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火宅清涼:聖嚴法師大陸紀行2

作者:聖嚴法師
火宅清涼:聖嚴法師大陸紀行2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白雲觀不是全真教的發源地,但它確是全真教的第一個大叢林。原來此處是唐玄宗為了奉祠老子而建立的「天長觀」,到現在為止,唐代的石刻老君像還被供奉在白雲觀。到了金章宗泰和二年(西元一二〇二年),天長觀焚毀殆盡,只剩老君石像。元初,全真派的第二代傳人——邱處機(長春真人)於一二二四年到燕京,皇帝賜居於此,而由皇室興建殿宇、舍館,煥然一新,名為太極宮。一二二七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諭旨改名長春宮,到了明初易名白雲觀。
因為全真教是道教裡的革新派,在這以前的道教,始終抄襲佛教而又排斥佛教。但是到了全真教的時代,主張三教合一。學習佛教,主張出家、吃素、受戒,五戒的內容跟佛教相同。所以白雲觀的建築模式,基本上跟佛教無異,也代表著明、清宮殿建築的特色,重視色彩和花巧,在實用之外更注意到華麗的裝飾。從白雲觀的牌樓向裡延伸,一直到後花園的妙香亭及友鶴亭都具備著這樣的特色。
從老律堂到雲集山房的區域,左、右各有一個中軸,配置著幾個殿堂。雲集山房的兩側及後方是後花園。全部的建築物,大小將近七十幢,是我在大陸見到所有佛教和道教寺廟之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的廣濟寺,以規模而言,恐怕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這可能自古以來都是這個樣子。我們參觀了大陸許多寺廟建築,幾乎沒有一個例外。這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在印度的支提或窣堵波(中國稱為塔)的裡邊,就是供著佛的舍利和佛經,是象徵著佛法的中心所在,禮拜與集會則在它前邊和周圍,那也是露天的。僧人的居所,稱毗訶羅,那是僧房,也可以叫精舍。在佛世大型的演講,說法也大多數是露天,所以多半是在傍晚以後的時間,曬不到太陽。
全真教即是道教m•hetubook.com•com的一派,而道教的形成有三個部分:一是鬼神的崇拜,二是方術信仰,三是黃、老之學。所以它跟民間宗教信仰、科學醫藥衛生健康、哲學思想,都能拉上關係。
現存於大陸的道教宮觀而已成為全國性旅遊重點的,有山東泰山碧霞洞、山東嶗山太清宮、江蘇茅山、杭州葛嶺抱朴道院、江西龍虎山天師府、湖北武當山、武漢的長春觀、廣東羅浮山沖虛觀、四川成都的青城山及青羊宮、陝西省樓觀台、西安八仙宮、西岳華山、遼寧無量觀、瀋陽太清宮、河南嵩山中岳廟、北京的白雲觀,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道教宮觀。相傳道教在中國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仙人居留遊戲之所。這也說明了道教的宮觀之多,而且遍布於全國。
白雲觀的主要建築,分中、東、西三路及後花園。在平面圖上,它的建築群的布局有點像一隻長頸的葫蘆。它的中軸線的布局,從入口處起是影壁、牌樓、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後殿(樓上三清閣、樓下四御殿)、戒台、雲集山房。從牌樓到老律堂一共四進,左右兩側都有廂房,形成了一連串的四個四合院。
道教的派別也不少,其分派的原因跟政治和地域有關,最明顯的是在遼金時代,政治分為南、北兩個系統,北方是遼金,南方是南宋。
一般人從武俠小說之中,常常可以發現佛教有嵩山的少林,道教有武當、崑崙、青城,而以武當、少林相對,經常都有武功高強的能人輩出。那僅是小說家筆下的想像,而事實上佛、道二教的拳術和武藝都是用來防身、健身的,他們在物質條件貧乏而氣候環境惡劣危險的情形下,耐飢寒、冒風雨、坐於樹下、宿於石窟、行於荒野,必須對外有防身之術,對內有健身之道。所以發展和圖書出了一套武功,其實只是一種運動的方法而已。
因為全真教吸取佛教的內容很多,所以在他們舉行超度法事的圖片中,主壇的道士也像近代佛教的僧侶主持放燄口一樣,帶著毗盧帽,佩上五佛冠。同時也發現,山東嶗山及湖北武當山青年道士們都還勤練武功,刀、棍、拳、腿、架勢十足,招式不凡。
全真派主張清修、持戒和團體共修,尤其叢林規約及三堂大戒的授戒儀規,都是抄襲於佛教禪、律二宗,全真派的道士,往往也會到佛教的禪寺掛單,照樣隨眾上殿過堂,誦佛經,拜佛像,因此常常會聽到道士們說「佛道一家,不分彼此」的口頭禪。可是,這一次我在白雲觀所見的道士們,見了我卻沒有一個人主動向我打招呼的,不是在院子裡邊匆匆走過,就是在各殿堂裡一邊看守,一邊手持書本靜靜地閱讀。這也許是因為佛教的和尚進入道士的宮觀,使他們不知如何是好吧!
王重陽之下有弟子七人,各創一派,合稱為北七真,那就是馬鈺、譚處端、王處一、劉處玄、郝廣寧、邱處機(長春)、孫不二。其中的邱長春後來為皇帝所重而開創白雲觀的龍門派,他是山東栖霞人,十九歲為全真道士。他曾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見,問他如何才是長生久視道及治平之方,他說:「以清心寡欲為要。」「欲一天下者,必先在乎不嗜殺人,當以敬天愛民為本,慈儉清靜修身。」因此而受器重被稱為神仙。
流行於北方的道教重視清修,流傳於南方的道教重視符籙。因此而分成南方的正一派,就是龍虎山的天師道;北方的全真派,以白雲觀為主流。正一派的領袖稱為天師,是從張道陵一系,世襲相傳,不僅可以娶妻吃肉,而且必須結婚生子,否則它的道統就無人傳承。所以到了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在台灣去世之後,因為無子而發生了和_圖_書傳給侄兒,結果究竟是那位侄兒才有資格繼承天師位,而鬧過真假天師的爭論。而全真派的道士必須出家、戒葷酒、禁魚肉。
白雲觀於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在七十年,中共政府撥款資助道教界修復,而列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和北京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道教協會也設於其中。
我們在大陸見到有關道教的圖片中,發現白雲觀裡邊的道教學院分為男女兩部上課,似乎女的要比男的多一點,他們稱男的為「乾道班學員」,女的為「坤道班學員」。
觀察中國大陸現在的情況,佛教缺少人才,道教似比佛教的人才更少,勢更弱。根據李養正所著,於七十八年由中國華僑出版公司出版的《道教與中國社會》書中所作的報告,文革前保存的宮觀有六十三座,男女道士大約有一萬人;文革後,絕大多數的宮觀被佔用,僅有少數年老的道士住在宮觀,加上散居各處而保持信仰的道士不到三千人。到六十九年至七十八年為止,經縣以上各級政府批准恢復宗教活動的宮觀有二百多座,重點開放的有二十一座。全真派住在宮觀裡的道士將近萬人,正一派住宮觀及散居俗家的道士有五萬人,全國的道教徒的總人數大約十萬人。現在於大陸各省縣市都漸漸成立了各級的道教協會,到七十八年為止有五十二處,該會總會成立於四十六年五月,其宗旨是「團結全國道教徒,繼承和發揚道教的優良傳統,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推動和開展道教研究工作,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君王的宮殿以及官府的衙門都不是大眾集合的地方,而是處理公務之處。倒是在古代禪宗的寺院立有禪堂、齋堂、法堂;淨土宗設念佛堂,那都是比較大而寬敞的建築物,可以容納幾百、上hetubook.com.com千人。我們看到白雲觀的南院,現在就有一幢相當大的齋堂,也是該觀所有建築物之中面積最大的地方。
我們參觀的白雲觀屬於全真教。至於全真教的開創,是由於金世宗太定七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出生於陝西咸陽的道士王喜,號重陽,在山東寧海建立全真庵,後來便將他這一派稱為全真教。他主張三教合一而曾說:「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來做一家。」「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因此以儒家的《孝經》、佛教的《心經》、道家的《道德經》教其門徒諷誦。
現在的殿堂建築是於明、清兩代所重修。就是文革之後,也照著原來的規模和形式加以修葺。一切都是舊式的規模。所不同的是,在山門之內兩根高挑的旗桿頂上,本來應該各有兩重雲斗,現在新豎的旗桿都是光禿禿的,好像只是象徵。
至於道教形成教團,則是到了後漢順帝時,有張道陵造作道書,創立「五斗米道」。到他的孫子張魯有「太平道」,張道陵被稱為天師。而他們這一派善用符籙,以符水治病及社會救濟為號召,直到現在,中國南方龍虎山派的天師道,即是這一系的一脈相傳。另有魏伯陽、葛洪等,主張製藥燒丹,主張修心養神,例如把清靜、寡欲、息慮、坐忘、守一、抱朴、養性、接命、存思等等稱為「道功」。把修命固形的具體方法,例如吐納、導引、服氣、行蹻、胎息、辟穀、藥餌服食、神丹黃白、符籙、齋醮等等稱為「道術」。
他對於弟子們的要求,總括而言,可條理出如下的十五項:①出家須先投師住庵。②雲遊求道不厭險阻。③學書以心解為主。④研究藥物。⑤庵須有頂,但不能住高樓大廈。⑥應有道伴以交流修道心得。⑦靜坐。⑧求定心。⑨調和五行精氣於一身。⑩緊肅理性與寬慢之中以https://m.hetubook.com.com煉性。⑪修性命。⑫積功德。⑬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⑭養身。⑮脫落心地,真離凡世。
在每一個四合院的中間,都保持著一定的空間。在中軸線兩側含有連廊作用的廂房,多半彼此銜接,而在通向兩旁東、西護院之處,又留有通道,所以看起來在連接之中有獨立的感覺。而它們每一個殿除了神龕及供具、供桌之外,留給修行者的活動空間都不是很大。他們比較大的集會,大概都像皇帝上朝之時,文武百官都佇立於階下的丹墀。如果遇到刮風、下雨、酷寒、烈日季節,相信是相當麻煩的事。
在道教的傳承上,大陸還有龍虎山的天師道及白雲觀的全真道兩派分流。而實際上,全國道教協會的會址設於白雲觀,並辦有道教學院,現有年輕的男女道士各數十人正在求學。當我到敦煌訪問該地的西雲觀時,見到兩位年輕道士剛從北京的白雲觀分發下去僅僅兩天。不知道龍虎山正一派是否也有他們的道教學院,培植後起的道士人才。
清晨六時起床,七時用早餐。之後,我們分成兩批,第一批由當地的陪同人員帶著本團的九位團員先出發,進城訪雍和宮;因為我與冉雲華教授已經去過,而伍宗文博士也有事情待辦,所以我們作為第二批和另一位陪同人員到城內的白雲觀訪問。那是大陸現有最大的道教的宮觀,它在寺廟建築的規模和格局、形式上,也具有歷史文化的代表地位。它的規模之大,大過在清朝雍正皇帝即位之前所居住的雍和宮。
除此兩派之外,尚有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真大與太一行於北方,淨明行於南方,而自明朝以來,只剩下了正一、全真兩派。從正一和全真這兩派分支出來的尚有不少,例如全真派下分為北方王重陽下的七真派和南方張紫陽的五祖派。在正一派下也有大茅真君名盈所傳清微派,天師張虛靖所傳的正一派,以及真武玄武派。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