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閒話人生的醇味
秋天的感懷
我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這樣吧,在對立中求取協調,在競賽中尋找平和,在疾進中深情回首。
秋天時分,我喜歡站在山頂,眺望遠處,這些天一直想著趙寧寫過的:「總是覺得好多好多事沒做,好多好多心願沒有實現,總是惶恐的對自己說,年華老去,壯士不應該消沈……」
若真能在生活裡保持簡單的心情,是值得欣慰的。
忽然覺得,周遭多是寂寞的人。
我們或許無法像哲學家桑塔耶納——據說有一天和-圖-書他正在哈佛大學教課,見到夕陽照入課堂内,突有所感,一手扔掉粉筆說:「我與陽光有約。」隨即步出課堂,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悠遊於世。
事實上,非常不容易,我覺得。
是不是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流浪?
許多朋友把時間分配得很恰當,讓人總覺得他是有目標的人,但偶一談起,仍掩不住那落寞的神情。
有一位朋友剛從加拿大旅行回來,聽他說買了長長的法國麵包,帶幾瓶紅酒,就這麼一個人在美加邊境的五大湖區漫遊了好幾天。在羨慕之餘,也想起了前年我也有一次非常棒的野餐。
是的,流浪。流浪的感覺,就是好奇、喜悅與恐懼、哀傷之間的情緒。
我想,人是難免寂寞的。朋友、家庭與目標、事業都能豐盈我們的生命,但是時時仍有欠缺的感覺觸及。也不能確知是什麼,只曉得心理常常在默默追尋著,而我知道,將永遠也尋不著盡頭。所以我相信人生是悲觀的,或者該說是人生的某部份是悲觀的,而且這個部份和樂觀的那個部份是永不碰頭的。
多願自己在孤獨的時候,也能告訴自己「我是孤鷹,天空廣大,我獨自飛翔」,也願自己不諂媚這個世界,卻有勇敢而關懷的信念。
其實,自己常常是很矛盾的,到了這個年紀情緒還是如此反覆。既為將來的計劃興奮焦躁,復為逝去的歲月傷懷;既www.hetubook.com.com覺所學有限,又不願拋下慣有的好奇與興趣。會為孔老夫子所曰「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孟子所說「雖千萬人吾往矣」感動得不能自己,卻又嚮往道家飄逸的遁世……而耕讀也是夢中一再出現的。
我想,人也是逃不開盲目的追求和浮泛的認定。但,仔細想想,生活裡除了這些還能增添些什麼?
或許,旅行不只是從一個地方到一個地方的活動,更是一個人尋找自己內在心靈的過程吧?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安靜的面對自己和這個世界。
行走是流浪的起點。
達爾文曾說:「旅行是種子的信仰。」因為透過旅行而傳播生命,這是植物最偉大的宿命。我也認識不少朋友過著一種像游牧民族一般可以隨時打包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的日子,這總讓我想起澳洲原住民的「漫遊」,吟唱著生命之歌,穿梭在夢的路徑,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相處最舒和_圖_書服與自然的位置。
那是應中國大陸最北邊的額爾古納的市長之邀,以專家的身份參與有關生態旅遊的研討會與實地探勘。我們沿著額爾古納河,從與蘇俄交界的大興安嶺往南旅行到呼倫貝爾高原。其中在大草原河邊的野餐最令人難忘。同行的還有大陸地區的學者與媒體記者,大家無不被那一片號稱「天驕之地」——也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發源的地方——所震憾,主要是源自於這裡令人感動與震撼的生態,是這麼浩瀚、豐富、純美,又充滿了原始的生命力;再加上蒙古的歷史與文化,以及現在由許多不同民族融合共生,形成豐富而多元的社會文化。幸好因為地處偏遠,在過去數十年來發展緩慢,無意中保存了這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反而在今天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潛力。
說走就走,是人生中最華麗的奢侈,也是最耀眼的自由。現代人的生活太忙碌了,工作壓力太大了,因此內心不時會浮現出走的欲望,會響起流浪的呼喚。
秋天裏的旅行與野餐
我喜歡秋天,在秋高氣爽的秋風中,總是有股想隨風而逝的衝動;但另一方面卻又極度依戀這人世間的虛虛幻幻、哭哭笑笑。這種內心彷彿有所失落,卻又似乎有所追尋的一種情緒,或許就是屬於秋天的惆悵吧!每到秋天就想去旅行,即便因為工作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旅行時,周末假日也會找個hetubook.com.com人煙罕至的不知名郊山去走走,通常小背包裡塞幾顆水果,加上素粽或黑麥麵包就上路了!這種在大自然中的野餐,其實是人生中最豪華的享受。
總覺得人總是在自信和自卑的邊緣掙扎,迫切地想證明些什麼,想找一些存在的憑藉(有時候該說是慰藉)但同時,也會有相當程度的自知和自醒,豁達與悲觀也時常交替著主宰我的心境。一切似乎都在一念之間。我期待著睿智能解決我的困惑,但智慧與思考也許只帶來了更多的難題。
多願自己在孤獨的時候,也能告訴自己「我是孤鷹,天空廣大,我獨自飛翔」,也願自己不諂媚這個世界,卻有勇敢而關懷的信念。
蔣勳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不知道為什麼,許多朋友到了中午,會忽然懷想起青年時候讀過的《流浪者之歌》,也許是再一次出走吧?從叫囂的聲音中出現,從憤怒的人群中出走,從極端的愛恨
https://www.hetubook.com.com中出走,從扭曲變形的臉孔中出走,走向一片寬和平坦的心境中去。」
或許,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世界,而是用新的視野看世界。
事實上,非常不容易,我覺得。
唯其對人生悲觀,所以有份坦然,我不會放棄某些執著的追尋,但許多的事物我也願以道家的心情來面對。
我們知道,逃離現實、走向未知和不確定的冒險之旅,等在我們前面的,雖然有著無限的可能,但同樣有著粉身碎骨的危險。或許,我們唯一可以確信的是——我們不會在城市中灰暗沈寂地老去。
「誰道閒情抛棄久,每到秋來,惆悵還依舊。」這是五代後唐詞人,也是位居宰相的大官馮延巳所寫的,不過我把春天改成了秋天。因為我只有到了秋天,才會有惆悵的感覺,大概就是所謂「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吧!
因此,出走真正的意義是為了找到心靈歸宿,一切的追尋,其實是為了在過程中體驗到自己,所以,眼中的風景,常常只是自己的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