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最親密的陌生人

作者:哈蘭.科本
最親密的陌生人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推薦序 回憶的重量會殺人

推薦序 回憶的重量會殺人

在哈蘭.科本以《第四十三個祕密》重回台灣推理書市後,接著的《原諒》和即將出版的新書《最親密的陌生人》,都讓台灣讀者看到了不同於「米隆.博利塔」系列小說的新境界,讓讀者得以欣賞哈蘭.科本擅長的「昔日幽靈」模式——即人們所謂的「今日之果乃昨日之因」和「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講白了就是,人生中總是有跑不掉的事,甚至只是無心過失也要付出代價。在哈蘭.科本的心中,果報不論好壞,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命運,而且是很公平和_圖_書的。不過,他的每本書還是有著不一樣的主軸,《第四十三個祕密》是主打「該來的還是逃不掉」;《原諒》則是「有私心的正義非正義」,至於這本《最親密的陌生人》整個主軸就在討論「自以為是的善意」。當然,哈蘭.科本還是再度展現了他個人最為擅長的懸疑筆調,栩栩如生地利用三個主要角色的人生路線交錯,把一件剛發生的失蹤案和十多年前的案件串連了起來,最後揭開了所有事情的真相。
杜鵑窩人和_圖_書
其實一直有許多讀者會感到納悶,為什麼推理或懸疑小說的這個回憶的模式會歷久不衰呢?毛姆在九十一歲高齡自殺前曾說過:「回憶的重量會殺人。」憶苦思甜說來容易,實際上回憶的滋味卻是苦澀遠多於甜蜜,就像《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裡面,李國修的那句名台詞:「記性好的人,活得比較痛苦。」記憶有時就像是一再重複的教訓,銘刻於心中的印象一定是當時的失敗,就算有甜蜜的回憶也很短和*圖*書暫,刻骨難忘的往往都是痛苦。而且心靈一旦受了傷,要治好已是難事,更別提記憶會把那逐漸結痂的心一而枵,再而三地掰開,任其淌血。我們常常會勸別人或告訴自己「凡事要放下」,但是放下是說來容易做來難的。一般說來,生理上的傷害是幾個月乃至幾年就有機會痊癒,但是心理受的傷卻只會不斷的迸裂流血,不易結疤癒合。因此,在精神醫學上,自殺常常會發生在憂鬱症快要治癒的時候,也就是當人清醒之後,回憶前塵往事,只是更加絕望,因此乾脆選擇一m.hetubook.com.com死了之。精神科的醫護人員都知道,黎明之前的黑暗最難熬,深究其原因就在於「回憶的重量會殺人」!

哈蘭.科本的作品一直在透過這個模式,一方面揭開過去未解決案件所留下的謎團,同時也把現在發生的問題和延續至今暴發的後遣症一口氣解決。這是許多偵探推理或懸疑小說愛用的模式,很多人也都反覆鑽研此一模式,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哈蘭.科本用得最好,因為它能夠在已經固定的模式之中,放入不同的主題而讓故事更有變化,進而推陳出新和_圖_書。好比在本書以及之前的《第四十三個祕密》、《原諒》,科本都給了一個看似「Happy Ending」的結局,但其中卻潛藏著不可知的未來,畢竟人生就像電影《回到未來》結尾那般,主角所面對的未來依然是一片空白。《最親密的陌生人》的結尾呈現了一個風波過後、雨過天晴的場景,但骨子裡卻暗示讀者明天究竟是風是雨,還很難說呢?讓人看完了最後一頁非但不能安心,反而更替主角擔心了,哈蘭.科本真是會折磨人!
本篇作者為資深推理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