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思》卷序
漢明帝永平三年,明帝夜夢金人,身長丈六,頭頂有白光,飛行在殿庭中;他醒了以後詢問群臣,有人回答說那是天竺之佛,於是明帝遣派蔡愔等人出使天竺。蔡愔一行帶著番僧、以白馬馱經回到當時的國都洛陽,明帝遂下詔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初入中國的傳說。然而佛教眞正地中國化、進入文化的內涵中,關鍵在於達摩將禪宗
hetubook.com.com傳入中國,經六祖慧能發揚光大,在宋代以降的文化體系裏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包括哲學、藝術、文學皆受到感染。
一片天籟,往往不請自來;幾道靈光,常常不求而遇。禪在文學創造過程中是一種方法,在文學形式表現上則是一種精神,這種方法與精神不在於將題材擺設在佛學論辯之上、也m•hetubook•com.com不在於將内容硬套禪話佛說,而是映現在文體所呈現的人生境界上,所以禪思、禪趣不見得要溢於言表,作者也不一定要是在家居士或者受戒得道的高僧。在此,我們將「禪」的定義延伸到一個更爲寬濶的生活領域之中。禪不見得是消極的,除了達觀的風骨之外,禪也有助於人生境界的決斷開拓;在本書中,和-圖-書輯一《生活的禪思》收蕭白〈無花果〉等四篇,皆是以生活實踐禪趣的璣珠小品;輯二《生靈的因明》收林語堂〈記性靈〉等十篇,這些作品將個人生命中所思所想抽象爲心性的論辯;輯三《生涯的悟識》收許地山〈願〉等七篇,著重於經驗的反思;末輯《生命的廻向》收豐子愷〈阿難〉等四篇,則是由創作主體個人身世的轉折、進而
和_圖_書
影響及自我生命形態的眞摯作品。我們所選擇的這些當代精品,大致上都具備了獨到的性靈之趣,希望能夠提供讀者諸君精神上的豐富資源。林耀德
南宋嚴羽著《滄浪詩話》即依禪道的觀點論詩的創作,嚴羽說:「大抵禪道唯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而在嚴羽之前,蘇軾、黃庭m.hetubook.com.com堅、吳可、呂本中諸氏也都旁涉禪學,在創作或理論中指出禪與詩之關係,吳可在《學詩詩》中開宗明義地點出「學詩渾似學參禪」,而蘇軾所謂「寄至味於淡泊」,更是充滿自得的機趣。到了晚明,李贄的「童心說」、袁宏道的「性靈說」等文學思想依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終於蘊育了像張岱這種不世出的奇才,在十七世紀開拓出中國性靈小品的獨特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