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都很嬌小
這一點,在我們的國文教科書裡格外嚴重,如果比較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三十年前的教科書和現在我們孩子讀的教科書,改變或進步是很少的。也就是說,在國文教科書裡充斥的「範文」,不只是觀念保守老舊,文筆、結構等等也都跟不上時代了。
要使文學提升的方法千頭萬緒,最根本的方法便是恢復文學的感動力,文學的感動力來自內容與文字,而不是來自結構和形式。
要使玫瑰盛開、要改良玫瑰的品種,絕不是在花朶上著力,這一點,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吧!
我很贊同余教授的說法:「中文發展m.hetubook.com.com了好幾千年,從清通到高妙,自有千錘百鍊的一套常態。誰要是不知常態爲何物而貿然自詡爲求變,其結果也許只是獻拙,而非生巧。變化之妙,要有常態襯托才顯得出來。一旦常態不存,餘下的只是亂,不是變了。」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觀點,就是中文的程度普遍退化,這種退化來自「中文西化」的問題,由於西化過度,竟然會出現「玫瑰們都很嬌小」的句子。西化久了,連專業使用文字的人,像作家和記者,甚至評論家,都變成「文字不通」的人,想想看,和圖書一般人在書籍、媒體、評論中看到的中文都不通,他們怎麼會有更好的文字能力呢?中文西化的問題嚴重,更嚴重的是「故意的不通」,也就是作家原來可以寫通暢的文字,爲了新奇炫目,故意扭曲語言文字,到最後,讀者只看到那些文字的奇變,完全失去感情了。
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有文學的心,也很擔憂文學的沒落;一方面卻給孩子那些營養成分不良的文學,余教授說:「民初作家年輕時用青澀的白話文寫出來的不很成熟的作品,值得全國青年當做經典範文,日習而夜誦嗎?」「民初的那些名作,以m.hetubook.com.com白話文而言,每有不順、不妥,甚至不通的句子;要說這樣的文筆就能成名成家,那今日的台灣至少有五百位散文作者成得了家。」
這正是爲什麼我們放眼望去,看到文學界的玫瑰都很嬌小的緣故了。
讀余光中教授的新書《從徐霞客到梵谷》,裡面有幾篇關於中文危機的問題,讀了心有戚戚焉。
從事文學的人,最容易生起驕傲的心,因於這種驕傲,往往會失去自覺自省,到後來,自以爲站在「一切的峰頂」,其實是在地下室裡喃喃自語。
「文字」與「感情」在文學的天平上,是處於什麼樣的平
和圖書衡點呢?完全不扭曲中文的流暢,是不是也能達到文學的高境界呢?我們回頭來看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會發現凡是流傳的經典之作,文字都不「新奇炫目」,可以知道,創作的眞正成就並不在文字。
自從西方的現代主義流行,不只文學受到影響,連美術、音樂、電影的「語法」都受到衝擊,這種衝擊不能說全是壞的,有一個最壞的影響是,大大提高「形式」的價值,故意忽視「內容」的重要,到最後,創作者把心力都放在形式上,故意忽視內容與情感,使得許多號稱現代的作品看起來像頭小帽子大的怪物。hetubook.com.com
讀這些國文教科書,有時不免令人懷疑國立編譯館諸先生的國文程度,如果不是國文程度不佳,就是實在太懶了,三十年來幾乎沒有做過什麼事。
余敎授提到的兩個觀點,特別令人痛心,一是「半個世紀以來,盤據在教科書、散文選、新文學史,被容易滿足的人奉爲經典之作模範之文,一讚而再讚的,是二十年代幾篇未盡成熟,甚或頗爲靑澀的『少作』。這眞是所謂新文學的一則神話。」
回頭來看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會發現凡是流傳的經典之作,文字都不「新奇炫目」,可以知道,創作的真正成就並不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