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鄭愁予詩集Ⅰ:1951-1968

作者:鄭愁予
鄭愁予詩集Ⅰ:1951-1968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附錄

附錄

坐在小窗前,我化了長久的時間與多次的試刃,才算把「微塵」分割了。「夢土上」是她底第一部。其實,到最後編成了這個零碎的樣子也是沒有甚麼理由的。祇不過是——以島上無常的天候做比喻吧;像陰晴一樣,我寫的詩也隨著我多變的心緒而顯出在賦調上、節奏上的差異來,為了分錄歸類這些差異,就成了現在這樣的有許多獨立小輯子的出現。
(全書完)

三 鄭愁予詩選集後記

www.hetubook.com.com

「夢」「奴」兩書作品在此大部份納入了,「衣」集只得少許。又重新調整了輯目;又儘量加註了寫作或發表的年份……當然,有些年份是我揣測的。
每過些時日,總有此相識與不相識的人問我尋找「夢土上」。坊間既已無存,我手中的孤本還是當年題贈給黃用,而被拋棄在愛荷華又巧讓我撿回來的一本。於是,乃有了重新排印夢書的念頭。後來葉珊主編新潮叢書,想把我數年來積累而未發表的詩與散文https://m.hetubook•com.com合成一集,並安排在叢書的第一輯裏。可是我反覆檢視,覺得那些札記零語,中英文參雜,更易有待,還未到印書的時候。便決定由一個詩選集替代,果如此,「夢上上」也可不必重排了。
于愛荷華
一九七三
看看窗外,想想又是四月了。指禾果木都在成長。夏天一過就是秋天,也將有一些人在等著收成了。然而,這在季候的本身卻無意義。因然她因和_圖_書了時序的轉而使得禾菓成熟,這不過是「無所為而為」的事罷了。啊,無所為而為,使我常常如此地想;在事業中唯「革命」是最近這種精神的,而在文學中獨「詩」能顯出她全部的特質來。真的,這樣美的世界,還有甚麼能比此一境界更高呢?「無所為而為」的季候的來到與乎詩的來到,還有甚麼比這一種來臨更動人與更自然的呢?有人向季候索取新綠或成熟;向詩要鼓聲,要指方向的針,這是索要者的事呀!而「季候」或「詩」她們自身卻是全不在意的哩。
當然,在技和*圖*書巧上,或在意象表現的手法上,近年來的作品是比較完熟一些的,而在「流露得自然」和「明順樸實」等方面來看,近來的作品則又稍有不殆。這是我把這幾首詩也出來的原因。
窗外的四月正被動植物們索要著陽光,我不知道我的詩能讓讀者們要些甚麼去?祇覺得,這世界委實太美了……在如此美的日月山海之間我生活著而且寫著詩,我需要的是進步……那麼,寫至此,這篇後記就算是請柬吧,邀請朋友們在暇時不吝指教地蒞臨我的「夢土上」,越早越好。

二 衣鉢後記

https://m.hetubook.com.com
耀基兄和路平兄指導出版,以及楚戈兄在匆迫的時間中繪作了精美的插圖,在此一併謝謝。
「衣缽」能獲出版,在我的寫詩歷程中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因為,這一輯詩中所收容的作品;前面三個集子都是近一年來所寫的,而最後的「想望」集則是我來臺時(十五年前)最初的作品,在這一頭一尾兩部份作品中卻有一個共同之點,那就是,這些詩把我的鄉國之情表露得特別鮮濃。想不到,這份感情,經過時間愈久則愈發強烈起來,我想今後我會寫出更多這一類詩篇的。

一 夢土上後記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