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靈的因明
悟
王璇 (1942-)本名王孝廉。山東昌邑人。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留學日本國立廣島大學研究科,獲中國哲學博士。現任日本福岡市西南學院大學文學部國際文化學科副教授。著有散文集《廣陵散記》、《橘屋的書》、《長鋏短歌》、《春帆依舊在》、《船過水無痕》等書。
宋代禪師雲門曾說:「藥病相治,盡大地是藥,哪個是自己?」悟如不與行動結合,便不是真悟,在理論和思維上「藥病相治」仍然尋不回真我;本文的結論反省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中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士叫謝希孟,是理學大師陸象山的門下弟子。此人雖然身列道學宗師的門下,但卻最放蕩不羈,眠花宿柳,以致常常「逃學」,陸夫子非常不高興,但爲了喜愛他的才情,也hetubook•com•com不想過分地責備他,總覺得他總有一天會覺悟過來的吧?
但是很奇怪的,就在謝希孟正和一個名妓狂戀的高潮,有天早上,他因爲見到庭前的一片飛花,竟然大徹大悟了,認爲人生猶如枝上的花朶,不能久遠,何爲而長此過這種荒唐的生活?於是他不辭而去,離開他的愛人而巡回鄉中,埋首著述,做起學問來了。臨行以前,還爲他的愛人留下了首小詞:
又傳說釋迦牟尼有一次登壇說法,不像以往似地滔滔大論,祗是拿了一朶鮮花搖來搖去,但即沉默地不發一語,衆弟子誰也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在玩弄什麼把戲,突然座中有個叫摩珂迦葉的破顔微笑了,他終於懂得了釋迦的意思,據說這就是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起源。
最近看到石大先生文章中所舉的一段理學家謝希孟的故事說:
有hetubook.com.com一天陸象山問他:「最近作過什麼文章沒有?」謝希孟竟然回答說:「有啊!爲一個妓|女作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陸象山索性問他文章怎麼寫法,他也就毫不客氣地朗聲便讀:「自遜抗機之死,天地靈秀之氣,不鍾於男子,而鍾於婦人……」(文中所說陸遜、陸機、陸雲都是三國至晉的名家)這很明顯地諷刺他的老師陸象山,意思是說姓陸的偉人都死光了,現在的姓陸的,連婦人也不如了。對於他姓陸的老師來說,可以說是很猖狂的諷刺。
悟也就是指一種思想上的飛躍和突破,飛躍是說思想一下子由一個階段跳到另一個階段,這種進展不是日積月累的漸進,而是突然之下所產生的。突破是說把悟前所執著的信念和理論一下子做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轉,這種翻轉和*圖*書是包括否定與回歸兩種的,經過這種突破以後,產生了另外一種信念和理論,也產生了另外一種生命形態。禪宗所說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時候就是一種否定狀態,等到最後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又是一種否定以後的回歸了。禪語錄常說「花紅水綠」,花本來就是紅的,水也本來就是綠的,祇不過由於人們太執著自己的主觀和偏見,於是花不紅,水也不綠了,等到悟了以後,所悟出來的道理也仍然不過是回歸到「花紅水綠」的本來面目而已。
這是「悟」的很好的例子,中國人喜歡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之類的話;敎人謹慎,不要犯錯的動機固然是很可貴的,但這種思想卻也切斷了許多人的後路,產生了許多「一錯再錯」至死不悟的畸形觀念,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錯hetubook.com.com誤中成長的,偶然的一事一物的觸發,卻可以使人大徹大悟,將前塵舊夢,一筆勾消,而開始另一種新的生活,重要的是悟是和行動一起的,如果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了道以後還坐在河邊不動,那麼他的悟又有什麼意義呢?
本文是介於論理和說明之間的哲理小品,清晰地提供了「悟」的意義和過程。「悟」是一種思想的飛躍,也是一種否定/回歸的轉變,而最重要之處,是悟識和行動的結合。
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
你自歸家我自歸,說著如何過?
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將你從前與我心,付於他人可。
你自歸家我自歸,說著如何過?
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將你從前與我心,付於他人可。
《船過水無痕》,洪範書店
一九八五年版hetubook.com.com
一九八五年版hetubook.com.com
釋迦牟尼曾經在恆河岸邊的菩提樹下苦思人生的眞諦,並且立誓說不得道,不起身。有一天,忽見天上閃亮的明星,於是大悟,從此起身開始了他的傳道生涯。於是這種悟成了後世佛教徒所追求的終極信念,能夠體驗這種悟的人便能成「佛」(眞正的覺悟者)。
宗教心理學說人是種知性、語言、自我三樣東西特別發達的動物,因爲人的心靈經常被許多迷妄、愛憎、無明所覆蓋著,所以人就無法看到自己生命的本體(所謂的眞如實相),因爲看不到本體,所以許多人把一些表面上的現象如感覺、知識、經驗等等看做爲本體而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由這種意識的分裂和自我的執著中產生了無數的苦惱、恐怖、不安。所以禪宗所提出來的解決之道是要人們能夠打破自我,突破自我,經過飛躍的程序而回歸到生命的原點上,這種飛躍的程序,就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