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雅致迷人的千年古都——京都
京都風情漫慢走
※票價:三十三間堂600円、常寂光寺300円
※鴨川在京都車站搭乘205號公車於「四条河原町」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交通:南禪寺在京都車站搭乘5號公車於「南禪寺、永觀堂道」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永觀堂在京都車站搭乘5號公車於「南禪寺、永觀堂道」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以緩慢的移動節奏穿梭在京都這座千年古都,沿途的景色很平凡,卻相當迷人。慢,在京都是一種學問,放慢腳步,搭上嵐電,你會發現:京都的慢,原來是這麼引人入勝。
※高瀨川在京都車站搭乘5號公車於「四条河原町」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每年十月二十二日所舉行的時代祭為平安神宮的年度盛事,一九八五年重建平安神宮時,不但是為了好好保留屬於平安神宮的建築格式、神苑等,其中還包含祭典,而時代就是由管理與保存平安神宮文化的「平安講社」所創建的。十月二十二日為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日子,將這天設定為時代祭舉行的日子,別具意義。
特色小神社:安井金比羅宮 V.S. 護王神社
這座高聳的高塔與京都很不協調的共存著,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小巷內,往往一抬頭就會被這龐然大物給驚醒。原來,我是千年之後的旅人,走在千年之前的古街,周遭的氛圍就這樣不停的被改變,時而現代、時而古老。京都塔是遠眺城市景色最佳的地方,喜歡在不同視野看城市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只是令人莞爾的是,想要遠眺這座千年古都的魅力,靠的卻是這座與城市格格不入的現代化高塔。
購物中心:新京極通 V.S. 四条通
※賀茂川在京都車站搭乘4號公車於「新葵橋」站下車步行即到
賞楓名所:南禪寺 V.S. 永觀堂
祇園祭:八坂神社
在安井金比羅宮祈求的方式也相當特別,先買一份代替自己的許願符,上頭寫著自己的名字與心願,一旁則有一個有洞的大石頭,如果是要祈求切斷惡緣,就拿著許願符從正面穿洞到背面;相反的,如果是要祈求良緣,則是拿著許願從背面穿越到正面,不管是求良緣或斷惡緣,做完這個動作後再把許願符貼在上頭,才算完成了整個儀式。從整個石洞上都貼滿許願符來看,就可知道多麼的靈驗,而這個貼滿許願符的石洞,遠遠一看就好像一顆頭髮蓬鬆的頭,十分有趣。
時代祭的活動從京都御苑出發,終點為平安神宮,總共約有二千多人參與其中,遊行隊伍長達兩公里,當時的發想是為了想重現每個時期在京都的生活與風俗,所以採用「時代行列」的形式。從明治維新時代、江戶、安土桃山、室町、吉野、鐮倉、藤原到延曆時代依序登場,就像是在讀日本的歷史一樣,從時代祭開始舉行的明治維新時期,慢慢的回到過去,故得名為「時代祭」。
在日本各地的天滿宮,境內都能看到神牛像,相傳是天神的使者(坐騎),所以只要摸摸神牛的雕像,再摸摸自己的頭,天神的聰明就能傳到自己的腦袋裡。京都的北野天滿宮貴為全國天滿宮的總本社,境內當然就有許多神牛像隱身在各個角落,有興趣的話,把這些神牛像全都找出來摸過一遍,或許這輩子就能一直金榜題名了。
「百鬼夜行」是日本很有名的傳說故事,相傳夏天的夜晚會出現百鬼百妖在街道上遊玩,而故事背景裡的那條街,就是一条通,也因為這個緣故,一条通又被稱為一条妖怪街。位在一条通上的大將軍八神社,則是平安時期恒武天皇建都時,為了防止鬼怪入侵與保衛王城而建的,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神社。
錦市場的起點還有一間錦天滿宮,由於位在市中心,使得小小的神社總是擠滿著人潮前來參拜,其中最著名的是錦天滿宮的鳥居。錦天滿宮的鳥居特別之處在於鳥居的兩側皆插入了民宅裡,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主要是當年京都街道重新規劃的時候,忘了將鳥居的寬度算進去。基於對神祇的尊敬,加上店家也都同意讓鳥居穿入自家的民居裡,便形成了現今的模樣,也意外的成為錦天滿宮的一大特色。
人氣河川:鴨川 V.S. 賀茂川
在京都,有兩間佔地不大的神社,不過卻總是吸引了為數眾多的遊客前來一探究竟。
位在方丈庭園旁那座作為前琵琶湖疏水道的拱型水橋「水路閣」,是明治時期京都相當重要的建築之一,作為琵琶湖的引水道,仿造羅馬的水道橋所建。紅磚砌成的水路閣,頗有歐洲的風味,如今雖然已經失去其真正功能,不過經過百年時光洗滌,原本色彩鮮豔的紅磚,也多了歷史洗鍊過的色彩,反倒成為南禪寺獨有的特別景觀。位在水路閣後方的南禪院,除了蘊含歷史意義,這裡也是整座南禪寺最佳的賞楓之地。曾作為龜山天皇離宮的南禪院,建於一二六四年,四周被濃密樹林給包圍住,形成幽靜的氛圍,裡面的庭院是由夢窗疏石禪師所設計,也是典型的池泉迴遊式庭園,秋季時節,紅葉漫天帶出了京都的詩情畫意,美麗的程度讓人感到如痴如醉。
隊伍會依當時時代的特色或著名的人物為主題展開遊行,從遊行的隊伍中也可以觀察到當時的服飾特色與著名人物,如同在看一本活的日本歷史教科書。有別於葵祭的傳統,祇園祭的熱鬧是一場相當寓教於樂的祭典。
平安神宮是一九八五年為了紀念遷都平安京一千一百年所建造的,用來供奉平安京時期的首位天皇「桓武天皇」與最後的天皇「孝明天皇」,建築採八分之五的比例重現平安都城,像是應天門與大極殿就是仿造平安都城重現的建築,綠瓦紅柱的對比色彩相當鮮明,配上滿地的白砂,帶點風雅的氣息。除了神宮外,正殿後方那片佔地約三點三公頃池泉迴遊式庭園的神苑,也是來到平安神宮時不可錯過的景點。相傳神苑是由明治昭和年間相當著名的園藝師小川治兵衛,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所精心打造設計出來的,除了一年四季皆可看到應景的花卉外,這裡也居住著許多珍貴的鳥禽類,值得駐足欣賞。
白川,是一條流經花見小路與白川通的小溪流,卻是最具京都風情的一個地段,石板道、木造的日式建築,夾道的垂柳與櫻花樹,偶爾還會撞見穿著和服女士或藝妓經過,是捕捉印象中京都風情的最佳地點。春天時節這裡也是京都知名的賞櫻名所,滿開的櫻花沿著白川畔綿延不絕,搭配上木造的建築,河水潺潺的流過,風吹起櫻花雪,飛舞的櫻花瓣落在石板道上,感受到的是春的氣息,也是典型的日式風情。但對我來說,我卻獨愛夏日傍晚時刻的白川,少了賞櫻的人潮喧囂,這裡更加的迷人!兩旁的柳樹隨風搖曳,夕陽的餘暉灑落在石板道上,點起燈火的料理亭,將古老木造的房舍換上新裝,沒有櫻花飄落的白川也很有味道。白川的存在,將屬於京都的古老襯托的更加美麗。
賀茂川與高野川交接匯流成鴨川的三角地帶,形成一處沙洲地形,也造就了賀茂川成為京都人夏日消暑的好去處。夏天時總可以看到許多只穿著一條泳褲的小朋友在一旁戲水、抓魚,而大人也受不了炎熱的天氣,捲起褲管將雙腳浸在透涼的賀茂川水裡消暑。如果說,在鴨川上,我找到了不曾有的優雅感,那麼在賀茂川上,我想我和圖書找回消失已久的童趣感,兩條京都最有人氣的河川,各有其特色,值得一一走訪。
三十三間堂,這座有著與京都相同雅致名字的寺院,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因本堂內樑柱與樑柱之間的間隔數為三十三間,因此得名為三十三間堂。堂內安置了一尊觀音座像以及一千尊千手觀音立像,總計一千零一尊的觀音像;另外還有四大天王、二十八部眾以及雷神與風神守護著觀音。寺院裡這一千零一尊的觀音像並非同一時期的作品,一二四九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三十三間堂部份的建築與佛像,現存的一千零一尊觀音像分別為平安時期的作品,共計一百二十四尊。鐮倉時期重建的作品八百七十六尊與室町時期的作品一尊,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平安時期的觀音像表情充滿著寫實感,而鐮倉時期重建的觀音像表情則是多了一份溫和感。
千年古都孕育出來的不單單只是歷史悠久的寺院,還有許多屬於京都特有的風情。除了春櫻、夏綠、秋楓、冬梅這種季節限定的美景之外,京都的人氣小路、河川,甚至是佔地不大卻擁有超高人氣的小神社等,都是不可錯過的著名景點,現在,就跟著我來一探究竟吧。
酷熱的夏日京都,能坐在鴨川畔旁,耳裡聽川流石濺聲,嘴裡品嚐精緻的懷石料理,偶爾吹來的悶熱夏風,伴隨著皎潔的明月,屬於京都雅致的風情,似乎就是如此。只不過這樣的享受,需要大把的銀子,一些較有名氣的店家,吃上一餐動輒都是上萬日圓,而且有錢還不一定吃得到,因為夏日限定的鴨川納涼席料理,可是相當的搶手,很容易就客滿了。
※哲學之道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公車於「銀閣寺道」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
在南禪寺除了這些自然景觀外,也有好幾處建築值得一訪。首先是南禪寺的「三門」,樓高22公尺,與仁和寺、知恩院並稱京都三大門之一,是由藤堂高虎為了弔慰在大阪夏之陣一戰中犧牲的將士所建。高大的木造三門氣勢雄偉,從三門上望出去所見的景色更是引人入勝,只要花500円便能欣賞絕佳美景。除了三門,南禪寺的「方丈庭園」也是來到南禪寺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南禪寺的方丈庭園由大小兩個方丈所組成,小方丈庭園可以欣賞到狩野探幽知名的隔扇畫「水吞之虎」;而大方丈庭園則被認為是江戶初期的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作。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5號公車於「四条河原町」站下車即到
對我來說,京都是一座水造的城市,除了前文介紹過的賀茂川與鴨川,流經嵐山地區的保津川與桂川,替嵐山的美神來一筆;流經洛北的貴船川與鞍馬川,讓貴船與鞍馬地區,因水而增添了雅致的氣息。除了這些大川大水之外,流經城市角落的小河川,是屬於城市的浪漫,京都,就是這樣一座由大河小川建構出的浪漫城市,在水一方,是屬於京都的節奏,也是京都最迷人的浪漫。在此要介紹白川、高瀨川兩條流域面積不大,卻是最具京都風情的小河川。
風情小河川:白川 V.S. 高瀨川
哲學之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季節限定的景點,沒有櫻花的哲學之道,就像是一條普通的水渠道小徑,這個答案的確讓人無法反駁。沒有樱花的哲學之道,似乎真的少了些什麼,連兩旁的店家也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不過對我來說,沒有櫻花的哲學之道,想當然也不會有大批的觀光客,沿著小徑走有幾間小寺院、神社,甚至是路邊突然出現的野貓,都是美景。那是一種很放鬆、很舒服的感覺,沒有櫻花的哲學之道,同樣也能帶走滿滿的美好回憶。
※白川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公車於「祇園」站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
這座有著醒目鋼骨結構的京都車站,落成於一九九七年,是一棟高十一層樓的複合式車站。車站內不但有百貨公司、飯店、超市、地下街、名產店之外,甚至還有劇場、美術館、空中展望花園等設施,是座兼具交通、娛樂、購物於一身的車站。雖然車站本身的設計與這座城市的傳統無法融合,但不可諱言的,這座複合式的車站已成為每位到京都旅行的人必訪景點之一。
屬於京都的成份,以四季為主要原料,以色彩為主要配料,五分之三的古老,五分之二的現代,一點點浪漫,一點點喧囂,這是我眼中,屬於京都的成份。
關於安倍晴明的神奇事蹟,是否有被誇大或真實的存在著,無人可知,在當時的年代裡,人的壽命平均為四十歲,但是安倍晴明卻活到八十五歲才去世,整整多了一倍的壽命。不管安倍晴明的傳奇事蹟是否屬實,在那個年代活到八十五歲才過世,或許就是一種傳說。
賞梅名所:北野天滿宮
如果要說京都最有人氣的河川,我想非「鴨川」莫屬。鴨川為賀茂川與高野川在下鴨神社前,如同一個「Y」字型,由兩條河川匯流而成。鴨川流經京都的心臟,也經京都最熱鬧的四条,佔盡了「地利」之便,每到傍晚時分,總是可以看到許多人依坐在鴨川的兩旁,有些是情話綿綿的戀人,有些是談天說地的三五好友,也有的是帶著一本書,靜靜享受閱讀之樂的人,各自佔據一方,自成一格。很少看到有一座城市的河川,可以構築出如此美麗的畫面,看來老天特別的獨愛京都,給她如此優雅的氣息,就連河川都一樣。
走在這條長約四百公尺的錦市場裡,陣陣的香味總是不間斷的撲鼻而來,每間店舖的店員總是笑容滿面,展現出京都人的活力。市場是認識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走訪一趟錦市場,除了可以滿足口腹之慾,或許,你將看到更生活化的京都樣貌。
棋盤式整齊筆直的道路,是「平安京」的特色,但同樣是整齊筆直的四条通,如今卻連一點平安京的味道都嗅不出來。在四条通與河原町的交叉口,匯集數間大型的百貨公司與購物商場,是京都最熱鬧的區域之一。沿著四条通走,除了有數間百貨公司,這裡同時也是京都的商貿中心,現代化的高樓四處林立,兩旁店家櫛比鱗次,其他像是新京極通、錦市場等特色街區也在一旁的街巷裡。若說四条通是京都最時尚高級的黃金地段,我想不會有任何人舉手反對。如果你已經看膩了那些為數眾多、看也看不完的京都寺院,來一趟四条通,或許可以有重回「現代」的感覺。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公車於「祇園」站下車即到
嵐電除了是旅行洛西地區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之外,春天時嵐電行經「鳴滝站」到「半多野站」這個區間,還可以看到滿滿的櫻花。在這短短約二百公尺的路線,兩旁種植了約七十棵的染井吉野櫻,搭上嵐電穿越這條櫻花隧道,有種闖入仙境的感覺,保證永生難忘。
除了祇園造這個特色,在八坂神社裡還有七個不可思議的傳說,分別為從不結蜘蛛網,就算下雨也不會留下雨水痕跡的「西門樓」;位在正殿下方有個可以通往東寺、神泉苑及龍宮的「龍穴」;正殿入口由東邊的柱子向西邊拍手會發出回音的「龍吼」;舞殿東邊相傳已有近一千年歷史的舊石燈籠「忠盛燈籠」;大神宮那顆岩石根達到地球中心的「二見岩」;正殿東邊美御前社前面的泉水,據說將泉水滴兩三滴在臉上就會變美的「美容水」;神社東北方日吉社正前方的大樹旁,每到夜晚便會哭泣的「夜啼石」hetubook.com.com等。屬於八坂神社的七大不可思議的地方,也是遊客前來時可以一探究竟的地方。
賞櫻名所:哲學之道 V.S. 京都御苑
※晴明神社在京都車站搭乘9號公車於「一条戻り橋」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5號公車於「四条河原町」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我覺得地面電車一直以來都是城市最美的交通工具,它的速度不快,但也是因為它的慢才顯得如此的迷人,尤其是在京都這樣傳統的城市裡。
大將軍八神社之所以人氣很旺,與這條妖怪街有關,現在的一条通商店街,充份的利用了這個題材,每間位在商店街上的店舖門前,都會擺放「百鬼夜行」裡的妖怪。這些妖怪的妝扮還會與該店家本身販賣的商品有關,形成一種特別又有趣的景色,像是魚店的人魚妖怪,麵包店前有著兩片土司的天狗、學生制服店前穿著學生制服的一目小僧等,充份的將「百鬼夜行」的情形表現出來。而佈滿「妖怪」的一条通,所有的妖怪在大將軍八神社前就結束了,好像當年建造大將軍八神社的用意一樣,將這些妖怪阻擋在王城之外。
關於神社的印象,多半停留在祈求家內安全、財源滾滾、事業高升、學業進步,這些很八股、卻很實用的願望,但是千萬不要小看京都神社分類的細膩度,護王神社就是一例。
位在先斗町的街巷裡,除了有許多道地的「京料理」外,其中更不乏許多高級料理亭,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夏日限定的「納涼席(川床)料理」。三面環山的京都,是個典型的盆地地形,每到夏日總是高溫伴隨著高溼的氣候,風雅的京都富商早在江戶時代時,就懂得利用依山傍水的鴨川畔架起高高的棚架,並在上頭擺滿了料理,用來接待這些商人的貴賓,進而演變成現今的形態,也成為京都夏日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京都御苑指的就是京都御所前的那片廣大的廣場,這座東西寬約七百公尺,南北長約一千三百公尺,總面積約六十三萬頃,種植了約五萬棵的各類植物,當然也少不了春天的嬌客櫻花的蹤影。位在京都御所西北角的「近衛跡處」有約三十棵的枝垂櫻,春天到來,就成為整個京都御苑中最美麗的一景。隨風搖曳的枝垂櫻帶點嬌柔的美感,比起大朵盛開的吉野櫻,我想我更愛枝垂櫻的嬌柔吧。春天的京都御苑除了可以看到盛開的櫻花,在蛤御門旁還有一大片的桃花樹林,桃花齊開時,景色同樣美不勝收。下回春天到京都賞櫻時,千萬別忘了將京都御苑納入其中。
位在葵橋與賀茂橋中間的河面上,有著一排跨越賀茂川的踏腳石,這些踏腳石以長方型的形狀為主,其中還穿插了烏龜與鳥造型的踏腳石塊,讓河川瞬間生動了不少。在這裡總是可以看到許多人踏著踏腳石塊,穿梭在賀茂川上頭玩耍。我來到賀茂川時,河水尚淺,依循著踏腳石塊的方向前進,如同小時候玩的「跳房子」遊戲,「蹦、蹦、蹦」的就跳到對岸去,不一會兒又「蹦、蹦、蹦」的跳了回來,十分有趣。
若說到佔地廣大的南禪寺,那麼就要先從院內的南禪院說起。鐮倉時期的龜山天皇,有回來到了南禪寺的現址,發現這裡風光明媚、景色宜人,於是決定在此建立自己的離宮「南禪院」。之後龜山天皇皈依佛門於此離宮出家,兩年後再捐出離宮作為禪寺,經過不斷的擴建,成為現在所見的南禪寺。由於存在著皇室這層的關係,南禪寺於一三三五年被定位為京都五山之首,一三七七年更躍升為日本禪宗最高寺院。
我自己則是喜愛夏日的鴨川,夏日的京都往往伴隨著炎熱的高溫,毒辣的陽光毫不留情的打在身上,街上的每個人總是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拿著手帕,拼命的與京都的夏日對抗。但是,每當傍晚太陽西下時,京都的悶熱就好似消失一樣,微微的涼風迎面而來,此時的鴨川也搖身一變成為京都最受歡迎的地方。鴨川旁的納涼席燈火通明延伸到山的那一頭,人聲鼎沸的喧鬧聲陣陣傳來,好不熱鬧;而鴨川河堤的兩旁也聚集了許多人潮,川風微微的吹拂而來,大家人手一瓶啤酒或飲料,試圖將屬於京都夏日的悶熱一飲而下,讓白天的暑氣全消,這也是我熱愛夏日鴨川的理由,因為可以體驗到屬於京都迷人的夜晚。
※交通:安井金比羅宮在京都車站搭乘206號公車於「東山安井」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護王神社在地鐵烏丸線「丸太町」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先斗町在京都車站搭乘5號公車於「四条河原町」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京都這座城市之所以迷人,除了延續千年的雅致氛圍,隨處可見的世界文化遺產級的寺院、神社,還擁有數不清的大小寺院、神社,而這些數不清的小神社、寺院,也成為我如此眷戀京都的理由。
除了隨處可見的五芒星符號外,在這小小的神社境內,也充滿著許多傳說的故事,像是神社境內有一口名為「晴明井」的井水,同樣有著五芒星狀,據說有療傷平氣的功效;而銅製的「厄除桃」則為神社的幸運物之一,傳說祈願者只要撫摸它,便能消災解厄;至於神社前方那座仿造一條橋所建的小型一條橋,傳聞為安倍晴明用來封鎖守護靈與通往靈界的入口。
永觀堂除了是著名的賞楓名所外,在永觀堂裡的阿彌陀堂還供奉一尊「回望阿彌陀佛像」。正常的佛像臉都是朝著正面,但位在永觀堂阿彌陀堂內的阿彌陀佛像,卻是將頭往左轉九十度,臉朝著左後方看去。傳說當年永觀律師在修行時,總是繞行著阿彌陀佛像念經作課,有一天永觀律師依照平常的方式作早課時,阿彌陀佛突然走下來跟著永觀律師走,永觀律師發現後嚇了一跳並停下腳步,這時阿彌陀佛像就往後看並念了一句「永観遅し」(永觀太慢了),而佛像就呈現這個姿勢一直被保存到現今。回望阿彌陀佛像是永觀堂的另一個特色,十分少見,也成為觀光客在賞楓季節之外前來的理由之一。
在南禪寺廣大的寺院內,隨處可見高大的樹木穿梭其中,充滿了靜謐的美感,很適合花上半天的時間,靜靜的享受這處讓龜山天皇也著迷的景色。春天時,櫻花點點散落在南禪寺的各個角落;夏天時,躲在高大的樹木群下,鮮翠綠葉遮蔽了陽光,悶熱的夏風也轉變成微涼的微風,是個避暑的好去處;秋天時,南禪寺裡的楓樹爭相轉紅,紅葉渲染整座南禪寺,火紅的楓葉染紅了南禪寺的天空,楓紅與古剎交織出屬於南禪寺季節限定美景,格外迷人。
屬於京都的夜晚印象,我想大部份的人都停留在那條人聲鼎沸的先斗町上,細窄的巷弄、石板鋪成的道路、木造的老房舍、火紅的料理亭燈籠、喧鬧的人聲……這是京都最迷人的夜晚印象,而造就了這幅迷人景致的則是位在一旁的高瀨川。在陸運還未發達的那個年代,人工開鑿的高瀨川,穩定的水量成為水運的主要卸貨碼頭,進而帶動了先斗町的繁榮,物換星移,高瀨川的熱鬧也因為陸運的發展而沒落。卸下運輸功能的高瀨川,卻成為城市最美麗的角落,沿著高瀨川散步,當年熱鬧的氛圍似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川水靜靜的流過,小橋一座一座的橫跨於高瀨川上,突然有種在威尼斯旅行時的相同悸動感。如果說威尼斯的小橋、運河充滿著浪漫的氛圍,那麼高瀨川的小橋、運河則瀰漫著屬於京都獨特的雅致氣息。兩座八竿子也碰不上邊的城市,卻因為小橋、運河交織出來的景色,在我腦海中重疊記憶。
相較於以料理為主的先斗町,https://www.hetubook.com.com花見小路似乎更得觀光客的喜愛,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花見小路上比較容易遇到外出獻藝的藝妓身影,所以走在其中,總是可以看到許多外國人拿著單眼相機站在某個街角埋伏,等待藝妓的出現。與先斗町一樣,在花見小路的兩旁也可見到商家、酒館櫛比鱗次的排列,當然也少不了許多高級的料理亭。而位在花見小路與白川南通相交之處,則是整條花見小路中最迷人的地段,除了石板道路外,還有白川流經,搭配兩旁柳樹夾道,周圍的木造茶屋、料理亭,組成了「京味」十足的街景,也是體驗京都風情不可錯過的小路之一。
京都有三大著名的祭典,分別為葵祭、祇園祭與時代祭,前文介紹過葵祭是由上賀茂神社與下鴨神社所共同舉辦的祭典,而祇園祭則是由與祇園只有一路之隔的八坂神社所舉行的祭典。
位在嵯峨野的常寂光寺是一座佔地不大的寺院,就連漆上釉黑的入門口也只能用小巧來形容,山門則是儉僕的茅草頂,沿山而建的陡坡長梯是通往本殿的參道。本殿則是移建自伏見城的客殿,本殿外的庭院,為典型的日式風格庭院,很難想像這麼一座儉樸的寺院,在秋季楓紅時節卻是京都最讓人驚豔的一角。
如果你是為了櫻花而到京都,我想在你的行程清單上一定會有「哲學之道」這個景點。
神苑總共分為東苑、中苑、西苑、南苑四個區域,東苑以「鳳池子」為中心,上面有一座橋殿「泰平閣」,站在泰平閣上可以欣賞到盛開的花朵與倒映在池面上的美景;中苑以大量的花菖蒲及燕子花聞名,以數個圓柱排列組成的臥龍橋,也是中苑的一大特色;西苑則是可欣賞到以「白虎池」為中心的池泉迴遊式庭院而聞名;南苑以紅枝垂櫻著名,春天時節紅枝垂櫻盛開時,臨水的樹枝迎風搖曳,如同女性般的嬌媚,使人動容。神苑的這四個區域景色各有千秋,唯一相同的地方在於那令人感到驚豔的美麗景致。
全長一百二十公尺的本堂,以中間高三公尺的千手觀音為中心,左右兩旁一字排開各有五百尊的千手觀音立像,這樣的場景無法透過照片或文字感受,唯有親臨現場才能見識到「驚豔」的震撼感。徐志摩曾說過「數大便是美」,但在三十三間堂的我,卻輕易的推翻這個說詞。踏入三十三間堂的本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千尊的千手觀音立像,以十尊為一列,總共一百列朝著本堂的那一頭無限延伸,每尊千手觀音的高度約一個人高。走在本堂內,昏暗的燈光讓空間充滿著安詳的味道。整座本堂非常的狹長,遠方的路就像沒有終點一樣,不需要言語、文字,每走一步「感動」就越深,因為當下的氛圍使然,數大真的不一定只有美,在三十三間堂內,我發現了大原來也能使人感動,使人驚豔。
如果說南禪寺的楓紅美在撼動人心的壯麗,那麼永觀堂的楓紅,我想就是華麗的絢爛吧。永觀堂裡種植了上百株以上的楓樹,遍及整座寺院範圍內,這座平日鮮少人會前來拜訪的小寺院,到了深秋時節,搖身一變成為全京都最熱門的景點之一。楓紅時節走在永觀堂裡,放眼望去都是火紅的楓樹,色彩絢爛到令人瞠目結舌,火紅的楓林倒影在庭院裡的池塘上,似夢似幻的美感,讓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實的楓紅,哪些又是水波倒映出來的影像。永觀堂在楓紅時節還有夜間參拜,經過特殊設計的燈光,將永觀堂的紅葉照射的更加綺麗醉人,也難怪永觀堂在賞楓期間的門票會漲價,果然有其道理存在。
現代感的京都:京都車站與京都塔
京都的色彩是這座城市主要的配料,很難想像,一座城市會有如此多變的顏色,而變得更加迷人。紙傘的紅是京都的紅,簡單的傘骨線條,卻輕易牽引出京都紅的高雅;木造寺院的褐,是京都的褐,千年的歷史,讓這些木頭多了份驕傲;金閣寺的金,是京都的金,很搶眼,卻不搶戲;楓葉的綠,是京都的綠,綠的讓人驚豔;斜陽的黃,是京都的黃,柔和的陽光,就如同這座城市一樣的溫柔;櫻花的粉紅,是京都的粉紅,飛舞的櫻花雪,飄落在每位旅人的心深處;旅人影子的黑,是京都的黑,每位旅人都是過客,但是,每位旅人卻都忘了將心帶走。
一開始會前來護王神社主要是為了參觀京都唯一一處狛豬,沒想到卻陰錯陽差發現了護王神社是用來守護足部與腰部安全的神社。用雙腳走遍城市角落的旅行方式是我的習慣,我想我很需要祈求足部安全,從此護王神社也就成為我到京都旅行時必訪的神社之一。
※大將軍八神社在京都車站搭乘205號公車於「大將軍」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位在京都的地面電車,正式的名稱為京福電鐵,由於一頭連結著嵐山,故又稱為「嵐電」。嵐電總共有兩條路線,一條為嵐山本線,另一條則是在嵐山本線的「帷子ノ辻」站分叉出去的北野線。兩條路線加起來共有二十一站,其中不乏著名的觀光景點,像是「嵐山站」的嵐山、「御室仁和寺站」的仁和寺、「龍安寺站」的龍安寺、「妙心寺站」的妙心寺、「等持院站」的等待院、「北野白梅町站」的北野天滿宮、「太秦廣隆寺站」的廣隆寺、東映太秦映畫村等,是遊覽洛西著名景點,除了公車之外最方便的一種交通工具。只要花500円購買一張嵐電一日券,就能輕鬆的遊覽洛西各個著名的景點,是一種最物超所值的旅行方式。
※京都御苑在地鐵烏丸號於「今出川」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
人氣小路:先斗町 V.S. 花見小路
現在有許多遊客因為這條「妖怪街」而前來參觀,位在妖怪街終點的大將軍八神社,也順理成章的成為遊客的終點,使得前來神社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如果你來到京都旅行,千萬不要錯過一条通商店街,來此感受妖怪的魅力。
河川一向是城市最美麗的景色,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母親一樣,是孕育城市發展的根本。人類逐水而居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河川同時也是最貼近當地居民的生活場所,不帶有一絲的觀光化,這也是我熱愛京都河川的理由。我愛沿著開闊河道旁的河岸散步,所見的景色,或許是慢跑,或許是溜狗,一切都是如此的生活化,讓我能藉著在河岸旁散步,虛榮的將自己暫時偽裝成京都的一份子。
※交通:在JR「嵯峨嵐山」站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
驚豔的寺院:三十三間堂 V.S. 常寂光寺
大家都知道京都的櫻花、楓紅很有名,但是卻鮮少人知道,在京都其實也可以看到大片、且美麗程度並不輸櫻花與楓紅的梅花,賞梅名所的地點就在北野天滿宮。
護王神社位在京都御所蛤御門前,是一座用來祈求足腰健康的神社,保佑雙腳與腰部的健康,十分特別,也十分有趣。護王神社還有另一個更特別的地方,就是守護神社的竟然不是狛犬而是狛豬。相傳護王神社的主祭神和氣清麻呂有一回從京都前往宇佐的途中遭遇災難,此時突然出現了三百隻靈豬為其解圍,因此祭祀和氣清麻呂的護王神社,才由狛豬守護神社。
※票價:京都塔770円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1號公車於「北野天滿宮前」站下車即到
京都廚房:錦市場
對我來說不管是安井金比羅宮或護王神社都十分有魅力,不需要華麗的建築,或佔地廣大的寺院範圍,小巧細緻,沒有過多觀光客的喧囂,在京都的各個角落裡還擁有許多這樣
hetubook.com.com的小神社,等待著你,或是我的發現。
有京都廚房美稱的錦市場,是一條長約四百公尺的商店街,裡面約有一百三十間店舖,販賣著各種生鮮食材、醃漬物、京野菜、熟食,其中不乏創業多年的老店或排隊的人氣名店,不但是京都市民採買的好去處,同時也是許多觀光客必定走訪的景點之一。
散步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一轉角一巷弄看見的可能都是小巧的神社寺院,祈求的內容千奇百怪無奇不有,探索這些小神社,也成為我在京都旅行時最常做的一件事。除了前文介紹過兩間總是擠滿觀光客的超人氣小神社之外,在此介紹安井金比羅宮、護王神社兩間特色小神社,雖然看不到觀光客的蹤跡,卻是十分有特色。如果厭倦了京都旅行的固定模式,不妨學學我,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特色小神社。
秋季的常寂光寺是如此的迷人,在其他季節也同樣令人著迷,我在初春時期到訪,沿著長長的陡坡長梯登上本殿,視野頓時開闊了起來。從山上眺望,嵯峨野地區一覽無礙,天氣好時,遠方的比叡山、大文字山同樣盡收眼底。常寂光寺建築樸實低調,山徑林木蒼天,散步其中有種悠然的寂靜。初春時節的常寂光寺沒有隆冬的白雪,沒有秋末的楓紅,沒有盛夏的常綠,卻有股幽幽然的氣息,有種萬物皆從零開始的體悟。站在本殿前我輕閉起雙眼,腦海中閃過常寂光寺四季的景色,所有的美景皆從這個時節開始。我不貪婪一次就要飽覽四季的景色,暗自的許下,盛夏、秋末、隆冬時節,我將再訪這座讓人驚豔的常寂光寺。
京都的四季是這座城市主要的原料,春櫻、夏綠、秋楓、冬雪,每個季節都應該來上一回,感受這座千年古都不同的面貌。春天的京都,是櫻花的故事,滿開的櫻花妝點每個角落,風吹起的是片片的櫻花雪,將春天的京都渲染成一片粉紅世界,讓旅人陶醉於這座如夢似幻的城市;夏天的京都,是那一抹綠的故事,人潮喧鬧卻沒有春櫻與秋楓時節的過度,帶點寂靜卻沒有隆冬時節的孤寂,一點點吵雜、一點點悶熱,用啤酒為夏日的京都乾一杯吧;秋天的京都,是楓紅的故事,火紅的楓葉將京都的天際線染紅,透光的楓紅撒落在雅致的京都,遠山、小巷、寺院、轉角,每個角落都藏著屬於秋日京都的限定美景;冬天的京都,是白雪的故事,下在千年古都的雪,帶點浪漫的氛圍,為京都換上銀白新裝,也帶來了一份輕柔的美感。
京都,一座比東京還老、比奈良還年輕的城市,這座千年的古都蘊藏著濃厚的雅致,如同一位公主,一舉一顰都是如此的迷人!京都到底包含了什麼成份,讓旅人不停的造訪,只為再見一眼?
※票價:安井金比羅宮院內免費、繪馬館500円
除了哲學之道這個名聲響亮的賞櫻景點以外,在京都其實還有許多必推的賞櫻地點,像是円山公園、嵐山、二条城、清水寺等。在這裡我要介紹一個比較少人推薦,但一樣有著美麗櫻花的景點,那就是京都御苑。
※票價:南禪寺院內免費,三門、方丈庭園各500円,南禪院300円;永觀堂院內免費、諸堂600円,賞楓期間1000円,夜間參拜600円
介紹完春季限定的京都賞櫻名所後,當然也少不了秋季限定的京都賞楓名所。如同櫻花一樣,想在京都看到美麗的楓紅,也有許多地方可以選擇,像是位在洛西地區的嵐山、高雄的神護寺或京都車站後方的東福寺等,都是京都一等一的賞楓名所。由於京都可以欣賞到漫天楓紅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就介紹兩處位在洛東地區的賞楓名所。
首先,從先斗町開始說起。先斗町是一條相當窄小的街巷,寬度只有一台汽車的大小,在水運極為發達的那個年代,鴨川因地利之便成為京都最熱鬧的一個地方。但由於鴨川為天然的河川,流水量的不穩定造成運輸上的一些困擾,於是京都人便在鴨川旁另外再開鑿一條人工運河,也就是現在的高瀨川。流水量穩定的人工運河,進一步的帶來了人潮與繁榮,使得高瀨川貨物堆積場附近聚集許多的商店、酒館,以船客與船夫為服務對象,先斗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直到現在,雖然水運已經沒落,失去運送功能的高瀨川,如今也成為一條寧靜的小溪,但屬於先斗町的熱鬧夜晚,到現在還是每晚持續上演著。
八坂神社根據記載早在西元六五六年就已經存在了,原名為祇園社或感神院,隨著明治維新時期所頒布的神佛分離政策後,才改名為八坂神社,位在京都的八坂神社是日本全國三千多間八坂神社的總本社。八坂神社的建築格式也是獨樹一格的「祇園造」,所謂的祇園造指的是正殿的「神殿」與「拜殿」雖然為兩棟不同的建築,但卻是以同一個屋頂涵蓋的建築樣式,形成八坂神社的一個特色。
新京極通是一條有頂棚遮蔽的商店街,長約五百五十公尺,北起三条通,南接四条通,聚集了約三百多家各式各樣的店家。「京極」一詞原為京城外緣區域的意思,平安京時期京都設有東西兩邊的界限,分別為「東京極大路」與「西京極大路」,豐臣秀吉時代改造了京都,便將洛中的一些小型寺院強制遷移到現今的寺町通上。由於寺町通上聚集許多寺院,往來的香客變多了,也使得這個區域的商業活動熱絡起來。一八七二年京都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便開始徵收一些寺院的土地,於寺町通的東邊規劃一條新的商店街,也就是現今的新京極通商店街。
※交通: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公車於「京都會館美術館前」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位在京都車站前方的京都塔,建於一九六四年,總高一百三十一公尺,在塔高一百公尺處設有展望台,是遠眺京都最好的地方之一。下方作為京都塔基座的京都塔大樓,共有地下三層與地上九層,地下三層為大浴池,地下二層為長途巴士公車站,地下一層至地上四層則為百貨商場、美食街、書店等,地上五層至九層為京都塔飯店的客房,是一棟食、衣、住、行都具備的複合式大樓。
北野天滿宮供奉的是日本的學問之神「管原道真」,有點類似台灣的「文昌帝君」,可祈求學業進步。位在京都的北野天滿宮與福岡的太宰府天滿宮,同為日本天滿宮的總本社,由於管原道真非常的喜歡梅花,所在北野天滿宮裡隨處可見梅花樹的蹤影。除此之外,西側還有座梅苑,裡面種植了約二千株的梅花,每年的二月二十五日甚至還會舉行梅花祭,在梅花林裡舉辦茶會紀念「天神」,天 神一詞為京都人習慣用來稱呼管原道真的說法。
悶熱的夏日,看著參加祭典的人員個個都是滿頭大汗,揮汗如雨卻甘之如飴,屬於京都的夏日,就從熱鬧的祇園祭正式展開。
在京都,除了鴨川的人氣很高以外,另外還有一條河川同樣值得推薦,那就是鴨川的「父親」:賀茂川。賀茂川並不像鴨川一樣佔盡了「地利」的優勢,位在洛北的賀茂川,通常都是走訪京都植物園、上賀茂神社或下鴨神社時才會順便一訪的河川。或許在賀茂川上看不到屬於鴨川那種優雅的感覺,但在賀茂川上也有著鴨川沒有的景色:一排橫跨賀茂川的踏腳石。
北野天滿宮除了是每年冬季京都賞梅的好去處之外,每月的二十五日都有「緣日」(類似廟會)的活動。每當這個期間限定的活動到來,天滿宮周邊便會擺滿各式各樣的地攤,除了有日本廟會常見的小遊和圖書戲,如撈金魚、釣水球、射擊遊戲等,當然少不了販賣熱食的攤販,像是炒麵、章魚燒、烤肉、烤玉米等,最特別的地方還有販賣一些生鮮蔬果、乾貨、二手古董、雜物、衣服、日常用品等,就如同一場小型的嘉年華會,熱鬧不已。
所謂的哲學之道指的是從銀閣寺到若王子橋,這條長約兩公里的步道。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年京都大學的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總愛在此一面思索哲理,一面散步,並於一九七二年正式命名為「哲學之道」。哲學之道一旁還有琵琶湖疏水的分流道流經,水渠道、小橋與小徑所構築出來的景色,搭配沿途夾道種滿的染井吉野櫻,春天綻放時刻,風一吹,櫻花飛舞漫天,美不勝收。在這裡的櫻花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關雪櫻」,原因是這些櫻花原來是日本繪畫大師橋本關雪所栽培的,後來橋本夫人將這些櫻花贈送給京都,並種植於此,因此又稱為「關雪櫻」。
在這座千年古都裡,卻擁有一座現代感十足的車站,諷刺的是那座現代化的車站,卻是連結各地前來京都的入口,所有旅人在京都皆在此展開。除此之外,座落在京都車站前那座紅白色彩所組成的現代高塔「京都塔」,同樣的也與這座城市格格不入。
※花見小路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公車於「祇園」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位在祇園南邊一條偏僻小巷內的安井金比羅宮,沒有金閣寺的金碧輝煌,也沒有清水寺美到令人窒息的木造老建築,甚至參觀期間遇到了許多結伴前來的年輕女子,來此祈求良緣斬惡緣,卻怎麼等也等不到與我同為外國觀光客身份的遊客前來。這樣的小神社就如同京都的小小秘密基地,散落在各個角落,靜靜等待旅人的發現。
※交通:三十三間堂在京都車站搭乘100號公車於「三十三間堂前」站下車即到;常寂光寺在京都車站搭乘28號公車於「嵯峨小學前」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首先要介紹的是安井金比羅宮,這是一間祈求切斷惡緣、結良緣而聞名的小神社,舊稱為藤寺,相傳平安時代末期的崇德天皇相當喜 愛這裡,甚至將此地作為寵妃的住所。保元之亂後,崇德天皇被流放到四國香川縣,最後死在四國,寵妃得知此事後便在藤寺掛起了崇德 天皇親手所畫的自畫像為他祈福,之後崇德天皇也成為安井金比羅宮的主祭神之一。由於崇德天皇生前慘遭流放,被迫與愛人離別至死,深深的明白這種痛苦,因此崇德天皇成為祭神之後,就以保佑相愛的情人與為人排除戀愛障礙而聞名,特別是斬斷被不愛的人糾纏或另一半劈腿的爛桃花,據說特別有效。
京都,成份
時代祭:平安神宮
「驚豔」用在京都這座千年古都,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不過當我旅行這兩座寺院時,感受到的確是眼睛為之一亮的震撼感。這兩座寺院也為雅致的京都增添些許的火花,而有了不一樣的面貌。
超人氣小神社:晴明神社 V.S. 大將軍八神社
錦市場是一個有頂棚的傳統市場,與日本其他地區的傳統市場一樣,總是保持的相當乾淨且沒有異味,就像是在逛商店街的感覺。由於錦市場是京都人日常生活中採買的市場,所以可以吃到許多道地的京料理或特色小吃,吃不起高級料理亭的人,這裡或許就是一個最好的替代方案,像是許多人推薦的三木雞卵、豆乳甜甜圈、豆乳霜淇淋等,甚至是京都最著名的醃漬物,都是必吃的美食。
常寂光寺可說是京都屈指可數的賞楓名所之一,楓紅時節總是擠滿人潮。常寂光寺的迷人之處,為楓樹生長在陡坡長梯的參道兩旁,沿著參道前行,就如同踏入一條紅葉隧道。倘佯在楓紅的世界裡,除了楓紅之外,常寂光寺還可以看到鮮黃的銀杏葉,楓紅與杏黃所交織出的秋季景色,也成為這裡季節限定的美景。
復古地面電車:嵐電
位在南禪寺旁的永觀堂,從別稱「紅葉的永觀堂」來看,就知道這裡也是京都知名的賞楓名所之一,佔地雖然沒有南禪寺來的大,不過景色同樣迷人。永觀堂最早建於西元八五三年,原本是一間私設的寺院,建寺十年後才由當時的清和天皇賜名該院為「禪林寺」,成為正式被公認的寺院。直到第七代住持永觀律師於禪林寺設立了「藥王院」用來救濟病人,受到信徒的擁戴便將禪林寺改名為永觀堂,直到現今。
關於京都的印象,大家或許都停留在古老的神社、千年的寺院、木造的平房、百年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的千年京都也被迫有了些許的改變。前文介紹過的京都車站與京都塔,就是與京都傳統格格不入的產物,當大批的觀光客湧入時,京都也被迫發展出數個超現代化的購物逛街商圈。這些商圈大多都集中在四条附近,也讓這個區域成為京都最繁華、時尚的商店街。
屬於京都三大著名的祭典,一年四季依序登場,從春末的葵祭到盛夏的祇園祭,最後一個登場的便是秋末的時代祭,而平安神宮就是舉行時代祭的發源地。
晴明神社就如同神社的名字一樣,是用來祭祀平安京時期法力最強的陰陽師:安倍晴明。關於「陰陽師」的故事,近年來因為小說與電影的帶動下,意外的使安倍晴明「爆紅」,也讓許多遊客如同追星一樣,來到京都時,說什麼也一定要前來晴明神社走走看看。由安倍晴明舊居所改建的晴明神社,建於一零零七年,由一条天皇親自下令建造,由此可知,安倍晴明當時在皇室的地位非凡。走在晴明神社裡,處處可以看到五芒星的標誌,這是屬於安倍晴明的符號,五芒星象徵陰陽道的五行,如同一種咒印,具有封鬼鎮魔的神秘效力。
如今的新京極通已經成為京都重要的商業區,販賣著各式各樣的物品,應有盡有,相當適合想採買紀念品與名產的旅人。近年來新京極通也多了許多飲食店與流行雜貨、服飾店進駐,因此除了觀光客之外,也吸引許多當地人前來逛街、購物。除此之外,以新京極通為中心平行延伸出去的小街巷,則是聚集許多傳統的老舖,如書店、和菓子店、古董店等,形成不同的商區特色,也滿足了不同族群的客層可以在這裡盡情的採購。
先斗町與花見小路都是古京都時期最有名的花街,到現在還保存著那種濃厚的氣息。如果想要體驗屬於京都老味道的感覺,我想來到先斗町或花見小路,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傍晚時分,偶爾還會遇到出外獻藝的藝妓,穿梭在由石塊舖成的石板路上,小步急行仍不失其優雅的藝妓,也成為這些小路上最美麗的景色。
當然,關於八坂神社的重頭戲,就是每年七月一日開始舉行為期一個月的祇園祭。祇園祭起源於西元八六九年,當年京都發生瘟疫,居民為了消除瘟疫便將八坂神社裡的神像移出,以山鉾(類似台灣的神轎)繞行京都市區以達消災解厄而流傳下來的一個傳統祭典,也成為京都夏日最重要的慶典。為期一個月的祇園祭,整個祭典的最高潮為七月十四日到十六日的宵山與七月十七日的山鉾遊行。所謂的宵山就有點像是台灣的夜市,這時的四条通會變成步行者天國(行人專用),兩旁擺滿了攤位,隨處可見穿著浴衣的人,充滿濃厚日本夏日慶典的味道,似乎是在為山鉾遊行所展開的前夜祭。山鉾遊行是整個祇園祭的最高潮,裝飾華麗的山鉾隨著祭典上的囃子聲(日本的一種傳統笛子)遊行於京都的街頭,每年總是吸引了數十萬人前來參加,也成為京都三大祭典中最熱鬧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