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九十四年九月五日
八月十九日國民黨新舊任黨主席交接,連戰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期勉馬英九,堪稱良有以也。國民黨若想有所突破、提昇,馬主席的作風恐非「一馬當先」,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此方能「萬馬奔騰,眾志成城」!
此語字面上意思簡單明瞭,讀起來卻是雄奇遒勁,爲之動容。略加探究和_圖_書,頗耐人咀嚼。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第一,排比氣盛:就句法形式而言,運用三個因果關係的複句,排比而出,結構相同,接二連三表達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由於形式整齊規律,www.hetubook•com.com再加上說理透徹,文氣盛,使讀者印象深刻,琅琅易誦。王禮卿《歷代文約選詳評.李斯上書秦始皇》評云:「音節之高朗,辭采之瑰麗,得之於多用排偶,運整麗於雄奇,極聲色於氣勢,故蔚成天地間有數文字!」
這是李斯(西元前二八四~二〇八)〈諫逐客書〉的一段名言。秦始皇十年(西元前二三七),議逐諸侯客卿,李斯上書勸諫秦王廣納人才,理直氣壯和_圖_書,警策動人,使秦王收回成命,遂傳爲勸諫之千古典範。大意略謂:泰山不排斥任何寸土寸壤,所以能成就其高大雄偉;河海不捨棄一切涓涓細流,故能成就其壯闊深廣;同樣的道理,君王不分畛域,接納四方萬民百姓,故能彰顯其崇高光明之德行。
第三,淵源深厚:〈諫逐客書〉此段文字,不但淵源有自,而且傳誦千古,影響廣遠。《尚書.周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hetubook•com•com。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管子.形勢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文子》:「聖人不讓負薪之言,故能成其高。」足見其前有所本。又《韓詩外傳.卷三》:「泰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可以成其大也。」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袁宏〈三國名臣序hetubook.com.com贊〉:「方寸海納,和而不同。」林則徐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足見其後來者不絕如縷。
第二,譬喻精妙:就内容表達而言,作者的主旨「王者不卻庶,故能明其德」係抽象的人事藉「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兩個喻依來比方形容。「泰山之大」、「河海之深」意象具體明顯,如此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表達抽象,以警策彰顯平淡,堪稱妙喻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