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性禁忌下的嘲弄意識
4、對個人忌諱的嘲弄
個人忌諱作為理性禁忌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建立在自我保護的心理基礎之上的。
這兩個笑話都是以故意而巧妙地違犯生理忌諱為主題的幽默。在第一個笑話裡,善於看相的李西涯沒有説焦閣老長相難看得似驢面一般,而是用一個馬尚書和一個盧侍郎的滑稽組合,幽默地犯了忌諱,表達了嘲弄的意思;同樣,第二個笑話中的那位啞者也同樣幽默,面對聾者的要求,他沒有指出聾者聽不到音樂的事實,因為這樣就會犯忌,就會使對方很不愉快。同時他也沒有真的唱起歌來,這樣自己辛苦了不說,而且對聾者歌只會徒勞一場,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以唇開合而手為按節」的假歌假曲之狀,既犯了聾者之忌,又嘲笑了聾者之聾,出了聾者之洋相。真可謂一舉兩得!
我們先看看嘲弄生理忌諱的兩則幽默:
有自負棋名者,與人角,連負三局。他日,人問旁觀者曰:「前與某人較棋www.hetubook.com.com幾局?」曰:「三局。」又問:「勝負為何?」曰:「第一局公子不曾嬴,第二局公子不曾輸,第三局公子要和,那人不肯罷了。」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希望享有做人的權力,都希望得到別人和整個社會的尊重,都希望在一種優越至少是平等的社會環境中度此一生。但偏偏不幸的是,我們中間往往存在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或者有生理缺陷,或者是有心理弱點,或者是做了什麼虧心事,或者是有什麼不願為人所知的隱私。於是,這便產生了自我保護的心態,並在這種心態上形成了個人忌諱的概念。即所謂,當著矮人不能說短,當著盲人不能說瞎,當著和尚不能説禿,當著任何人都不許揭人家的短處,否則,便會激怒對方,甚至使朋友失和,使説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發生衝突。這種情況,只要看看魯迅筆下的阿Q,看看阿Q的一言一行,就m.hetubook.com.com會一目了然的。
人們有了生理缺陷自然忌諱,自然會招來諸多幽默。那麼,有了心理忌諱之後,又會如何呢?它只會引起更為豐富多彩的幽默來。
傑克有一位愛錢如命的朋友,從不給人一點東西。
屬於這方面的笑話非常多,我們只能分門別類地略舉一二。
一天,他同朋友們在河邊走著,突然滑進河裡了。朋友們都跑過去救他,其中有一個人跪在地上,伸出手並大聲喊道:「把你的手給我,我拉你上來。」可是吝嗇鬼寧願給水淹得兩眼發白,就是不肯將手伸出來。
焦閣老芳面黑,耳長如驢。曾謂西涯曰:「君善於看相,煩請一看。」李西涯過了一會兒說:「左相像馬尚書,右相像盧侍郎。」「馬」與「盧」合,乃一「驢」字。焦閣老始知其嘲。和_圖_書
……
笑話中的田登,不聾不啞,不瞎不拐,他這裡的忌諱純然是一種心理忌諱,忌諱別人說與「登」相似的音節,是為了防止失去官老爺的面子,防止失去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所以他手下人無意(或許是有意)之間貼上的那張告示,便與以人的生理缺陷為目標的幽默嘲弄不同,它不是人身攻擊,而多少帶有一些社會批判的意味。
像這種藉助於幽默和玩笑的特殊功能,故意地犯規,巧妙地犯忌,以最終達到某種批判目的的事例,只要你翻翻《笑林廣記》,只要你隨便打開一本時下流行的笑話集子,只要你注意瀏覽一下最新出版的幽默刊物,你就會發現更多。真的,形形色|色,千姿百態。我像從大海中捧珠般地擷取這幾例,只是想說明,心理忌諱同生理忌諱一樣,都很可能成為幽默的根源。因為有了禁忌就有了限制,有了限制就有了反抗,針對個人的幽默便在其中。不論這種https://m•hetubook.com.com幽默是應該的(如對吝嗇、自負、蠻橫之輩的嘲弄)還是不應該的(如對長相難看者、對生理缺陷者的嘲笑),都是如此。
像這種旨在嘲笑人的心理忌諱而不是生活忌諱的幽默事例,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因而存在得也更多一些。茲舉要如下:
這是婉而多諷地對心理忌諱的巧妙反抗,藉此而抨擊蠻橫不講理的霸道作風。
這時,傑克走過來喊道:「拿著我的手,我拉你上來。」吝嗇鬼一聽,馬上就伸出了手,傑克與眾人就將他拉出了水面。
這是通過「給」與「拿」的兩種不同含義,對吝嗇鬼心理忌諱和自私的心態嘲弄與揶揄。
有上酒店而嫌其酒酸者,店人怒,吊之于梁,客過問其故。訴曰:「小店酒極佳,此人說酸,可是該吊?」客曰:「借我一杯嘗之。」既嘗畢,攢眉謂店主人曰:「可放此人,吊了我吧!」
同其它形式的理性禁忌一樣,個人忌諱和-圖-書對忌諱者本人來說,是自我保護的手段,是自我掩飾的策略。但是對於受到個人忌諱禁止的對方來説,卻成了一種約束,一種限制;約束著對方的攻擊本能不得釋放,限制著對方的表達慾望無法表達。
於是,沿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禁忌哪裡就有幽默的軌跡,便也產生了許多針對個人忌諱的幽默笑話來。
有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官,不許人講「登」字以及和「登」同音的字。誰犯了這個忌諱,就要受處罰。因此,大家都把燈稱為火,以免犯了他的忌諱,一年元宵節放燈,照例要貼告示。他手下寫好後貼到城門旁,大家圍上去一看,竟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聾啞二人各自諱,聾見啞者,懇其唱曲。啞者知其聾也,乃以唇開合而手為按節狀。聾者側耳良久,見其唇止,即曰:「久不聞佳音,今番更進。」
這是在迂迴的説法中巧妙犯忌,對驕傲自負之輩的挖苦與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