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雅致迷人的千年古都——京都
世界遺產在京都
賀茂一族的家廟:下鴨神社
御寺:仁和寺
踏入鳳翔館時,昏暗的空間引領著遊客前往,就像進到時光隧道。首先會看到一部用電腦科技還原鳳凰堂景象的影片,短短約五分鐘的片長,卻將屬於鳳凰堂的精華真實的呈現出來。再往前走則是展示一些資料的文獻與被保留下來的文物,讓停留在腦海中的影像有了真實的對照畫面,直到走至鳳翔館出口處那現代感十足的休息空間,才從遠古拉回現代。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鳳翔館會擁有與平等院格格不入的現代化外觀,唯有看到現代化的建築,才能說服自己是位千年後的旅人,這是我對鳳翔館為什麼有現代化外觀的領悟。答案不是唯一,或許當你走訪一回後,就能領悟出屬於自己的道理。
除了這層特殊的歷史意義之外,東寺最出名的莫過於那座高約五十七公尺全日本第一高的五重塔。這座京都最高的建築物,常常是京都人從外地回到故鄉時最醒目的一個地標,代表的不僅僅是平安京的歷史,還有屬於京都人對於故鄉的思念。劃過天際的五重塔也成為京都最美的景色之一。雖然說東寺內的建築有半數曾因天災而受損重建,但慶幸的是,院內的佛像、佛畫、工藝等物品並未受損。這些歷史悠久的佛像也成了東寺裡最美麗的景色。另外,每月二十一日在東寺所舉辦的「弘法市集」,則是屬於東寺期間限定的活動,集結了上百個攤販,販賣著二手服飾、古董、玩偶等,當然還少不了販賣平民小吃,如章魚燒、烤肉、炒麵、鯛魚燒等的小吃攤,就如同一場嘉年華會一樣,好不熱鬧!
京都的魅力來自於大大小小的寺院,這些寺院大部份都有石庭的設計,而石庭也就成為這些寺院最具魅力的地方。但是,如果說到京都最有魅力的石庭,我想還是龍安寺裡的「枯山水石庭」。
※票價:600円、鳳凰堂特別參拜費300円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4號公車於「下鴨神社前」站下車即到
寶山:西本願寺
記得第一回造訪上賀茂神社的日期與下鴨神社是同一天,朱紅色的樓門、佔地廣大的社院範圍,這兩座神社有著太多在外觀上很雷同的感覺,尤其我又是同一天接連的造訪,那種感覺就更加明顯了。或許這就是在京都旅行時很容易遇到的一種盲點,就像是在歐洲總是有看不完的教堂一樣,每座教堂又如此相似。但只要用心仔細去觀察,其實會發現這兩間神社,除了外觀上與色調很雷同之外,其他部份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從最簡單的來說,光是這兩座神社裡大小神院的配置位置就不盡相同,如同文字的組合,擺在不同位置上的文字,同一個字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意思。這個道理我想擺在參觀京都的寺院群身上也能適用,否則你的京都之旅,或許只會記得,永遠都看不完的五重塔與多到數不清的鳥居。
※交通:在金閣寺前搭59號公車於「龍安寺前」站下車即到,或從金閣寺步行約二十分鐘
無法在春天賞櫻時節看到御室櫻的綻放,對我來說一定會感到些許失落,望著那整齊排列約二百棵的御室櫻,只能從想像看到滿開中的模樣。於春櫻時節到訪京都,沒想到卻是一場冬季時節的雪,和我交換了大部份的櫻花盛開。所到的賞櫻名所,櫻花似乎都還不想綻放,有些甚至連花苞都未曾出現。一場突如其來的雪,打亂了我所有櫻花滿開的畫面。我有些失落,但不會感到失望,因為京都的美,不只有這些季節性的限定美景,每座寺院都有它獨特的景色與氣息,就如同仁和寺一樣,沒有御室櫻的盛開,我卻也為那氣勢雄偉的二王門迷戀許久;高聳的木造金剛力士像,雖然略帶點斑駁,但從我第一眼見到時,就震懾住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復。除了壯觀以外,金剛力士像身上的斑駁,似乎訴說著屬於京都的歷史。櫻花縱使讓人迷戀,楓紅縱使讓人瘋狂,對我來說,歷史的痕跡似乎比春櫻、秋楓更加的吸引我。
簡單樸實:宇治上神社
※票價:免費
人間的極樂淨土:平等院
除了金閣外,座落在金閣前方的鏡湖池,也是一處參觀重點。鏡湖池內分佈了大大小小的島嶼、松樹與奇石,借西面的衣笠山作為遠景的庭園造景,是室町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而位在鏡湖池前方的空地,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裡可以一口氣將鏡湖池、金閣、衣笠山盡收眼底,是留下屬於金閣寺經典畫面的最佳地點。一旁則是京都三大名松之一的「陸舟之松」,呈船形狀的陸舟之松據說是足利義滿親手種植的,其他像是足利義滿用來泡茶與洗手的「銀河泉」、據說相當靈驗的「不動堂」、江戶時代茶道家金森宗最愛的茶席「夕佳亭」等,都是來到金閣寺參觀的重點。對了,說到金閣寺就不得不提起金閣寺的門票,十分的特別,門票直接設計成平安符咒的樣式,只要再蓋上朱印,就成為一張貨真價實的開運招福、庇佑家內安全的平安符,真是佛心來的。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1號公車於「二条城前」站下車即到,或地鐵東西線「二条城前站」下車即到
雖然參觀了西本願寺數回,但是對於這裡的熟悉感,我想在京都的大小寺院中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只不過是從後頭數上來的。我與西本願寺就存在著這麼特別的一個關係,很熟悉也很陌生,熟悉到每天可能都會見上一兩次,陌生到造訪數回卻沒有一次是「真正」完全走遍寺院的每個角落。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才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地踏入西本願寺,期待有一天能真正探訪西本願寺的每個角落。
清水寺除了大名鼎鼎的清水舞台與前面提到周遭的坂道商圈以外,位在清水寺裡的地主神社也是一大熱門景點。以祈求良緣著稱的地主神社,在神社前有兩顆「戀愛占卜石」的石頭,據說只要閉著眼睛從石題的一方走到對面摸到另一顆石頭,就會有好姻緣。這短短十公尺的路程,總是可以看到許多年輕的女生,閉著眼睛希望好姻緣能這樣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位於清水舞台下方的「音羽之瀧」,從山上流下的三道泉水,其中分別代表著長壽、財運與學業,總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一飲名泉。其他像是日本現存規模最大的三重塔、能清楚看到清水舞台結構的「奧之院」等,都是前來清水寺不可錯過的景點。
二条城興建之時正逢日本桃山文化全盛期,桃山文化的最大特色就在於裝飾,使用了富麗奢侈的手法,大量的金箔、金碧輝煌的彩繪屏風、細膩的雕刻手法,這些都是桃山建築的特色。在二条城裡的「二之丸御殿」可說是集桃山文化藝術之精髓,走訪一回,必能說受到奢侈的桃山文化藝術所帶來的視覺衝擊。走訪二条城時,除了那座集桃山文化藝術之精髓為一身的二之丸御殿外,其他像是從桃山城遷移過來的「唐門」,典型池泉迴遊式庭園的「二之丸庭園」等,也都是參觀重點。
關於清水寺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只有在不同時節多次踏上清水寺才會發現,那就是清水寺的門票。清水寺的門票會隨著季節交替而改變,春櫻、夏綠、秋楓、冬雪四款不同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季節限定門票,想要收集四季的門票,至少一定要前往四回,有時可能還會因為季節交替的模糊時期,拿到了已經收集過的季節門票。收集門票有時也成為不停踏上京都旅行的最佳藉口,至少,我就是其中一位。
關於金閣寺的評價其實很兩極,有人認為這棟金光閃閃的小房子,它的燦爛奪目無法與京都的風雅融合;但也有人認為,金閣寺就像是京都的代名詞,就好比你初次拜訪東京,一定會去看看東京鐵塔、淺草雷門,甚至是才完工沒多久的天空樹一樣,這些知名的地標,如果沒有留下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似乎無法證明自己曾經造訪這座城市。而來到京都,不去看看金閣寺,就好像不曾到過京都一樣。關於這兩種說法,我個人比較傾向後者,來京都不到金閣寺,似乎會有一些遺憾,尤其對我來說更是如此,或許和我與金閣寺的回憶有關吧。
搭乘近鐵線來到東寺的我,下車後還沒出月台,就在月台裡看見了那座高聳的五重塔,可以體會到京都人離開家鄉後回來看見五重塔依然矗立在此的感受,有一種「孩子,勇敢的去闖,我永遠在家鄉等待著你」的感覺,很八點檔的狗血劇情,但卻是能 安定遊子內心的重要因素。出了車站後我依循著五重塔的方向前進,連地圖都不需要看,東寺就這麼出現在我眼前。在京都能不 看地圖便能找到景點,我想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京都車站前的京都塔,另一個則是東寺的五重塔,對旅人來說,是一種很安定 的感覺,因為此時的你,根本就不可能會迷路。
如同金閣寺一樣,清水寺已經成為旅人來京都旅行時必到的景點之一,但清水寺卻沒有像金閣寺一樣有兩極化評價,更理所當然的成為每位來京都的旅人必推的景點之一。
位在右京區的嵐山,有一座以石庭造景而聞名的寺院,名為「天龍寺」。如果說龍安寺是不靠借景手法中展現出的最完美庭園,那麼天龍寺裡的「曹源池庭院」就可說是將借景手法發揮到最極致的一處庭園。
座落在阿字池前方的鳳凰堂,可說是整個平等院的精華所在,木造的堂內集合了平安時代著名的工匠所雕刻繪製出來的,包括阿彌陀如來坐像,五十二尊木造乘雲供養菩薩像與九面阿彌陀佛來迎圖的壁畫等,而中堂上頻那一對高速二點三公尺,雕工精細的展翅金銀鳳凰,同樣也是屬於鳳凰堂的精華之處。為了保護這些國寶,真品全都被收藏在一旁的陳翔館內,走訪一趟,便可近距離的觀賞到這些平安時期所流傳下來的國寶。
關於這個二選一的選擇題,答案對我來說,或許只有,以上皆是。
※票價: 下鴨神社院内免費、大炊殿500円
被深淺不一的綠色森林給包圍住的下鴨神社,朱紅色的樓門顯得更加搶眼,如同森林中的一顆寶石。除了下鴨神社本身,散步在下鴨神社的紅之森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尤其是在悶熱的夏日,盆地地形的京都溫度很高,悶熱感一波一波湧上心頭,而下鴨神社那片從平安時代便保留下來的糺之森,就成為避暑納涼的好地方。大片的樹林遮蔽了刺熱的陽光,耳裡偶爾還會傳來蟲鳴鳥叫聲,微涼的夏風迎面吹來,一股好不愜意的悠閒感油然而生,堪稱是下鴨神社夏日限定的獨特體驗。
※票價:院內免費,金堂、講堂、五重塔區500円
日本自古歷代天皇退位時,幾乎都會皈依佛門,仁和寺在西元八八八年開始,前後共有三十代的皇族親王相繼於仁和寺出家,因此與皇室關係密切的仁和室也被稱為「御室御所」,而院內的櫻花也相呼應的被稱為「御室櫻」。
關於平等院的歷史,最早為平安時代的公卿藤原道長的別莊,一零五二年時,才由其子藤原賴通改建為寺院,並以藤原氏夢中的極樂世界為藍圖改建而成,為古代日本人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具體面貌。平等院引入了宇治川水建造「阿字池」,依佛教末法思想,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因外型如同展翅的鳳凰,故稱鳳凰堂),水池之東則建造象徵今世的拜殿,打造出「淨土庭園」。可惜的是平等院後來曾遭受戰火的波及,大半的堂宇毀於戰火中,還好集繪畫、工藝、建築與雕刻等藝術為一身的鳳凰堂得以倖存,也使得後世的人能一睹當年的風貌。
關於金閣寺有幾個參觀的重點,首先當然是那座貼滿金箔樓高三層的舍利殿。這三層的建築,各有其涵義存在,第一層被稱為「法水院」,為貴族的寢殿建築樣式;第二層則被稱為「潮音洞」,是武家建築的樣式,最上層則是被稱為「究竟頂」,為中國風的禪寺建築樣式。三種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分別代表著貴族、武士與神佛三種身份,巧妙的運用在一起,也透露出足利義滿對於自己的身份,除了以貴族、武士自居之外,更期許將自己神格化,而融合三種樣式的金閣,也成為室町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位在高野川與賀茂川交會的三角地上的下鴨神社,最大的特點是南側的參道上,有一大片佔地約十二萬四千平方公尺的原生林地,這片從平安時代便保留至今的原始林又稱為「紅之森」。走進這片林地,就彷彿踏入了京都的「肺」一樣,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京都的呼吸」。而每年八月十一日至十六日連續六天所舉行的期間限定「下鴨納涼古本市」(二手書市集),大量的二手書攤販散落在廣大的亂之森裡,販賣小說、雜誌、兒童繪本,甚至是年代久遠的絕版書籍,靜靜的等待著有緣人,也是下鴨神社的一大賣點。其他像是展示用来烹調葵祭祭品的爐灶、料理器具的大炊殿;神社境內供奉日本第一美麗神的河合神社等,也都是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
※票價:院內免費、御殿500円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或5號公車於「銀閣寺道」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如果問我同樣是庭園造景,天龍寺的曹源池庭園與龍安寺的枯山水石庭比較喜歡哪一個,我想這或許會是我人生中遇到最困難的抉擇之一。我愛枯山水石庭那沒有透過借景手法所展現出來的空間,沒有雄偉的感覺,但是庭園內的白砂、岩石卻配合的那麼恰到好處,像是一個小小的宇宙在此展開,彷彿自己就是創造萬物的神,看著所創造出來的世界,運轉;我愛曹源池庭園那透過借景所展現出來的空間,巧妙的運用了嵐山與龜山,使得眼前的庭園如同自然的一部份,追隨著自然法則、四季的變化,展現出一幅幅美麗動人的景致。關於天龍寺、龍安寺這兩處的庭園我都愛,都無法輕易割捨,也只能說服自己自私一點,將這兩處的庭園當成我的最愛。
※交通:在JR「宇治」站下車步行約三十分鐘
金閣寺與銀閣寺是在京都旅行時,最容易被拿出來比較的兩間寺院,因為雷同的地方太多了,往往都會成為在京都停留時間不夠久的遊客二擇一的選擇題。金閣寺的華麗就如同足利義滿一樣,風光的偉績將室町幕府推向最高峰,它的華麗或許配不上京都的雅致,但對京都來說卻相當重要,至少我是這麼認為;銀閣寺的低調,與足利義政的處世風格似乎不太對等和_圖_書,他的冷酷與殘暴,在銀閣寺上似乎找不到相同的痕跡。銀閣寺的藝術價值代表著東山文化的極致,同樣的,銀閣寺之於京都也是相當重要。
平安京時期,正是人鬼共存的時代,當時怨靈禍亂不斷,此時便興起了所謂的「陰陽師」,大家對於陰陽師的印象,應該都還停留在安倍晴明身上(拜漫畫與電影之賜)吧。平安京時期,除了安倍家,還有另一個家族——賀茂家,也是受到天皇所重用的陰陽師。而下鴨神社的主祭神就是賀茂家的氏祖神社,主祭神為位在西殿主祀厄運消除的雷神外祖父「賀茂建角身命」,與位在東殿主祀結良緣安產生育的雷神母親「玉依姬命」。下鴨神社的正式名稱為「賀茂御祖神社」,因為日文「賀茂」的發音與「鴨」相同,才會有下鴨神社這個廣被稱呼的名字。
依然記得踏進東寺時,馬上就被金堂、講堂那充滿著斑駁痕跡的木造建築給吸引住,是一種經過歷史洗滌才能展現出來的感 覺。偌大的金堂與講堂裡的佛像同樣也給人這種感受,有華麗的裝飾,高挑的空間匯集出一種安定的氛圍。在這樣的空間裡將屬於佛像的莊嚴感表露無疑,能使心情沉靜下來,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去形容,只能靠自己走一趟才會了解其箇中滋味。
葵祭於每年五月十五日舉行,參加祭典的人會身著平安京時代貴族的豪華服飾,人數約有五百多人,加上四十頭牛馬。隊伍綿延約一公里長。從京都御所出發,經過下鴨神社,最後再抵達上賀茂神社完成祭典儀式,是一場相當華麗的祭典。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26號公車於「御室仁和寺」站下車即到
※交通:在地鐵東西線「醍醐」站下車步行約二十五分鐘
仁和寺,以美麗的櫻花而聞名,這些美麗的櫻花也有自己獨特的名字,京都人稱為「御室櫻」(多福櫻)。這種櫻花開花的花期較晚,高度也只有三公尺左右,有別於一般櫻花只生長在枝頭,御室櫻則是從頭到尾都會開滿著花,如同一支超高級的「雞毛毯子」。如果說盛開的枝垂櫻有著京都女子嬌柔的氣息,那麼盛開的御室櫻則充滿著十足貴氣,雖然我無緣親眼目睹,不過我想一定很漂亮。
石板鋪成的高低街道,總是帶著濃厚的「京都味」,再配合上清水寺周遭的街道,很容易遇到穿著和服的女人或打扮成藝妓的遊客,或許,這也是我熱愛到清水寺四周散步的理由。沒錯,我是為了那些女人而來,但我愛的不是那些女人,而是她們身上的裝扮。關於千年後的旅人踏上這座千年之都,我想,或許只有這樣的畫面,才能連結我們這一千年來之間的空白。
在京都,大大小小的寺院當中,大部份都會收取門票或特別參拜費,但是就如同在東京想要看夜景,有為數眾多需要門票的地方可以選擇,但也有像是「新宿都廳」一樣,可欣賞到絕佳的景色而且免費參觀。在京都的寺院裡,有一座參觀價值極高且全院都不收門票或特別參拜費,甚至還被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寺院——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同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雖然不收門票或特別參拜費,不過這並不代表西本願寺沒有任何參觀價值,這裡猶如一座寶山,等待旅人前來挖寶。
初春時節,我來到了東寺,還看到有工作人員在整理園區內的櫻花樹,準備迎接櫻花綻放。不過幸運的我卻在一旁的角落裡,發現了有幾株櫻花已悄悄的開花,淡粉色的櫻花透過陽光的照射顯得更加嬌嫩,與一旁那些有著斑駁感的木造建築結合起來,形成一幅美麗的景象。雖然我無法看到寺院內滿開的櫻花,但是從那幾株悄悄綻放的櫻花樹身上,我能想像櫻花滿開後的景色必定更美,也暗地的對自己說,下一回,櫻花盛開,再相見。
※票價:600円
整座醍醐寺的規模相當的大,涵蓋了整座醍醐山的全境,總面積達約二萬坪,所以醍醐寺又被分為上醍醐與下醍醐兩個部份。從下醍醐的「女人堂」往上爬,沿路崎嶇難行,需花費約一小時才能到達上醍醐。雖然上醍醐有其可看之處,像是醍醐寺發展根基的「醍醐水」、清龍宮、藥師堂,開山堂等多處國家重要文化財,但除非有一整天的時間參觀,不然一般還是不建議遊客走訪上醍醐,因為在下醍醐的範圍內,就有多個可看之處,像是建於西元九五一年,京都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五重塔、採用池泉迴遊式設計的三寶院庭院;有著濃厚桃山時期風貌的唐門,歇山式建築的金堂、西大門(仁王門)、不動堂、弁天堂等,都是屬於下醍醐的必訪景點。
「唯有顆堅定的心,才到得了這個京都最佳的賞櫻名所」,我認為這是對想到醍醐寺參觀的人最好的一句話。抱持著堅定的心準備前來醍醐寺賞櫻的我,由於近年來天氣的異常,原先應該開花的櫻花,甚至連含苞待放都沒出現,整座醍醐寺的境內只有三三兩兩的櫻花開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因如此,醍醐寺的美,才沒有被這些春天的嬌客搶走了風采。此時的醍醐寺因為花況不如預期,少了許多賞櫻民眾的喧鬧聲,原本該是擁擠的走道、滿山滿谷的人潮,如今卻能讓我靜靜的、緩慢的,走訪在境內的每個角落。其實醍醐寺的美就算沒有櫻花的相伴,也別有一番風味,偶遇已盛開的櫻花時,自己會像小孩看到糖一樣的興奮,我與醍醐寺的故事,雖然不熱鬧,卻同樣精彩的上演著。
京都賞櫻首選:醍醐寺
來了龍安寺幾回,我很喜歡坐在枯山水石庭前的感覺,也不曉得為什麼,當我坐在石庭前,心,總是特別的放鬆,白砂刮勒出來的痕跡,像是水波也像是宇宙的星河。此時的我,沒有急著去數石塊,對我來說,或許知道屬於我的「圓滿」還未到來,就這樣靜靜的坐在石庭前,試著去感受這座小小的「宇宙世界」所帶來的浩瀚禪意。
與下鴨神社同為京都最古老寺院的上賀茂神社,同樣有著朱紅色的大門,也是賀茂家的氏祖神社,主祭玉依姬命之子賀茂別雷神。上賀茂神社正式名稱為「賀茂別雷神社」,因位處洛北上賀茂本山地區,故又名上賀茂神社。
※票價:500円
總是只有零星遊客前來的宇治上神社,被兩旁高大的樹林給包圍住,雖然沒有像平等院如此大的規模,但也帶點人間極樂淨土的感覺,給人一種遺世的氣氛。當然,如果你的心態是因為「世界文化遺產」而來到宇治上神社,穿越鳥居後那不夠雄偉壯觀的建築,一定會感到失望透頂。但是如果放下這個沉重的稱號,小巧的宇治上神社,由於四周都被高大的樹林給包圍住,再加上蟲鳴鳥叫聲,就像是在深山中的感覺,是個可以讓人短暫放鬆心情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伴隨在你身旁的可都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老建築,雖然佔地不大,不受觀光客的青睞,但宇治上神社還是很值得一訪,來此感受屬於該寺的獨特魅力吧。
在宇治,除了平等院之外,還有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宇治上神社。佔地不大的宇治上神社,從境內看不出屬於世界文化遺產該有的氣度,甚至連造訪的遊客都是三三兩兩的,少了遊客的喧囂,讓狹小的空間充滿了古樸和_圖_書肅穆的氣息,而這也是宇治上神社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宇治上神社的本殿經過考證後,證實為平安時代所興建的,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神社建築。除了國寶的本殿外,在拜殿前方還可以看到與上賀茂神社相同的兩個圓錐形立砂,也是一大特色。另外,在境內還保留了宇治七大名水之一的「桐原水」,也是宇治七大名水中唯一被保存下來的。
清水舞台同時也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的最佳地點。春季時節櫻花盛開,春風吹起了櫻花雪,櫻花花瓣片片飄起,圍繞著清水舞台舞出一段屬於春季的華爾滋,也難怪清水寺會被眾人推選為京都賞櫻名所;秋季時節,火紅楓葉吞噬著清水舞台無限的延伸,片片楓紅染紅了京都的天空,指揮家站在清水舞台上,以一首楓紅交響曲為京都的秋季畫下完美的結局,眾人都想當上指揮家,也難怪清水寺會成為知名的賞楓名所。
※票價:伽藍600円、三寶院600円(兩區共同票1000円)
※票價:上賀茂神社院內免費,本殿特別參拜費500円
日本最高的五重塔:東寺
「京」味十足:清水寺
被譬喻是人間極樂淨土的平等院,我覺得這個說法相當的適合,很喜歡宇治這座城市給人的感覺,有種一派悠然自得的氣息存在著,與世無爭的感覺,就如同人間極樂淨土一般。尤其踏入平等院後的感覺更是強烈,特別的是位在鳳凰堂旁那座現代感十足的博物館「鳳翔館」,收藏眾多平等院的寶物,外觀卻是與平等院格格不入的現代化建築。雖然鳳翔館很技巧性的被隱藏了起來,從外頭幾乎看不到鳳翔館的外貌,但我還是思考著這樣的設計,是想帶給遊客怎樣的領悟?
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本山,自古以來就是日本信眾最多的教派之一。佔地廣闊的西本願寺,有著日本現存最大的書院建築,同時也是典型的桃山建築風格,華麗的裝飾與金碧輝煌的壁畫在書院裡一覽無疑,而在大門上處處可見精細的雕工。除了這些絢爛的桃山文化特色外,與金閣、銀閣並稱京都三大名閣的飛雲閣;從伏見城遷移過來有「日暮門」美稱的唐門等,都是到西本願寺時不可錯過的景點。尤其是被稱為日暮門的唐門,華麗的雕工、驚豔的色彩,將日暮門這個美稱發揮到淋漓盡致,從白天看到日落都不嫌膩,這個論點,我可是舉雙手贊成。
下鴨神社與後文將介紹的上賀茂神社同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在平安朝建都時,下鴨神社與上賀茂神社同被賦予鎮守京都北方鬼門之處,成為王城的守護神,地位也僅次於伊勢神宮,同屬國家級的神域,與伊勢神宮並列日本三大神社。同時下鴨神社與上賀茂神社也是京都三大祭中「葵祭」(賀茂祭)舉行的主要舞台,原名賀茂祭的祭典,因為參與祭典的人身上都會裝飾著二葉葵,故又稱為葵祭,只是沒想到葵祭這個名稱,反倒是較耳熟能詳。
銀閣寺的銀,代表的是月亮,與銀閣前方的向月台和銀沙灘相呼應,祖父所建造的金閣的金,代表的是太陽,而太陽落下,理所當然是月亮高掛天空。只可惜足利義政並沒有遺傳到祖父的政治長才,在長達11年才結束的內戰「應仁之亂」後,民不聊生,但愛好藝術的他卻還是一心一意的要修建銀閣寺,沒有錢財的幕府,就利用各種名目稅收從百姓身上榨出錢來,無力繳納的百姓就用勞力相抵。熱愛藝術的足利義政,還為了完成自己夢想中的「夢幻庭園」,不但拿走了等持院裡的松、東寺的蓮花、奈良長谷寺的檜木,甚至連祖父所興建的金閣二樓裡的佛像與十幾個上等的庭石都被搬到銀閣寺,以完成他心目中的「夢幻庭園」。只是凡事都有因果,室町時代結束後,銀閣寺也曾被搶劫一空,現今所見的樣貌已經是後人再修建完成的,與當年的夢幻庭園有相當大的落差。足利義政一定萬萬沒想到,他處心積慮所完成的銀閣寺,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最完美的庭園:天龍寺
上賀茂神社除了與下鴨神社幾近雷同的背景與歷史地位外,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其中的不同。上賀茂神社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位於細殿前方那兩座圓錐形的立砂,相傳是仿照祭神降臨地的神山而建。象徵陰陽的兩座神山,在陰陽學上,有除厄驅邪的功效,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立砂的尖端處,還神秘的插著一根細細的松葉,十分特別;同時上賀茂神社境內還設有神馬舍,每年五月五日會舉行競馬神事,身著古裝以神山為景的競馬活動,距今已有九百一十九年的歷史了,是個流傳相當久遠的活動。除此之外,神社內的籤詩也附在木造的小神馬上,十分可愛,由此可知神馬是上賀茂神社的代表物,其他像是舞殿、本殿、權殿、朱紅色的樓門等,都是前來上賀茂神社時不可錯過的景點。
關於平等院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從日本流通的貨幣上,我想便可略知一二,日本十円硬幣背面上的圖案,就是平等院裡的鳳凰堂;而二零零四年所發行流通的新版一萬円紙鈔背面,則是採用了鳳凰堂上頭的鳳凰塑像,由此可知平等院之於日本人心目中,是有多崇高的地位。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4號公車於「上賀茂神社前」站下車即到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或206號公車於「五条坂」站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1號或205號公車於「金閣寺道」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位在洛南的醍醐寺,是京都賞櫻的最佳地點,是內行人才知道的賞櫻名所。醍醐寺內遍植了河津櫻、枝垂櫻、山櫻、八重櫻、染井吉野櫻、大山櫻、大紅枝垂櫻等多種品種的櫻花,賞櫻時期就能看到多種櫻花所帶來的不同美感,說醍醐寺是京都賞櫻的首選地,真的一點也不為過。關於醍醐寺櫻花的美,連豐臣秀吉也掛保證,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曾在醍醐寺裡舉行了極盡奢華的「醍醐賞花會」,也打響了醍醐寺櫻花的名聲。
雖然我對金閣寺有一份從小就存在的情愫,但我卻更愛在清水寺散步時的感覺。在京都的這些日子裡,我發現來清水寺的次數似乎多了一些,就如同我在翡冷翠旅行時,對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眷戀;就如同我在東京旅行時,對淺草的依戀。我發現在旅行中的自己,總是會對某個景點特別的喜歡,就如同在京都旅行時的清水寺一樣。
作為幕府將軍居所的二条城,同時也是多件歷史事件上演的舞台,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日本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大政奉還」的舞台,二条城也因為這段歷史的過往,成為日本中學生到京都修學、旅行時必定走訪的景點之一。關於二条城,除了是歷史事件上演的舞台外,其本身的建築也是一大賣點。
※票價:400円
※交通:在JR「宇治」站下車步行約二十五分鐘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9號公車於「西本願寺前」站下車即到,或從京都車站步行約十五分鐘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28號公車於「嵐山天龍寺前」站下車即到,或JR嵯峨嵐山站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車步行約二十分鐘
京都,一座讓人如此著迷的城市,因為當你踏上這塊土地的下一秒時,你就會深深的喜歡。
清水寺之所以會受到眾人所推崇的原因,我想應該是與周遭茶碗坂、清水坂、五条坂、二年坂、三年坂所串連起來的商圈有關。圍繞清水寺周遭的這些坂道,每一條幾乎都是彎彎曲曲的石階石板路,兩旁全都是販賣一些與京都有關的紀念品、名產、小吃。這些彎曲的石板道充滿著濃厚的「京都味」,散步其中總有時光倒回的感覺。當然,清水寺的魅力多半還是來自於自己本身的特色。
石庭,禪學:龍安寺
記得第一回到訪二条城,天氣並不好,陽光努力的試著從大片的雲層中找到縫隙露臉,只是雲層實在太厚了,我與二条城的故事就是在有太陽但沒陽光的陰天中展開。典型桃山文化建築的二条城,最大的特色就在於那些金箔的裝飾,到現在我依然記得,先前旅行到仙台的「大崎八幡宮」時,同樣也是典型桃山文化建築的大崎八幡宮,那華麗的裝飾透過陽光照射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是如此的震撼!來到二条城時,本來以為還能再次感受到屬於桃山文化的視覺衝擊,可惜的是,天空不作美,甚至第二回再訪時,也是遇到陰天。少了陽光「加持」的二条城,讓視線不再只是停留在那些金箔裝飾的地方,反倒更能注意到其他細膩的雕刻作品,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如此,內心還是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見到被耀眼陽光照射下的二条城,以彌補內心那一點點美中不足的地方。
曹源池庭院是一座典型的池泉迴遊式庭園,向後方的嵐山與龜山借景,配合上庭園裡的岩山、白砂與數種不同的植物,讓庭園充滿了雅致,春夏秋冬四季所展現出的景色不一,各有各的特色與魅力。坐在方丈迴廊上頭往外望,就如同欣賞一幅畫工精美的水彩畫,美不勝收。據說天龍寺曾八次毀於戰亂中,唯獨曹源池庭院始終未受到波及,也為這座庭園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來到天龍寺除了參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曹源池庭院之外,像是大型歇山式建築的大方丈(住持住所)、大方丈內的雲龍圖、多寶殿等,也是參觀重點。
金閣寺正式的名稱為鹿苑寺,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作裝飾,故又稱為「金閣寺」。金閣寺是由室町幕府中,功業最輝煌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於一三九七年將原本為鐮倉時代西園寺家的宅邸改建成的政務中心,並改名為「北山殿」。足利義滿死後,其兒子足利義持遵照父親的遺願,勸請夢窗疏石禪師開山,將北山殿由原本的政務中心用途改建成禪寺,並以足利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
龍安寺的石庭設計,沒有運用一般常用的借景手法,庭院以低矮的土牆圍繞,土牆內混有油菜籽油,時間久了油脂會從牆的內部慢慢的滲出,使土牆些許的變形,造成獨特的造型。這座東西長約二十五公尺,南北寬約十公尺的石庭內,地上舖滿著象徵流水的白砂,並以五、二、三、二、三的組合,擺放著十五顆大小不一的石頭,簡單的造型卻富含了極大的禪意。據說不管站在哪個角度,所看到的石頭大都為十二至十四顆,永遠看不到十五顆石頭共存的畫面。有此一說,十五為月圓有圓滿的意思存在,只能看到十四顆石頭,是要提醒世人不該滿足眼前的現狀,圓滿是需要花一生的修行才有可能得到的,也使得每位到龍安寺參觀的遊客,總是喜歡數著石頭,看看自己是否已經達到「圓滿」的地步了。
京都最古老的神社:上賀茂神社
銀閣雖然沒有像金閣那麼的絢爛奪目,不過漆上黑漆的銀閣卻有一種內斂的感覺,與前方白砂勾勒出的銀沙灘和向月台,形成一種簡單的極致,這也是「東山文化」所追求的精髓所在。除此之外,銀閣寺的庭院也是一大重點,此庭院是足利義政仿效西芳寺庭園為藍圖所設計出來的,分為上下兩部份,下段是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池泉迴遊式庭園,上段則是枯山水庭園,銀閣寺的庭院造景可說是一次將兩種著名的庭園造景手法給呈現出來,在京都的寺院中相當少見。其他像是入口處進來那高聳樹林所組成的「銀閣寺垣」、日本最早書院建築的「東求堂」等,也都是前來銀閣寺參觀時值得留意的景點。銀閣寺的門票,也與金閣寺的門票一樣,設計成平安符咒的造型,入內蓋上朱印後,就成為一張貨真價實庇祐家內安全的平安符。
關於龍安寺的回憶,讓我印象相當深刻,記得來龍安寺的那天,正好是京都天氣最異常的一天,快三月底的京都,是個準備迎接櫻花盛開的季節,粉紅色的京都,一直以來都是旅人所追求的京都,該說我很幸運嗎?在準備迎接粉紅色京都的時節,竟然遇見了難得的三月雪。這場雪,讓雅致的京都,多了一些浪漫感,一點也不輸給櫻花盛開時的京都,柔和細緻的白雪紛紛落下,落在那片充滿著禪意的石庭上。這一天的京都,就在細雪紛飛與大太陽中交替上演著,我這輩子從來沒想過,除了能遇見「大陽雨」之外,還能遇到難得一見的「太陽雪」。
每回前往京都旅行時,都習慣入住靠近JR京都車站附近的青年旅館,原因很簡單,以京都車站為旅行交通中心,不管是搭乘公車、地鐵或轉乘火車去鄰近城市遊玩都相當方便。「便捷」大多時候是我旅行的一個重點,而西本願寺就位於JR京都車站附近,離我所投宿的青年旅館更是近在咫尺,或許是這個原因讓我走訪了數回西本願寺。只不過每次總是在當天行程走完後,抓緊僅剩的一些空檔時間,趕在關門前入內參觀,往往還沒仔細欣賞時就被迫離開;或是趁著一早散步到西本願寺,隨意的走走看看,便再次返回旅館,準備展開當日的行程。
清水寺的歷史相當的早,最早建於西元七九八年,建寺以來經歷過幾次大火的燒毀,現存的建築則是一六三三年由德川家光依照原本的建築手法重新修建。整座清水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位於本堂前,蓋在斷崖上、由一百三十九根木柱所組成,沒有用到任何一根釘子,只用卡榫的技術所完成的清水舞台。原先是在菩薩面前表演舞樂之用,故稱為舞台,之後還成為源義經(牛若丸)與弁慶搶大刀的歷史場景,甚至還發生了二百多人為求淨土往生而從清水舞台跳下去的自殺行為。會有這樣的舉動,主要是相傳曾經有位女子從清水舞台跳下去,卻受到觀音菩薩保護而毫髮未傷,因此造就了後人想要一跳清水舞台,尋求觀音菩薩的救贖,日本甚至還有一句話這樣說:「從清水舞台跳下去」(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下りる),用來比喻堅強的決心,破釜沉舟的心情。
除了枯山水石庭外,寺院內的「鏡容池庭園」則佈滿各式植物,是個散步的好地方。而位於石庭後方由水戶黃門奉獻的蹲踞(日本茶道用來淨手而設置的水缽),其似中國古錢的造型,中央有一個四方孔用來蓄水,四周並刻有以此正方型為中心,當成「口」字所寫的「吾唯知足」四個組合的字,禪意十足,也是參觀龍安寺不可錯和-圖-書過的景點。
第二回造訪上賀茂神社的日期,剛好遇到每月一回的手作市集,原本莊嚴的上賀茂神社突然熱鬧了起來,儘管天氣還略顯寒冷,人潮依然不停的湧入,手作包包、手工吊飾、娃娃、陶器、醃漬物……每個攤販總是擠滿人群,挑選著自己喜愛的物品。逛市集是最能體驗京都人的生活,是一種可以更加貼近京都的方法,如果厭倦了鳥居與五重塔,不妨刻意安排旅行的時間,感受這種道道地地的城市活動,一定能使旅程更加精彩。
三年前,第一次踏上京都旅行時,決定就算所有的景點都沒去,金閣寺說什麼也要前往,對於金閣寺我有一定的執著,甚至到了固執的地步,那是一種很深刻,卻不明顯的情感,就如同有一條看不見的線,緊緊在我與金閣寺之間,不停的拉扯著。猶記第一次看到金閣寺時,一種很不真實、很讓人感動的感覺,或許是年幼的回憶被翻攪出來,當時的自己才會如此的悸動。往後的三年裡,我又陸續拜訪京都數回,關於這個讓人評價相當兩極的景點,我還是選擇再次前往,就像是去找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但當我再次站在金閣寺前,感受到的卻是同樣的不真實,同樣的令人感動,那股悸動的感覺依舊如此明顯。或許,關於我與金閣寺的故事,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註定一輩子要這樣寫下去。
大政奉還:二条城
銀閣寺為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修建,足利義政是一位非常愛好風雅的將軍,日本的茶道、能劇、花道都是從這個時代開始蓬勃發展,在當時甚至還衍生了所謂的「東山文化」,而銀閣寺正是東山文化的代表建築,故又被稱為「東山殿」。當年的足利義政想要仿效祖父足利義滿的金閣寺,並在京都東山區興建銀閣寺。只是本來應該貼滿銀箔的銀閣,卻因為當時京都正陷入了應仁之亂,幕府財力大傷,最後並沒有貼上銀箔,只留下塗滿黑漆的「銀閣」。足利義政死後,後人根據他的遺願將東山殿改成禪寺,並以足利義政的法號更名為「慈照寺」。
東寺對於京都來說,有個相當重要的地位,東寺為平安京時期中唯一還留存下來的建築,依照陰陽五行風水所建造的平安京,當時東寺又名教王護國寺與西寺(西元九九零年因一場大火被摧毀),同樣為平安京的官寺,也是城內唯二的兩座寺院,共同守護平安京的朱雀(南方)方位。同時也因為東寺的存在,讓後代的人才可以正確畫出一千二百年前平安京的範圍地圖。
※票價:本堂+庭園600円
※票價:300円
一樣的感動:金閣寺
上賀茂神社本身除了有與下鴨神社共同舉行的葵祭之外,大大小小的祭典分佈在各個月份,其中最有特色的要屬每年九月九日所舉行的鳥相撲。相傳賀茂氏是神鳥八咫烏鴉的後裔,由小朋友打扮成烏鴉的相撲比賽,比賽前還會先學烏鴉跳舞,是上賀茂神社相當有特色的祭典。而每月第四個禮拜日所舉行期間限定的上賀茂手作市集,也是非常有人氣的活動,在上賀茂神社的境內,擺起了大大小小販賣手作物品的攤販,是喜歡手作物品的旅人不可錯過的活動,不妨前來一探究竟。
東施效顰:銀閣寺
※票價:500円
用東施效顰這句成語來形容銀閣寺,似乎有些不夠尊重,但是對我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或許這句成語很適合用來形容銀閣寺。
老實說,當我踏上宇治上神社後,第一個感覺是帶點失望。宇治上神社是這十七處被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中規模最小的一處,甚至是比一些沒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寺院還要來的小。這或許也是人們對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迷思,總覺得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一定是有著壯闊的景色或高大的建築。關於宇治上神社被登錄的理由,我在前文也有提到,就是它的「歷史價值」。歷史價值本來就不是從外觀就能一眼認同的東西,就如同羅馬的「古羅馬遺址」,殘破不堪的石垣、斷裂的石柱,連一座完整的建築都不存在,它的價值在於那些數千年的「石塊」上,所以我想宇治上神社或許也是同樣的道理。
※交通:在近鐵線「東寺」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除了西本願寺內幾處參觀重點以外,在這裡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傳說,相傳院內曾發生過兩次大火,大火發生時,御影堂前那棵巨大的銀杏樹枝頭卻突然的噴水,防止大火的延燒,如此不可思議的傳說,也成為西本願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
要前往醍醐寺的人,必須要有一顆堅定的心,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其實是有原因的。從京都地鐵醍醐站下車後,還需步行約二十五分鐘的路程才能抵達醍醐寺,雖然沿路的指標很清楚,但是沿途的景色就不像指標給人那麼大的信心。從醍醐站出站後沿著指標走,會先穿越一大片國宅建築,那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因為是住宅區的原因,所以沿路看不到行人,就算遇到了行人,可能也是從國宅裡牽著腳踏車準備出門採買的婦人,當地人的眼光投射在你身上時,有種「你是來找人的嗎?不然怎麼會來這裡」的疑問,讓你以為自己走錯路了,直到下一個指標又出現眼前。這段約二十五分鐘的路程,考驗著你是否有顆堅定的心。
我與金閣寺的回憶,從我小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在懵懂無知的國小時,「一休和尚」是我最喜歡看的一部卡通,裡面描述的時代背景正好是室町時期,有時劇情都會帶到金閣寺。當然,那時年幼的我,甚至連「京都」這兩個字都不曾停留在我腦海中,更別說長大後會有踏上金閣寺的那麼一天。
※票價:免費
春天來到仁和室,想當然美麗的御室櫻就是一大重點,但是在春天以外的仁和寺,其實也有很多地方值得一探究竟,首先是那座與南禪寺、知恩院並稱京都三大門之一的「二王門」。氣勢雄偉的二王門是踏進仁和寺前,首先映入眼簾的建築,建於江戶時代,門旁那兩尊木造的金剛力士像,氣勢逼人,似乎沒有受到年代久遠的影響而失去風采。至於從京都御所「紫宸殿」所移建過來的「金堂」,由德川家光捐獻所建造的高約三十七公尺的五重塔,靈寶館內多項被列為國寶的寺寶、御影堂、鐘樓等,也都是前來參觀仁和寺時不可錯過的景點。
龍安寺始建於一四五零年,為細川勝元所創建的寺院,曾在動亂中遭到焚毀,現在所見的模樣已經是一四八八年所重建的。起初,龍安寺的石庭名聲並不響亮,直到一九七五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日本時,曾經表示想要遊覽龍安寺的石庭,參觀後,女王對於石庭讚譽有佳,從此也讓龍安寺的石庭聲名大噪。在西方國家談到日本禪寺庭院時,甚至常以「石之龍安寺」為代表,意思是說如果談到京都寺院的石庭代表,首推龍安寺,可想而知龍安寺石庭的魅力所在。
歷史,是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登錄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共有十七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各分佈在京都市、宇治市與大津市。這十七處的寺院群,自然也成為探索京都上百間大小寺院的入門款,各有各自的特色,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