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偶記
唐詩與宋詩
.唐詩如酒,容易醉人;宋詩似茶,久乃怡人。唐詩如火中焚,緊湊而激烈,在人生過程中,抓住貴重的瞬間,注入感情,使之凝聚爆發,所以像酒;而宋詩則是在冷靜的基調上,環望四周,對人生的長久作多方面有趣的探討,所以像茶。
唐詩太美了,中國人以有唐詩爲傲,「葡萄美酒夜光杯……」誰不陶醉?然而宋詩也很美,「活水還將活火烹……」的〈煎茶〉詩,也是如此怡人。唐詩保存下來約五萬首,宋詩卻是唐詩的四倍多。再往下數,元詩也不少,明詩更是宋詩的數倍,清詩又是明詩的數www.hetubook.com.com倍,滾雪球似的,愈到近代保存的數量愈多,這豐碩的詩山詩海,也是中華文化中活力無限的能源所在。
.唐詩是春色,鮮潤欲滴,是春花爛漫,目不暇給;宋詩是秋色,光景絢麗,是寒松蕭疏,水落石出。
.唐詩像質厚的錦緞,文麗而絲密,是厚重的廟堂禮服;宋詩像質輕的葛紗,疏薄而纖朗,是舒適的田野便服。
.唐詩像個愛文藝的青壯年人,宋詩像個愛哲學的老翁。
試看宋代李唐的〈題畫〉詩:
.唐詩虛靈,重感觸,有意境;宋詩精實,https://m.hetubook.com•com重生活,有哲理。
.唐詩是水,含蓄而深泓;宋詩是山,嶙峋而孤露。
.唐詩注重情韻,語意委婉,取高雅的風花雪月爲題材;宋詩注重評議,立意深入,措辭不問雅俗,選材不擇精粗,題材寬泛而眞實。
.唐人以詩情寫文章,以情爲主;宋人以文理作詩句,以理爲主。
.唐詩重自然與情誼,宋詩重社會意識與生活態度。
再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詩:
.唐詩寄興悠遠,宋詩窮力爭新。
表面是一幅靜景,卻極熱鬧;表面是一幅美景
和-圖-書,卻富愁緒。春|水花開,上下映得豔麗萬分,但是盛極總是要衰,寧可被春風吹作墜落的雪片,也不要在南陌的輪下碾成世俗的紅塵!這「議論」中間能够沒有自負的悲傷嗎?
一波春|水遶花身,
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
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
雲裡煙村雨裡灘,
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
多買臙脂畫牡丹!
和_圖_書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
多買臙脂畫牡丹!
讀這些宋詩,的確與唐詩有所不同,前人對唐詩與宋詩的不同,比較分析得很有趣:
唐詩人人會背幾首,宋詩則較爲陌生,有人以爲宋詩喜議論事理,不如唐詩的風韻動人,其實宋代理學興起,一代的思潮必然反映在一代文學中,詩中議論事理,促使以理性審視萬物,反省自我,也正是宋詩的特色,說這是它的優點,又未嘗不可?
霏微迷漫的煙裡夾雜村樹,眞難畫;煙濕雲低的雨景中表現葦岸漁磯,也很難畫,然而流行的「時人」的眼光,非常淺俗https://www.hetubook.com.com,他們那裡能欣賞山水煙雨的趣味?唉,早知如此,多買些臙脂來畫些大紅大綠的富貴牡丹,便滿足時俗的趣味,何必畫這種看來容易卻畫來不易的煙雨呢?詩中將憤世嫉俗的「議論」痛快地直吐出來!
.唐詩像流雲皓月,可以徘徊賞玩;宋詩像馳電湧泉,片刻全來眼前。
這些比喩中,以如酒如茶、如春如秋、如水如山、如緞如紗,最爲簡明剴切,也因此有了唐詩感性的美,如何能缺少宋詩理性的美?主張「唐以後無詩」的人,太重視風調氣與時代的限制。事實上,高山雖美,大海亦寬,春花堪賞,秋月自佳!愛唐詩,也應該愛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