趙希鵠《洞天清錄集》亦云,用棗木板摹刻,故時有銀錠紋,用李廷珪墨打,手揩之不汚手。余嘗見閣本數十,止三本眞者,其紙墨法度,種種迥別,妙在心悟,固難以言語形容。然又傳仁宗嘗詔僧希自刻有于秘閣,前有目錄,卷尾無篆書題字。所謂祖石刻者,豈卽此與?」
南唐宮中藏書本極豐富,國亡火焚後,尙殘餘六萬卷。周注《南唐書》,引宋小史說:「太祖令呂龜祥,籍煜圖書赴闕,得六萬餘卷,皆焚餘也www.hetubook.com.com。」
南唐宮中所藏許多墨跡、石刻法帖及圖書,有萬卷之多,但在金陵城破時,化爲灰燼,實爲可惜。《江南別錄》說:
後主對於書法很有硏究,他學柳公權體,傳鍾、王撥法。精於聚針釘、金錯刀、撮襟等體。曾續羊欣《筆陣圖》。
後主的父親,也喜愛書法,學羊欣。陸游《南唐書.后妃傳》說:「元宗後主皆善書法。元宗學羊欣,後主學柳公權。皆得十九,購藏鍾、王以來墨帖至多。」中主的字工正有力,頗合規矩。《宣和書畫譜》說:「南唐李璟幼已穎悟。旣得主器,卽典軍旅。……然於用武之時,乃亹亹修文圖,回治具。故史稱其富文學,工正書。觀其字,乃積學所致,非偶合規矩。其後,煜亦以書名。與錢俶相先後,蓋其源流本有自也。」又《佩文齋書畫譜》,說:「鍾陵清涼寺,有元宗八分題名,李蕭遠草書、董羽畫海水,謂之三絕。」可見後主的善書,是由於家學淵源。
又《仇池筆記》說:
「《筆陣圖》乃羊欣作,李後主續之。今陝西石刻,李後主書也,以爲羲之,誤矣。」
又如姚寬《西溪叢話》說:
「元宗、後主皆妙於筆札,好求古迹。宮中圖書萬卷,鍾王墨跡尤多。城將陷,謂所幸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惜,城若不守,爾可焚之,無使散逸。及城陷,黃氏皆焚,時乙亥歲十一月也。」
「蔡絛作《西清詩話》,載江南李後主臨江仙,云圍城中書。其尾不全。以予考之,殆不然。予家藏李後主七佛戒經,又雜書二本,皆作梵葉,中有臨江仙塗注數字,未嘗不全。其後則書太白詞數章,是平日學書也。本江南中書舍人王克正家物,歸陳魏公孫世功。君懋子,陳氏壻也。其詩云『櫻桃落https://www.hetubook•com•com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鈎羅幕惆悵,暮烟垂。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烟草低迷。爐香間裊鳳皇兒,空持羅帶,回首憾依依。』後有蘇子由題云:『淒涼怨慕,眞亡國之音也。』」
又如陳鵠《耆舊續聞》說:
我國的書法,千百年來,都以王羲之爲開山祖,後人多效法臨摹,但也很難得其精妙。《北硯雜誌》說:「南唐李後主,謂善書法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於拘窘。顏眞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徐浩得其肉,而失於俗。李邕得其氣,而失於體格。張旭得其法,而失於狂。獨獻之俱得,而失于驚急無蘊藉態度。觀此言,則是終無有得其全者。」書法之難,由此可知。後主書法,喜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稱金錯刀。又喜爲撮襟書,但外險而中虛。《宣和書晝譜》說:
「清涼廣慧寺,寺距城里餘。據石頭城,下臨大江,南直牛頭山。氣象甚雄,然壞於兵火。舊有德慶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堂後主撮襟書,石刻尙存,而堂徙於西偏矣。」
又《楓窗小牘》說:
又說:
中國的書法,是一種極高深的藝術。沒有幾十年的功力,難以窺其堂奧。這與人的學問氣質也有關係,有的窮一生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學好。
後主的墨跡,及刻石,流傳當時的很多,頗爲人稱許,並珍藏。例如王銍《默記》說:
李後主是一位典型的書生,自幼專心經籍,每天除了讀書以外,就是琴、棋、書、畫。他精通音律,曾續樂記,又常與大周度曲,自撰念家山破及振金鈴曲破,傳滿hetubook•com•com江南。本書第一章第三節,及第二章第五節已詳加解說,這裏不再贅述。至於奕棋,後主也非常愛好。馬令《南唐書.蕭儼傳》說:「後主初嗣位,屢與嬖倖對奕。儼入白事,舉奩投於地。後主大怒曰:『汝與魏徵熟愈!』儼從容曰:『臣若非魏徵,陛下亦非太宗矣。』後主默然罷奕。」由此可知後主喜愛奕棋。
「李氏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
「畢景儒有李重光黃羅扇,寫詩一首云。『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銷魂感舊遊。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烟態拂人頭。』後細字云『賜慶奴。』慶奴似宮人小字,詩似柳詩。」
後主書法學柳公權,筆力雖近,但精神不及。《豫章黃先生公集》,跋李後主書說:「觀江南後主手改表草,筆力不減柳誠懸。今知今世石刻曾不得其髣髴。余嘗見其與徐鉉書數紙,自論其文章,筆法正如此。但步驟太露,精神不及。此數字筆意深婉,蓋刻意與率爾,工拙便相懸也。」也有人說他的書法學裴休,例如《嵩山集》、題江南後主詞翰,說:「黃魯直謂李後主書,出於裴休。予初大駭之,惟見休石刻字故也。晚乃見休行書墨跡一帖,良以媿歎。」
「宋時有內庫書金樓子,有李後主手題曰,『梁孝元謂王仲宣昔在荊州,著書數十篇,荊州壞,盡焚其書。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見虎一毛,不知其斑。後西魏破江陵,亦盡焚其書,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何荊州壞焚書二語先後一轍也。』詩以慨之曰,『牙籤萬軸裹紅綃,王粲書同付火燒。不是祖龍留面目,遺編那得到今朝。』後主悼元帝,乃躬蹈之。」
又如張邦基《墨莊漫錄》說:
又劉承幹《南唐書補注》引《天祿識餘》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