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兩條路
學者、音樂家
這一年,巴哈協會成立,他的名字也與當時聞名全世界的樂壇名流巨匠杜卡、佛勒、丹第、維多爾等人並列,為該協會的創辦人之一。
乍看,他的日子過得單純、平凡,但隨著歲月流逝,努力的果實也漸漸顯現出來了。
既然是入門書,內容便不必太深入,也不必太艱奧,史懷哲原本是輕易接受這個差使的,不料開始執筆以後,生就的一副窮根究底的脾氣,使得他非徹底做好這件工作不可,於是稿紙越積越厚。他把兩年間的公餘時間全部投進去,並且他的母國語是德文,法文在他並不算十分內行,因此寫起來也就格外吃力。不過辛勞總會有代價的,一九〇五年,他的這一本《巴哈》問世以後,被認為https://m.hetubook•com•com是自有巴哈的研究書籍以來的最高著作,使他一躍成名。
儘管如此,史懷哲的信念絲毫不動搖。他相信:我的見解是根據福音書裡明載著耶穌的言行而來的。耶穌的期待雖然落空,但耶穌所留下來的教訓,依然含著永恆的真理。即使耶穌的想法有所謬誤,吾人對耶穌的愛與尊敬,絲毫不受影響。我們只要把我們靠理性來判斷,將不能相信的,或者謬誤的,予以拋棄,並相信祂的教訓當中屬於永恆的真理的部分,這不就夠了嗎?
主意立定,史懷哲便把法文本丟在一旁,從頭開始了研究。於是為了這本書,他又足足花了兩年歲月,德語版方始寫成
www•hetubook.com.com
。法文版只有四百五十五頁,而德文版則達八百四十四百,成為名副其實的一部煌煌巨構。他有熱烈的信仰,另一方面卻又是尊重理性的哲學家。他的見解終於佔了上風。不久《耶穌傳研究史》被譯成英文,他的名聲遠遠播到全球每個角落。
《巴哈》雖是為法國人寫的入門書,但在巴哈的祖國,也是巴哈研究最進步的德國,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於是一家出版社便請他譯成德文版。他又輕易地就接受了,還以為翻譯並不要費多少工夫,沒料在這一件工作上,他又發揮了他一貫的精神。
——我專心一志從事學問與藝術,到三十歲就要結束,那以後我要貢獻一切,為別人而努力hetubook.com.com。在那以前,一定要在學問與音樂方面,留下相當的成績才好。
與研究耶穌傳同時,史懷哲也執筆寫有關巴哈的生涯與音樂的書。前文已提過,這是在維多爾老師慫恿之下寫的,為的是供法國音樂學校的學生們看的巴哈入門書。
他想:如果是給法國人看,那個樣子已經夠充分了。可是祖國的人們是更熟悉巴哈的,有關巴哈的知識更深更徹底。要給祖國的人看,非有更充實的內容、更深入的見解不可。反正要改寫,那就來個徹底的改寫吧。
沒有堅信禮準備教育的春秋假期,有好長一段期間的休假。春假期間,史懷哲多半前往巴黎的叔叔家住下來,到維多爾老師那兒去學音樂。結識《約翰.克利斯朵夫》的
www.hetubook•com.com作者,也是卓越的音樂研究家羅曼.羅蘭,正是在巴黎逗留期間的事。
在大學裡,他主要是講聖經。接著,他又傾全力來研究前人對耶穌生活的看法,完成了《耶穌傳研究史》。這是一本大型版本字體密排,厚達四百餘頁的巨著。此書就是從那一次大演習當中發現到的疑難出發,給歷來的耶穌傳研究來了個總結的著作,也是史懷哲的代表作之一,一九〇六年上梓,問世以後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應,使他確立了做為一名學者的地位。然而,只因他的主張過分大膽,故而反對他的人也不少。特別是史氏認為:耶穌對人世下過嚴厲的判斷,認為現世非絕滅,神之天國便不會來臨——這種末世論式的見解,有些人認為是破壞基督教信仰和-圖-書的主張,而加以責備。
秋假,他常在瓊斯巴哈的老家與父母住在一起,致力於讀書及著作。
史懷哲早就抱定這樣的決心,因此時間對他,比什麼都來得珍貴。他集中精神,不厭不倦,全力以赴。除了偶而上一趟巴黎以外,差不多沒有出去旅行。
他被任命為神學舍舍監,年俸也增到二千馬克,並且還有了一幢很潔淨明亮的宿舍。可是他依然把學生時代起就用慣的房間充做讀書寫作的地方,保持從前做學生時的心情,努力研究。
一九〇一年,他出版了論文《救主與受難的秘義》。這是前文曾提及的,從末世論的見地來有力地闡釋耶穌的一生與教訓的專論,印成約一百頁的書。這部論文普受學術界的賞識,第二年春,他便應聘為母校神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