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游於藝
其實,四者之中,最高的美境是「游於藝」。王熙元《論語通釋》說得好:「如果能涵養藝術,使身心獲得均衡發展,更能培養和諧的人生,完整的人格。」由此又聯想起古希臘人的名言:
孔子在《論語.述而篇》第六章提出進德修業的方法,貴在立定志向,衷心嚮往人生的正道,堅定據守本心的德性,始終不違仁道的情懷,心神優游於藝www.hetubook.com.com術的領域,此四項略加深究,頗堪玩味。
吾師方祖燊教授自師大國文系退休以來,仍著述不輟,今年年初甫由國家出版社印行《西方繪畫史》,四月份又在師大圖書館舉行油畫水彩個展,並發表專題演講〈談學畫、寫繪畫史及參加北京畫展的經驗〉。理論、創作與演講,三度交會,看和_圖_書老師精神酣暢,洋溢著自信與自得,令人心嚮神往,這正是孔子「游於藝」精神的最佳實踐!
一切偉大的藝術產生自優閒!
游於藝:游,游泳,優游自在;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亦指人生所需。《禮記.少儀篇》:「士游於藝。」又〈學記篇〉:「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www.hetubook.com.com藏焉,脩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志於道:志,心之所向;道,日常應當遵循的倫理,社會上眾人共同遵行的正路,儒家所謂君子之道、夫子之道、堯舜之道。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www.hetubook.com.com,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依於仁:依,不違;仁,人與人相處之道,即佛家之慈悲,基督之博愛。《論語.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由志於道而據德,據於德而依仁。如此循序漸進,深造求全,自然可以完成獨立自主之理想人格,獲致理想人生,安心立命之所。https://m.hetubook.com.com
——九十四年五月九日
據於德:據,堅守,固執而不失;德,朱熹所謂:「德,則行道而有得於心者也。」韓愈所謂:「正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道行在外,德修在己;求行道於天下,必自據守己德。志於道,心存正道,衷心嚮慕,內心須固守美好的德性,此德性莫不由遵行正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