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我們相遇
打包全家去旅行
淑愛很高興的說,現在的她已過了痛苦的追尋,覺得每天都是令人喜悅的新生命。雖然她回臺灣這些年,除了到書店之外,沒有逛街 shopping,卻覺得日子過得非常豐富。她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是「一個人可以放棄多少,而不是獲得多少」。
達爾文曾說:「旅行是種子的信仰。」因為透過旅行而傳播生命,是植物最偉大的宿命。
因此,如今的她可以去掉外表的包裝,剝除頭銜的虛名,對於未來,有一股安定的信心。她說:「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可以非常簡單,即使將來我重回職場,也不想再做一個管理者,現在hetubook.com•com的我,即便到咖啡館幫人家倒咖啡,或者到麥當勞當清潔工,都會做得很開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臺灣剛剛開放可以出國觀光,那是個沒有人知道什麼是自助旅行的時代。那時,方才從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的淑愛,一個人背著大背包,帶著辛苦打工存來的幾萬元,就到歐洲去流浪。
假日我在社區散步時,常常看到他們一家四口在花園草叢中出沒;淑愛一貫安詳喜樂的模樣,實在很難想像她曾有過那種躍動叛逆的心。
對於淑愛這一家人,可以隨時打包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的生活方式,總讓我hetubook.com•com想起澳洲原住民的「漫遊」——吟唱著生命之歌,穿梭在夢的路徑,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相處最舒服與自然的位置。
「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可以非常簡單,即使將來我重回職場,也不想再做一個管理者,現在的我,即便到咖啡館幫人家倒咖啡,或者到麥當勞當清潔工,都會做得很開心。」
在最HIGH的時候放手
哇!有這樣的信心,難怪淑愛看起來是那麼的篤定。
大概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吧!有一次,她逛到倫敦附近小鎮的黑街,三個喝醉酒的黑人從後面翻開她的背包拿東西,她居然連和*圖*書打帶踢的搶回被拿走的物品!當她喘著氣跳上地鐵,目睹這一幕的全車旅客每個人都搖頭,驚訝哪裡來這麼一位不怕死的小女生。
徐淑愛
吃藥、看心理醫生都沒有改善,後來在不經意中,陪著孩子一起畫畫,忽然覺得很開心!她發現,原來是自己屬於感性方面的創造力沒有被發揮,刺|激生命力的能量沒有被灌溉,於是她開始學小提琴、學畫畫,並和大自然接觸。
八〇年代,臺灣股票指數在短短幾年内,從數百點飆漲到一萬兩千點時,淑愛正擔任法國最知名品牌水晶的臺灣代表https://www.hetubook•com•com,每天周旋在名流貴婦之間;可是這種浮華世界令她覺得不踏實,於是她在最巔峰時拋棄一切,與先生到加拿大,從零開始。大概因為她原本就好強、好勝,沒幾年,在加拿大的職場上也不斷晉升。外在的一切似乎都很美滿,有好先生、好孩子、好工作;可是她的心裡卻像空了一塊,有點慌張,也很迷惑,不知道在尋找什麼。
淑愛這一年幫孩子辦「在家自學」」,還帶著全家到東南亞國家以定點居住的方式旅行——在所謂的第三世界國家裡,跟著一般民眾的生活方式,以其物質條件一起過日子。除了讓孩子有更寬闊的世界觀之外,她覺得只要培養hetubook.com.com孩子能夠悲天憫人、有愛人的能力,做父母的算就盡到養育的責任了。因此,她覺得該用望遠鏡看孩子,把圈圈劃大一點,讓孩子有機會犯錯;就像她和先生照顧花園裡的植物一樣,她發現,太刻意去移植栽種的花卉全都長得很差,但是若讓自然長出的花草在這片圈護的園子裡成長,不管風吹日曬雨淋,不只沒事,還愈來愈茁壯!
用望遠鏡看孩子
懂得放棄的成功人生
在孩子要上小學時,淑愛拋開加拿大的一切,又把全家打包飛回臺灣。
隔年,她認識了從加拿大到臺灣自助旅行的老外,也開始了把全家打包帶著走的自助旅行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