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效法蕭伯納幽默

作者:沈謙
效法蕭伯納幽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一 台灣最美的女人 典型在目前——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

輯一 台灣最美的女人

典型在目前
——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

——九十年十一月十九日

最難能可貴的,臺公是二十世紀文人與學者的典型。他兼擅眾藝,詩書畫三絕,通變古今,一身兼國學大師與新文學的健將,經師人師,光風霽月。民國六十五年前後,筆者主編《幼獅》月刊,爲邀稿數度進出臺公的龍坡精舍,每睹其風采,但覺神清氣爽,靈氣飛舞;每觀其字畫,輒感渾厚樸茂,潛氣高華。再想起他激勵林文月的話:「文章還是澀一點的好!」不禁脫口直呼:「哲人雖和_圖_書已去,典型在目前!」
「在爭著寫戀愛的悲歡,都會的明暗的那時候,能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的也沒有更多、更勤於這作者的了!」
本月份學術界最令人矚目的盛會,是二十三日的「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由文建會贊助,台大中文系、圖書館主辦。除了發表十二篇論文外,另有「臺靜農先生書畫手稿特展」與「紀念座談」,群賢畢至,漪歟盛哉!
臺公早已不寫小說,但小說中的人物卻永遠活在讀者心目中。他來台後執教台大,與鄭和圖書騫、戴君仁、屈萬里、王叔岷並稱「五老」,惠風和暢,沾溉廣遠。寫小說的手,又揮擺出遒健的書法、挺傲的梅花,偶見流露真性情的雜文。
臺公來台之後的經歷,眾所稔知,他擔任台大中文系主任二十年,作育英才無數。比較罕知的,是臺公早年是新文學運動的健將。其實,他二十歲在湖北省立漢口中學時,就與李霽野、韋叢蕪等同鄉同學創《新淮潮》雜誌,提倡白話文,鼓吹新文化。二十一歲赴北京,加入五四以來的第三個文學社團——明天社(前二者爲「文學研究會」與「hetubook.com.com創造社」)。二十四年與魯迅結識,情誼深厚(《魯迅全集》收錄來往信函四十三封)。並與魯迅、李霽野、韋素園、韋叢蕪、曹靖華六人共組「未名社」,自此活躍文壇。民國十七年,未名社出版其短篇小說集《地之子》,備受推崇,被譽爲中國現代鄉土小說的先鋒。魯迅說得好:
這是已故國學大師臺靜農先生〈中國文學系的使命〉中的名言。他主張「新文學的研究,包括創作,而不以創作爲主」,對於古文學「要發掘它,整理它,甚至以客觀的精神去批評它」,眞是達者之見和-圖-書
從事於古文學研究者,不能不知現代文學的發展;從事新文學研究者,不能不知中國文學歷史演變。
臺公的小說,我最欣賞的是民國十六年六月《莽原》半月刊的〈拜堂〉。描敘安徽鄉間兄亡嫂嫁弟的轉房婚俗。在凄楚悲惋的氣氛下,半夜子時草草拜堂成親,語言細膩而具地域風格,人物鮮活而饒鄉土氣息:汪二的敦厚怯懦,汪大嫂的老練麻利,汪老爹的焦躁粗俗,白大娘的熱心爽直,狀溢目前,神形兼備,堪稱二十世紀鄉土文學的典範。
臺靜農(一九〇二~一hetubook.com.com九九〇),安徽霍邱縣葉家鎮人。原名傳嚴,乳名松子,學名敬六,進北京大學時改名靜農,字伯簡。民國十一年考取北大旁聽生資格,與董作賓同在國文系旁聽,繼入研究所國學門,與莊尙嚴同學。民國十六年由研究所導師劉半農推薦,任中法大學中文系講師。先後任教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江津國立女子師院。民國三十五年來台。在台大中文系任教二十七年。民國六十二年退休後,復應聘東吳、輔仁研究所講座十年。著有《臺靜農短篇小說集》、《龍坡雜文》、《靜農書藝集》、《靜農論文集》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