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和愛的教育
自立晚報,一九八五、四、十七
有眼不識眞神
送張雅玲
友情
打罵與國劇教學
這種訓練的方式,大概是民國前「教育」的標準方法。五、六歲的小孩子,如果幸運,就進私塾,死背三字經、四書等而不知所背爲何,背不出時,還罰打罰跪。明元以後,廢止了私塾和這種訓練奴隸式的「教育」,沒有想到近在十多年前的國劇圈裏還保持着這種方式!
自立晚報,一九八四、七、二十
友情是超時間的,友情是超空間的。五年前去大陸旅行,和約半世紀前的老友們重敍別倩,體會到舊時友情的純美,無異於我在美國、臺灣和世界各處所珍集的友情,深深感到,友情也能超過鐵梏的封鎖,甚至死生的隔絕!
因爲忍受不了這種「教育」,郭小姐曾一度要想離開國劇界,幸虧一方面因爲她的才華引人注目;一方面也因爲她的命運
和圖書好,遇到了幾位好老師,包括國劇界已故前輩俞大綱先生,接受了許多理性和愛的教育,激發了她自動學習和創造的興趣,引她走向目前的企圖和成就。
訓
我相信,她不但說,而在依這個原則做。回頭看我這個活了七十歲的人,却第一次聽到這樣合乎常情、又深含哲理的人生哲學!
從事於國劇現代化的郭小莊小姐不久前來清華演講,談到十多年前她小時所受國劇「歌骨」的情形。在技術方面,完全靠「老師的鞭打」和「學生的苦練」而鑄成。打罵懲罰是唯一的「教育」方法和「工具」。有時打得很兇,學生身體受傷嚴重,譬如她說她的腿上到現在還有傷痕,並且打時不能哭,否則愈哭愈打!壞的老師這樣做,是「理之當然」,即使好的老師,也同樣的做,因爲他們深信這是爲了學生的「好」!在臺詞和劇情方面,老師唸唱一句,學生跟着一句,不知所唸所唱是什麼,根本不知全劇的劇情,更談不到劇情裏面的意義了!
自立晚報,一九八五、六、四和_圖_書
很明顯的,郭小姐前期的「教育」,是被動式、强迫式、甚至可說奴隸式;而後期的教育,是啓發式、自動式、創造式,難怪郭小姐稱爲愛的教育!
民生報,一九八五、四、廿八
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和事,可說還比較普通,有時被惻隱之心所感動,慷慨解囊,也時常聽到。其實仔細一看這些善舉,都不免有下述的美中不足:(一)多是短時性的,記得在美國時,每年在薪水中扣下些綜合救濟金(United Relief Fund),供社會各慈善機關分用,已算「長期」了。(二)多是少數的數目,有時我們看人們一捐就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以爲很了不起。實際上,有幾十億的人捐出一千萬,只相當於我們有幾萬元錢的人捐出一百元而已!當然大家歡迎一千萬的捐款,但也不能把捐款的大財翁當作大善人。(三)多是隔牆式的,多數慷慨解囊的好人,都沒有到過難民窟或難民窩,即使到過,也是騎馬閱兵式的。
感情和理智
和圖書我相信,近來美國訓練藝人,已從鞭責方式裏面逃出,而美國在藝術上的成就,不下於中國的國劇。同樣的,我也深信,在打罵中養大的孩子們,遠不及從愛中滋育而成的孩子。因此為了好奇,在演講後的問答中,我請教郭小姐對舊法訓練藝人的意見如何?出於意料之外,郭小姐雖曾身受其害,仍以爲這種訓練方式有其「相當」的地位,言下之意,似乎覺得非鞭策不能成器!看來,這種只求短期成效而不擇手段的傳統和近視觀念,還不能從國劇改革者的腦中完全離去,國劇改進的前途,深足令人顧念!
自立晚報,一九八四、七、廿五
自立晚報,一九八五、五、七
替人服務
「沒有正義的愛,不是愛。沒有愛的正義,不是正義。」
替人服務,可說是替天行道的一種,在這方面,女人勝於男人。女人中有母親的服務愛心,和白衣天使們的服務習慣。今天(hetubook•com.com一九八五、五、十一)民生報載臺灣要訓練男護士,從做人的立場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雖然男人永不能代替母親,但是如能有服務的訓練和習慣,應該能幫助逃出「大男人主義」的囚籠!
我們不能忘了,卽使像這樣的善人,在社會上也只佔很少的百分比呢!在這樣的情形下在這樣的社會中,忽然如春風地吹來了一位德蕾莎小姐……她不但有超人的愛心,更有超人的耐心和恒心。由於她的耐心,她空手徒步單刀直入世界上那些會使我們常人掩鼻嘔心的難民窟——那些充滿了骯髒、惡劣、病菌、地獄似的環境。由於她的恒心,她鍥而不捨地在難民窟中長期工作,救一人是一人!像這樣觀世音再世似的活佛或耶穌復活似的聖女,到了臺灣,不知臺灣那幾百萬的「善男信女」「教友佛徒」都到那裏去了?所歡迎她的,只寥寥千百人而已!眞是有眼不識眞神!
自立晚報,一九八五、五、七
友情可以超越一切,但還沒有超出我的心房!
我們一般人很難把感情和理智處理得不https://m.hetubook.com.com互相衝突而互相融合。往往因感情而忘理智,或因理智而不顧感情,無法克服感情和理智的衝突,這正如忠國和孝親不能雙全一樣。這次「觀世音再世」、諾貝爾獎的人間之聖德雷莎小姐(Mother Terasa)來華,使我第一次悟到一種新的人生境界。她把理智和感情融合成一體,正如愛因斯坦先生把「物和能」融合在一體一樣,她說:
結婚好比燒菜,對方覺得好的,要盡心的欣賞,燒得不好的,要盡力的欣賞。用「心」和努「力」,還怕快樂不是妳的。
上面所談的,是關於大部份善人的善舉。
卽使不學教育的人,也會知道「訓的教育」,是一種命令式、强制式、被動式的教育。剛來臺灣的時候,許多四十多年前似曾相識的舊事,都重新活躍在眼前,其中之一就是學校中護助和指導學生的地方,叫做「訓」導處,校長要同學生們談話的時候,叫做「訓」話。尤其幽默的,是在許多校長和訓導長的「訓」詞中,就會發現他們多會高唱和强調要實現「愛的教育」。如果我們的教育原則是「寓教於愛」,那麼我們採用的教育方法却是「寓愛於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