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靜思語第一集

作者:釋證嚴
靜思語第一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上卷 靜思晨語 第八篇 〈自「貪慾」說起〉煩惱菩提

上卷 靜思晨語

第八篇 〈自「貪慾」說起〉煩惱菩提

去貪瞋癡
要學得「平常心」。一個人若有平常心,則無論遇到任何環境及挫折,都能真正安然自在。了解世間的形象本就如此,自然不會害怕惶恐或憂愁苦惱。
不要將人事當是非
不知足煩惱多
心如要常常保持快樂,就不要把人與事當成是非。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有求是煩惱

人生的苦惱不分貧富貴賤皆有之。

心胸
有一位禪師在打坐時,忽然出現www.hetubook.com.com一個境界——看見一個沒有頭的人,禪師當下說道:
填不平的洞

轉煩惱為智慧

透過煩惱轉成智慧,這個煩惱才有意義。
煩惱由心起
視痛為劫
發脾氣對內對外都是煩惱,對內自己起煩惱,對外困擾他人。
「無頭,頭不痛」,說罷境界隨即消失。過了一會兒,又出現一個沒有身體,只有頭和四肢的形相,禪師言:「無腹無心,不餓也不憂」,隨後境界又消失了。沒多久,又出現一個沒有腳的https://m.hetubook•com•com形相,禪師言:「無足不亂跑」,言罷境界全部消失。禪師因而悟到——「塵境皆無性」。
重生
把心胸放開,自然就可斷除煩惱。為何人會有煩惱?是因為心胸狹窄,容納不了不喜歡或是比自己能幹的人。
人都是求「有」,什麼叫「有」呢?有就是煩惱。




多求多變
學習平常心
煩惱即菩提

煩惱即是菩提。

去貪就簡https://m•hetubook•com•com
苦惱凡夫

別怕病痛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
多求也多變,多變也多生,多生也多滅。生生滅滅,日日年年。
世間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橫——小小一個嘴巴,卻永遠填不滿。


以理性克制欲心
將所有的病苦、困難或煩惱,當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當作是人生另一種「再充電」。每天過日子,就像讀一本書一樣地掀開每頁紙;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煩惱,就是這頁紙上的和圖書一句銘言或一個警語。
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的終此一生。
人生如一本書
欲深無底無,貪無止盡。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會有失的痛苦。
芸芸眾生,本來可以相處自在,過著和樂、安定的生活。但因「心無厭足」,為了多求,難免心起煩惱,增長惡業。

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擴張下去,就會埋沒理性;理性如能發揚起來,就可以制止欲心。
少發脾氣
死掉過去的煩惱心,生出今日解脫的境界。
少欲少煩惱和-圖-書
有得必有失
塵境皆無性

禪門中有一則公案,說明凡事擔心、害怕,是癡執的表現。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嚴重,心有煩惱,則無法解脫。
所謂的煩惱,並非以人的生活物質作標準,而是以心境狀態來分別。人若不知足,就永遠處在煩惱中。

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瞋、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痛有兩個詞: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面對痛苦時,要「痛快」,也就是視「痛」為「劫」。「痛」去「劫」消,則病痛反能帶來「劫後歸來」之快。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