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五 台灣與世界
「孩子愈美國化愈腐蝕理想」
對於美國人來說,它可能是教人「吃驚和羞慚」的事;對於想移民美國的人,尤其那些想爲子女塑造較好前途而想移民美國的人,這或者是一種打擊,一種理想幻滅的痛楚。爲什麼移民子女被美國孩子「同化」會有這樣的不良後果?
●移民比較珍視教育,比較尊重權威,他們的子女愈吸收美國文化,對於在學校中追求好成績及尊敬權威,就愈充滿矛盾。
其一是獨立。這是美國先民在披荆斬棘的過程中,以血汗鑄造出來的精神。而且父以敎子,師以敎弟,許爲傳統。但是太獨立的孩子往往視別人的關心爲干預,不太接受長輩的協助,這就減少了他們正常成長發展的機會,也增加了迷途與失落的可能。
所以專家的研究有時也不可盡信:人若腐蝕理想,傾向庸俗墮落,未必一定要移民國外;尤
www.hetubook.com.com未必都發生在孩子身上。
這些專家們研究過大約五千多名移民子女,其父母來自七十個不同的國家,現在多住在加州及佛羅里達州。他們於二月十日在巴爾的摩召開的「美國促進科學協會」的全國會議上,提出他們的研究報告:
而往深一層看,美國文化、美國青少年的行爲模式對華人子弟的影響,又豈僅在美國的「中國城」,從飛機輪船運來的雜誌、漫畫書、光碟片,從衛星頻道傳來的電視節目,台灣青少年「美國化」的程度,也很容易覺察得到。請看看某些孩子的衣著服飾,看看他們在娛樂場所和商店裡的消費情形,看看他們在學校對師長的態度,聽聽他們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的神采,我們很擔心「愈美國化則功課愈差、理想愈腐蝕」的效應會在台灣發生。和圖書
人去父母之邦,有各種不同原因。台灣人口流向新大陸,很多人是爲了孩子,希望給他們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一條平坦安全的發展人生的道路。換言之,第二代的前途,是他們以背井離鄉、吃苦冒險爲代價所要追求的目標。
這樣的問題,在台灣,距離現實太遠,與「統獨」、「務實外交」、「大和解」、「卡位」等等相比,太沒有市場價值,所以很少人談。回想起來,連「大選」時各組總統候選人對這類事都未予一顧呢!
我們當然不能一面使用「地球村」這樣的詞彙,一面又用「文化侵略」這樣的字眼。各種「文化」都已發展成「跨國企業」,沿著衛星和「資訊高速公路」排山倒海而來,即使是「侵略」,比船堅砲利更難抵禦,任誰也擋不住了。比較有力的補救途徑,大概就是「培元固本」,強化自己的文化,使hetubook.com.com國民在受外來文化衝擊時能有自持的力量,能篩選過濾擇其善者而吸收之。追求國家的現代化,未必一定要「美國化」或「日本化」,「中國化」或能同樣使人民過富足而有尊嚴的日子。
對於這些發現,這幾位專家認爲「令人感到吃驚和羞慚」。
要探討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專家們寫幾大本書才能談得清楚。簡單的說,美國青少年行爲上產生的問題,也正是某些美國文化被過度強調的結果,誠所謂一刀兩刃。
其次是自由。自由是美國人根植内心的信仰,也可能是培養好公民的條件;但是把太多自由賦予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則往往使他們流於放縱,吸毒、性氾濫、耽於逸樂、輕視學業,是美國青少年敎養上的嚴重問題。
不過到了美國,家長和孩子會立即面臨一個選擇:孩子要不要全盤接受美國文化,以盡早融入社會https://www.hetubook•com.com主流?「美國化」的結果如何,是好還是壞?
●那些認同祖國文化遺產的移民,成績最高;那些與美國人認同者,表現最差。
●一般而言,移民子女在學校的成績比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好;他們花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較多,看電視的時間較少。
移民的孩子到了美國,若不自外於人,就只有接受同化。而事實上,很多移民家長或由於文化的自卑,或亟欲被當地社會所認同接受,自己早就縱身躍入美國文化大海中,又哪裡能顧得了孩子?華人社區,也有不死心的父母,星期天陪孩子上中文學校,但孩子平常說的、看的、想的都是以英文爲工具,每週被父母強制執行來學一兩個小時華文,聞一而忘十,這個樣子而希望能吸取中國倫理綱常、文化精髓,從而肯定自己,那就太難了。
中共飛彈演習期間,大家又注意到移民公司的門前排長龍www•hetubook.com.com。實際上,台灣天天有移民出去。以美國爲例,每年移入人口總額訂爲七十五萬人,台灣分配到兩萬名額。也就是,台灣每年僅移民美國的至少就有兩萬人,固無待對岸飛彈之來也!
——原載於一九九六年四月十四日《聯合報》
●不過移民子女在美國住得愈久,生活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之間愈久,他們就愈傾向於成績較差,抱負也降低;移民帶來的勤奮工作精神,因爲在美國生活愈來愈久而腐蝕。
對這個問題,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霍普金斯大學的幾位專家們,在調查研究之後,得到了一些結論:
●幾乎所有的移民子女都寧願說英語,而不願說父母使用的語言。
「移民子女接受美國習慣愈多,在學校中的成績愈不可能優秀,而且也愈不可能追求促使他們家庭前來美國所懷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