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關懷
我的下一步
所謂「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它不靠捐贈,而靠日常的營運自給自足。和一般公司不同處,是它的產品或服務能解決教育、環保、醫療、貧窮等領域的社會問題。它用商業的手法來做公益,用企業的力量來濟弱扶傾,消弭不公平。
下一次回職場,不是找一個工作,而是去找一種人生。
活動結束後,3個人開始討論下一個公益活動。
例如,eBay 的開國元老 Jeff Skoll,投資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和不需要用水的馬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創辦「鄉村銀行」,並和法國乳品公司 Danone 合作,在孟加拉生產營養強化的優酪,解決失業和孩童營養不良的問題。
我們開會的地點不在高科技的會議室,而在大太陽的擎天崗。張明正和我都喜歡爬山,所以常約在陽明山見面。別人都在擎天崗談情說愛,我們卻在擎天崗談社會問題。我知道這很煞風景,但在藍天白雲下開會,腦袋特別清晰。
捐錢不是答案的第三個原因,是我能付出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錢,而是我的能力。
我們是小公司,初期只有5個人,包括張明正、王文華,和3位夥伴。我們各有專長,也各有缺點。彼此截長補短,快樂和困難都一起承擔。
在世界各地,很多像比爾.蓋茲這樣的人從第一個https://m.hetubook.com.com人生中甦醒,開始了 Life 2.0。進入 Life2.0並不代表未來會一帆風順,但至少我重新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我不知道你在哪一個人生階段,但我期望未來在公益或樂活的路上遇見你。也許會在窮鄉僻壤,也許會在擎天崗。也許有風,也許下雨,不管天氣如何,讓我們一起走一段路,讓我告知你,Life 2.0的一切甘苦。
做公益的選擇很多,答案卻很少。對於一件要花整個下半生做的事,我們需要更多學習。
我們玩過一回後,發現「失戀」比「熱戀」深刻,「意義」比「利益」難尋,「選擇」比「股票選擇權」珍貴。這家公司,是給那群有了「愛人」、「利益」,和「股票選擇權」後,還是不滿足的人。
當然,公益也有簡單的方法,捐錢就好。但我們都捐過錢,捐完後通常不知錢的下落和效果。這些年來零星的捐贈,除了平撫自己的罪惡感,沒有創造出系統化的效應。
為了投資和育成社會企業,張明正和我在2007年6月成立了「若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www.flow.org.tw)。「若水」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更重要的是,給魚不如給釣竿!捐錢不能永和_圖_書續,唯有幫助公益組織自給自足,才能長期解決問題。公益活動不能只靠慈悲之心,還要靠市場機制。我們滿腔熱血,也懂市場機制,為什麼不把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
我們希望把工作的快樂和人性找回來。在若水,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一群聰明熱情的人,以玩樂的活力,做A到A+的事情。
有空請來我們公司坐坐,我請你喝一杯,喔,對不起,半杯,水。
我熱愛工作,縱使在辭職當天,仍喜歡職場。要走,只是因為當時體會到:以自己的狀況、當時的位置,已經無法發揮潛力、做出貢獻。
在這裡,沒有領帶、高跟鞋、馬屁、Bullshit。沒有派系、祕密、掩飾心虛的術語、和老闆自言自語的會議。我們兇狠地追求效率,但也瘋狂地享受人生。我們讀 Jim Collins 的聖經,也到安藤忠雄設計的購物中心 Shopping。我們都夢想要改變世界,但沒想要統治世界。嚴肅看待社會問題,但不會太嚴肅看待自己。
還確定的是:我們前半生都太專注在營利事業,投入公益的時間太晚太少。不管還會不會開其他公司賺錢,公益都是我們未來的重點。
在這樣的思考下,張明正和我決定投入「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2004年12月m•hetubook.com.com31日,我辭去MTV電視台董事總經理的工作,暫時告別職場。
我們公司的 Logo,是一個半滿半空的水杯。提醒我們:永遠為匱乏的那個世界努力。
我們還沒達到,但嚮往那個境界。
2006年8月,「趨勢科技」的創辦人張明正和陳怡蓁夫婦,跟我合辦了一個「樂活營」。兩天一夜,50位來自全國的學員,在室內和山裡學習樂活(參見〈夏天,請你走慢一點〉)。
2007年6月,我聽到這個召喚。
我們要贏,但不怕輸,因為輸過的人,才會對生命謙卑。我們敢愛,不怕失去。因為失去過的人,才有能力愛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全書完)
於是我們離開陽明山,陸續到台北、香港、上海、東京、美國、歐洲取經。每到一個地方,我們去拜訪當地的公益團體和達人,了解他們的組織和需求、困難和成就。我們看到很多美好,也聽了不少牢騷。我累到感冒,卻覺得精神比健康時更好。
所謂「Bullshit」,是公司內一切違反常理、扭曲人性的繁文縟節和官僚體制。Bullshit 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當權者的權威和利益,卻嚴重扼殺了同事的熱情和潛力。每天在 Bullshit 中打滾,最後會忘了自己是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剩下閻王臉,沒有真性情。
辦這活動的動機很單純,我們想訓練50位種子,把樂活這個公益觀念傳播到各個角落。
離開之後,我一邊旅行、寫作,過樂活生活,另一邊學習、請益,探索新天地。我始終知道我會再回到職場中,只不過再回去,要做一件百分之百讓自己開心、對社會有益的事。40年來,累積了很多學習、經驗、能力,和感情。下一次做事,要能把它們完全發揮出來。
不確定的是:該怎麼做公益?
這一切,要從我的好朋友講起。
「新的事」,是投資和育成「社會企業」。新的方式,是「No Bullshit」的公司文化。
是菁英,但不臭屁。重感情,但不鄉愿。我們要贏,但不怕輸。因為輸過的人,才會對生命謙卑。我們敢愛,不怕失去。因為失去過的人,才有能力愛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在台灣,「陽光加油站」從加油服務得到營收,同時讓燒傷朋友有工作機會。「喜憨兒烘焙坊」用糕點賺錢,也讓身心障礙小朋友發揮潛力。前面〈薑餅屋女孩〉提到的「薑心比心」,讓受刑人栽種的薑,有經濟價值,也讓消費者用到天然健康的商品。
這些會議有確定的結論,也有不確定的問題。確定的是:擎天崗很有情調,但山下有很多人過得不好。
這樣跑了幾個月,我們發現:做生意簡單,只要賺錢就好https://m•hetubook.com•com。做公益難,因為社會問題千頭萬緒,各種利益團體糾葛不清,就算做了一件大事,也難以在短期內評估成效。非洲現在正有1,200萬名愛滋病帶原的孤兒在受苦,哪一家公司的生意,會比這個問題複雜?
全球走透透
選擇專注在「社會企業」。因為從個人的角度:它把我們的專長(商業)和熱情(公益)結合。從社會的角度,它能讓公益團體持久經營,讓企業的慈善資源有效運用。
我待過大公司,認識很多「成功人士」。鎂光燈的背後,他們活得像狗。下班後回到豪宅,感覺像回到水溝。他們生活品質這麼差,因為每天都在應付 Bullshit。
不是上班,是召喚
請你喝水時,我會說:「若水」要做新的事,用新的方式。
下一次回職場,不再是上班,而是回應一種召喚。
與你相遇
2008年7月,比爾.蓋茲53歲時,會辭去微軟的工作,全心投入公益。趁年輕,救世界,我們覺得,這很酷。
投入「社會企業」
擎天崗,不談情說愛
「No Bullshit」的文化
我們知道:公益問題不在五星級飯店,而在貧窮的鄉間。我們除了要能戴著袖扣跟國際投資人談IPO,也要能捲起袖子到窮鄉僻壤教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