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書店不死

作者:石橋毅史
書店不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終章 她想傳遞的究竟是什麼?

終章 她想傳遞的究竟是什麼?

至此,我才意識到自己與書店之間的距離。
「那……我還會再來的。」
難以割捨的熱情而開始的小書店。
「不過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原田小姐對待每一本書、每一件雜貨,還有在部落格上的介紹文等,就是在做你說的這件事,而且打算一直做下去。」
當女客人推開門,輕輕點頭道謝後,撐開粉紅色雨傘離去的瞬間,我向原田道歉。
我突然湧起一個念頭。關於原田在部落上寫道:「人看東西時,視線是由左往右」、「所以要在視線會停留的地方,擺上重點書」,於是我站在書櫃前開始發問。
那就是改變評論書的方法。
像她那樣熱愛書店工作,累積一定職場經驗的人,在到達某個年紀時,,因為失望而離開「書」的世界。基本上,因為公司關係被迫離開的例子屢見不鮮,其中也不乏像日暮那樣,選擇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努力下去的例子。這股熱情彌足珍貴,所以我很希望原田文庫的營運能步上軌道。那麼,究竟必須具備什麼?還缺少什麼呢?我總是邊這麼想,邊面對她。
但對於日暮文庫,我的心境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我們基本上都是呼應客人的需求,也會依據客人的反應改變陳列的方式,要是客人很健談就會順口聊聊,要是客人不想被打擾,就不用主動上前招呼。所以不能要求客人看看我們打造出來的感覺,我覺得這麼做並不恰當。」
「關關難過,關關過,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要是沒有好好傳達紙本書必須存在的理由,我想今後書店存在的價值就會越來越薄弱,甚至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雖然她的這番話可以用來作為書店必須存在的理由,但顯然還不夠具有說服力。況且也還不足以說明「門面」這字眼,與「這本書的裝幀很棒」這句話在表現程度上有何差異,畢竟尚未看到書店或書店的書架上如何具體呈現「門面」的意義。
「就是啊!很想與現在的人,還有下個時代的人分享呢!
「無論傳承這種精神的人從事哪個行業、是知名企業還是小店都沒有關係。我想只要結合一千個力量,就能想辦法做些什麼。我不是希望我的做法能成為啓發書店店員獨立開店的靈感,也不是想成為什麼成功創業的典範,我對這些事一點興趣也沒有。」
「因為這本叫做和*圖*書《中央線DROPS》的漫畫現在很受矚目,所以我把它放在會連帶看一下周邊有哪些書的位置。不好意思,還請隨意逛逛,有要找什麼書嗎?」
「是喔?」
雖然很多客人都只是進來看看而已,原田卻覺得她一定還會再來光顧。
「我想今後只求內容好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搞不好讀者覺得只要有電子書就行了,好不好只有自己能評斷。好比上集還差幾頁就讀完,煩惱著是不是要把下集塞進包包裡帶出門,結果雖然帶著下集出門,但還是沒時間閱讀。像這種時候,就會覺得iPad實在方便多了。就算不是iPad,今後這類產品也一定會越來越進化。
「雖然紙本書不會消失,但紙本書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一直理所當然地存在下去,我想身為書店從業人員的我們,最能感受到這股危機,而且關於這一點,我也不敢冀望出版社能力挽什麼狂瀾。反正對作者和出版社來說,不外乎就是發表寫出來的東西,然後用這東西換鈔票。一旦電子書當道,再自然切換模式就行了。
「那部作品真的很好看,我也很喜歡。」
她曾提議我們聊聊如何打造書區一事。
原田真弓曾說:「我希望我的店成為入口,成為能啓發為了看更多種類的書,而去池袋的淳久堂和LIBRO的一塊敲門磚。」既然如此,書架的陳列方式不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嗎?客人在日暮文庫感受到用心與樂趣,今後去其他書店,也許就會注意到書籍的陳列方式。
不久她便以書籍的陳列方式為題,在部落格上發表了四篇評論,但內容與我期待的稍有落差。其實我是希望她多寫一些能促使看過文章的人光顧一下日暮文庫的內容,但她基本上是寫些關於她任職PARCO BOOK CENTER與RIPRO時,如何打造書區的事。也許有些人看了會覺得有趣,但感覺她是寫給那些待在老巢的菜鳥書店店員看的。
她在開店前就架設好的部落格,主要是介紹新進貨的書籍與雜貨,有時也會介紹作者,很用心地傳遞每一則訊息,但又有多少客人會為了買這一本書而出門呢?不如以想介紹的新書旁邊會擺置什麼為題,藉以吸引客人的注意。造訪各地書店的我,發現逛書店的人並不會留意架上書hetubook.com.com籍的陳列方式,但還是有書店會賦予其意義。對今後的書店而言,透過書籍的陳列與客人交流,不是很重要的一條命脈嗎?來趟日暮文庫,就會發現書籍的陳列非常用心,或許就是這家書店的一大特色。
原田真弓的日暮文庫已經開業一年了。
「妳在部落格介紹書時,像是非小說類的書,還會強調頁數很厚之類,感覺比較不像一般書評的寫作風格。妳是刻意要求自己這麼做的吧?」我問。
「啊!不過這麼一說,好像真的是呢!就像這一層……」
「但紙製品還是絕對有其存在的必要,尤其對於平常就有大量閱讀習慣的人來說,有觸感與份量感的紙本書,還是比較能呈現出作品想要給人的感覺,所以書店必須再次將書存在的價值傳達出去才行。
「別這麼說……我很喜歡《蜂蜜與幸運草》啊,也有這本書啊!」
開業一年半後,我再次採訪原田真弓,起因是因為收到她的一封電子郵件。
某天下過雨的傍晚,我去店裡找原田聊聊那四篇文章時,有位女客人走進店來。看起來約莫十幾歲的青澀長相,一身套裝打扮,也許是剛踏入職場的菜鳥。原田和我繼續聊著,她則是看著書架上的書。
「好比這一層,要怎麼判斷呢?」我問。
有些話讓我始終忘不了。將近十年前,我和《我是書店歐吉桑》的作者早川義夫碰過面,是在一場為了紀念相隔二十年才推出的新作《靈魂的所在》(晶文社)所做的新書訪談。早川憶起好幾年前,當他還是早川書店老闆時代的點點滴滴。離開書店業界又重回歌壇的早川義夫所說的每一句話,是那麼意義深遠又美麗。他在這場讓我印象深刻的訪談最後,說了這麼一番話。
「書店從業人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本書很有趣喔!』然後討論書的內容,網路上也都是這麼討論,不然就是看雜誌推薦哪一本書。再這樣下去的話,書店賣書的理由只會越來越薄弱。
「我一直在想今後書店該有的基本態度,果然要是沒辦法確立的話,定會走到盡頭。
這是原田真弓一年前宣示的理想。
「咦?」
「『門面』很重要,要是沒有意識到這部分也是呈現一本書的重要環節,不是很可惜嗎?將紙成束裝訂,配上美美的文字和封面設計,整本和-圖-書書的觸感和份量等,就是要將這些製作書的過程當作商品來介紹。雖然文章的精采度很重要,但身為書店的我們,還是要將製作書的過程作為一件綜合藝術品來介紹。
我找到一絲曙光了。
總覺得除了體貼的心意之外,還有一種平靜的拒絕。但就像她說的,我終究只是一個造訪日暮文庫的客人。
「嗯……說白一點,就是『表皮』的意思。」原田說。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客人,今後也請輕鬆地來找我喔!
「我本來就比較喜歡談論『門面』的部分,以往雖然有寫書評的機會,但總覺得自己的寫作風格不夠有特色,所以沒什麼自信。當然要我寫書評也是可以啦!也有很多專門寫書評的專家。只是我常在想,站在書店的立場到底能做些什麼。問題就出在沒有傳承身為書店的基本態度與精神,大概是方法錯誤吧!」
「因為這本書的開本稍微大了點,比較突出,也比較容易被看到是吧?」
「我是前陣子看雜誌介紹,想說過來看看。」
從那天之後,每次採訪完,腦海裡總是浮現他的這番話。
「不好意思,這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事啦!」原田不好意思地笑著道歉。
沒開過書店的人,絕對無法了解開書店是怎麼一回事。你也是喔!我想你一定聽了很多,也理解不少,但你還是不懂。
原田湊近指著一排書的我的身旁,舉起手指。
「有那種可以出聲招呼的客人,也有那種不適合出聲招呼的客人,她明顯屬於後者。我大概知道她對哪些書感興趣。像她那樣只看漫畫書區的客人,還是別出聲打擾比較好。」
其實不只書店,沒經驗過的事是不會了解的。然而,原本是書店老闆的這番話:「就算你能理解,也還是不懂。」深烙在我心中。也許這些話人家常對我說,只是我沒意識到而已,或是連理解都無法理解,非要等到別人點醒才明白的情形也不少。總之,我已經有些自覺。
「是的,我從一開始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應該說希望能將這件事弄得更淺顯易懂,更普及化吧!要是有誰能認同我的想法,我會很高興,可惜還沒找到。所以我才想要是自己能展店一千家的話,也許就能改變什麼吧!」
然而在她內心深處始終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以賣方立場將自己感興趣的「書」,用https://m.hetubook•com•com最好的方式交到客人手上?她思考的就只有這件事。或許她之所以離開LIBRO,開設日暮文庫的理由,就是她在追求這件事的過程中,找到一個落腳處。因為她本來就只是一位對書店工作很有熱忱的書店店員。
要是能在全國各地展店一千家,就能改變世間。
「謝謝,我這家店就是這麼小,真不好意思。」
「要是這種精神也能傳承到下個時代就好了。」我說。
「雖說如此,要是傳達錯誤也是很糟糕的事。不能只是說這本書的裝幀很漂亮之類,要是用這類老套的說詞,充其量就是走回頭路。但也不是說不能聚焦於新書或文庫的整體設計與造型,只是覺得不應該過於強調漂亮、華麗的設計而模糊了焦點,因為即便是簡單的設計,也能表現出一本書的概念,包括『門面』的部分都能傳達這本書的優點與意義。明白我的意思嗎?」
「那這一層呢?」我邊問,邊思索向那女的搭訕的時機。待蹲著看書櫃最下方的她抬頭的瞬間,我出聲問她:「妳知道嗎?」
「書店的陳列方式會根據顧客的視線來擺置書。」
沒錯,之前好幾位店員也說過同樣的話。
「一千家店」,好久沒從原田真弓的口中聽到這句話。驅使她創業的動力究竟為何?我的內心再次浮現這個問題。
原田在不斷嘗試錯誤的情況下,撐過了第二年。也許她步上的是定有堂書店的奈良敏行所走過的三十年書店工作者生涯中的第二年,也可能是其他我造訪過的眾多「書店」的第二年。她的存在就是每天都得奮鬥的一人書店會不斷出現的證明。她那在全國各地展店一千家的理想,也許早已萌芽也說不定。
「要是紙本書消失,那書店存在的意義便蕩然無存。所以書店從業人員一定要意識到不能再只說明一本書的內容,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逼作者和出版社意識到這股危機,共同面對問題。雖說是綜合藝術品,但不是什麼很高深的東西,只是視為一件日常用品來討論它的美感。也就是從這點出發,傳達一本書做為商品究竟有何意義。
雖然無法理解她的意思,但感覺得出來她似乎抓住了什麼。
「嗯,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字眼可以表現,應該說這字眼比較適合當前的狀況。」
「關於這觀點,我覺得原田小姐還沒建立好一套邏和_圖_書輯吧!」我說。
我知道她有些疑惑。
「原來有這樣的區別法啊?」我有些訝異。
我只是很好奇她聽到我們的解說後,會有什麼反應。真是的,搞不好她會趁我們聊得起勁時,挑個幾本書買回家……因為老是來找她聊天,想說偶爾也該貢獻一下心力,結果還是做了多餘的事。我想那位女客人肯定想說怎麼遇到一個怪人啊!還是趕緊離開為妙。
我實在不太喜歡將她說的「展店千家」這句話,解釋成這一千家店是用來對照現有體制,甚至改變世間。原田真弓對於書店現況十分煩憂,開設日暮文庫是為了證明書店即便脫離現有體制也能生存。不可否認的,她確實是這麼想。在她身上可以清楚感受到對抗權威、權力的反抗精神,恐怕也因這個緣故,讓她吃足悶虧。但對書店店員來說,這股反抗精神,在選書與促銷方面是有助益的。
「『門面』是什麼意思?」我忍不住問。
「嗯,沒錯。」
「當然歡迎!隨時歡迎妳來!」
「這個是從這裡看,這本就是重點書。」
「咦?表皮?」
但我現在還不曉得該如何傳達,所以還在摸索中。
「所謂書的評論方法,就是書店該如何對待一本『書』啊!不對,不是指二手書店替書標價一事,而是必須好好決定如何呈現作為商品的『書』。
「所以我希望能夠好好談談一本書的『門面』。
每次去她那裡都會聽聞一下近況,和她聊聊我遇到的書店老闆們的事。我發現我們之間沒有交集的對話明顯增多,也比較少聽到她充滿自信地說著自己的想法。我不曉得什麼是對於開業不久的小書店有所助益的情報,因為沒開過書店的我,沒辦法成為原田真弓的諮商師,我能做的,也只是站在顧客的立場發表意見。
「是嗎?」
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心想恐怕好一陣子都沒臉來找她的我,隔天收到一封原田寄來的電子郵件。
其實我也想繼續思考她所探索的問題。她說書店身負著紙本書存亡的重責大任,也就是出於一種守護書店的主體意識。我造訪過的「書店」皆是如此,他們不單只是將作者創作、出版社製作,再透過經銷商送來的書擺置、上架而已,還希望能貼近客人的需求,用自己的方式面對「書」用自己的方式將「書」交到客人手上,而非依循現有體制與經銷商訂立的規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