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效法蕭伯納幽默

作者:沈謙
效法蕭伯納幽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二 孔子的幽默 幸災樂禍

輯二 孔子的幽默

幸災樂禍


Schadenfreude ist dis schoeneste, denn sie kommt von Herzen.
《顏氏家訓.誡兵》:「若居承平之世,幸災樂禍;兵革之時,構扇反覆,此陷身之本也。」
幸災樂禍是極樂,因為它打從心坎裏來!和-圖-書
魯僖公十四年(西元前六四六)冬,秦國饑荒,請求晉國借糧,晉惠公不同意。大臣慶鄭力主救災,認爲不該坐視鄰國饑荒,其理由有四:第一是背施無親,四年前晉惠公得秦穆公之助返國即位,一年前晉饑,秦輸粟于晉。如果坐視秦災,忘恩負義,再無人敢與之親近。第二是幸災不仁。第三是貪愛不祥,貪愛己物,不肯濟災,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不祥。第四是怒鄰不義,由於背恩、幸災、貪愛而得罪鄰國,實在不宜。可惜晉惠公昏庸狂傲,不聽諍言,終於埋下後來秦晉「韓之戰」之敗因。其實,早在二十餘年前,《左傳.莊公二十年》即載鄭伯曰:「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幸災樂禍,必無好下場。
《警世通言.卷十五》:https://www.hetubook.com.com「幸災樂禍千人有,替力分憂半個無!」
幸災樂禍,見別人遭到災禍,坐視其受苦受難,不聞不問,反倒感覺慶幸。如此成語,屢見不鮮:
這是德國馳名的諺語。直探本心,揭露了心性深處的不良習性。幸災樂禍這個負面的成語,在中國已流傳了兩千餘年,典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

冬,秦饑,使乞糴于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和-圖-書
樂禍幸災招咎怨,
民胞物與慶福祥。
《宋書.沈攸之傳》:「攸之始奉國諱,喜見於容,普天同哀,己以爲慶,此其樂禍幸災,大逆之罪一也。」
——九十四年十月三日https://www•hetubook.com.com
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流行,國家代有,世事無常,禍福相生。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救災恤鄰,行道有福。人性是如此複雜而多變,既有幸災樂禍的一面,兼具民胞物與的精神。每個人心坎裏都有兩扇窗,一扇是幸災樂禍,一扇是民胞物與,關閉前者,敞開後者,正所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