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先見力
提早準備,抓住時機
諾基亞是創立於一八六五年的傳統組織,當然不是靠奧利拉一個人就能順利大轉彎,只不過他是CEO,可以主導方向罷了。當時芬蘭政府放寬對通訊產業的限制,對諾基亞而言,這個時機再好不過;不過當時公司內部沒有一個人能預料,十年後諾基亞會躍升為首屈一指的大企業。
接著要談的是,時機。
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不是國家間的戰爭,也不是企業間的戰爭,而是個人之間的戰爭。優秀的戰士能夠獨霸舞台,瞬間改變世界版圖。他們的對手都像一九九〇年的托瓦茲一般聰明絕頂,而且不知道會從哪裡冒出來。
一提起這個話題,很多人立刻會開始討論「日本的文部科學省(教育部)到底在做什麼?」這個老問題,但這是由舊時代、日本角度出發的論點。下一個世代的制度改革固然重要,但是,被動等著保守的國家或政府,提出在這競爭激烈的叢林中生存的方案,是沒有資格被稱作專業人才的https://m.hetubook.com.com。
的確有極少數的人,在新大陸上獲得空前的成功,足以成爲後來者的燈塔,如美國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西貝爾系統公司(Siebel Systems)總裁托馬斯・西貝爾(Thomas Siebel)、戴爾電腦的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等等。
不過我們不需要模仿他們走過的路,他們的成功完全是因爲個人資質,加上絕佳時機而成就的。後來的人即使走在他們開闢出的道路,從他們身上得到啓發,也無法得到相同的成功。
1、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即使不靠強大的組織,個人也可以顚覆現有的經濟常識。
——把握千載難逢的時機,做一個改寫舊經濟價値觀和常識的超級精英。
一九八〇年代,北歐各國就開始著手教育改革,產、學界在官方的支援下聯手努力,政府與民間分頭支援企業投資高科hetubook•com•com技產業,政府更配合IT業界的發展需要修改法令。結果,北歐各國不但IT人才輩出,國力也不斷提升。
2、世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源自天眞的問「爲什麼」;而改變思維所得到的效果,有時候是非常巨大的。
把握千載難逢的時機,改寫舊經濟價値觀和常識的超級精英,還有一個托瓦茲(Linus Torvalds)。就在錢伯斯進入思科的同一年,還在北歐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就讀的年輕學子托瓦茲,發表了Linux程式。那時微軟於一九八五年開發的「Windows」,已經席捲了全球市場,而它的程式設計則是高度機密。
托瓦茲的作風,和當時的霸主微軟的Windows,幾乎是背道而馳。它將軟體的程式碼公開在網路上,誰都可以更改,再傳給別人。
企業想在新大陸中站穩腳步、贏得勝利,眞正有效的方和-圖-書法,是在這片叢林中找出專業人才。此外,還必須有能力比任何人都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並且在看到商機的瞬間就能以最佳方式掌握。
思科的成功,是因為錢伯斯這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掌握了一九九一年這個時機點。他曾任職於IBM、王安電腦的前身王實驗室(Wang Laboratories),當時是以高階業務幹部的身分參與思科的營運企畫。他設計了能即時爲客戶解決問題的客服系統,並領導當時營業額八百億日圓的新進企業思科,朝世界第一的寶座邁進。
奧利拉就職以後,針對公司的處境和眾人的想法,不斷重複問「爲什麼」。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公司,他選擇以行動電話做爲特別強化的業務。換句話說,他改變了原有的思維方式。世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源自天眞的問「爲什麼」;而改變思維所得到的效果,有時候是非常巨大的。
很多人不了解,當時的北歐爲何能出現像托瓦茲這樣不和-圖-書凡的人才,其實這是有跡可尋的。不只是芬蘭,北歐各國除了在國民福利上較別的國家先進外,對於能否在二十一世紀存活,也充滿危機意識,並且提早爲IT時代的來臨做好準備。
利用這種「開放原始碼」的方式,Linux擴大了市佔率,IBM、英特爾、甲骨文等公司都成為使用者,使Linux得以快速成長。之後,惠普推出採用Linux系統的電腦,雖然只限定在亞洲市場販售,卻是電腦界業第一次大量採用Windows之外的作業系統。
另一家知名的芬蘭企業諾基亞,則是由製造橡膠雨靴、電視的品牌,順利轉型成通訊終端產業。諾基亞的成功,也是個人特質加上時機正確的結果。一九九二年,該公司找來四十一歲、在花旗銀行任職的奧利拉(Jorma Ollila),擔任總裁暨執行長。前任執行長是因憂心公司的困境而自殺。
我不敢斷言公開資源(開放原始碼)這種經營哲學,會成爲和-圖-書全球市場的主流;但這件事證明,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即使不靠強大的組織,個人也可以顚覆現有的經濟常識。
重點:
而錢伯斯個人的成功也和思科一樣,完全是基於個人特質和時機的因素。他接手經營思科時,公司正步入初期成長的階段。他導入最大軟體製造商愛思普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又找來天才型的柯澤爾(ED Kozel)擔任研發長(CTO),因此獲得成功。如果錢伯斯晚五年進思科,相信思科和錢伯斯本人的故事都得全盤改寫。
錯過時機,成功也就跟著擦身而過。更何況,眼前這塊看不見的新大陸的變化速度,是二十世紀的好幾倍。如果錯過時機,無論對政府或企業而言,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遺憾的是,日本至今仍未覺悟到這件事的嚴重性,也沒有任何危機意識。只要看看日本政府的教育改革計畫,就可以知道日本並沒有培育世界級人才的意圖與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