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路上談
破壞.建設
一九六九.十.十
一向,我喜歡讀中國近代史。有時,也執筆寫寫介紹革命事蹟的小文。可是,自從中共文化大革命和香港五月暴動以後,我便絕少提及革命、烈士、愛國等名詞,這只因為它們都被污蔑了!
破壞是很容易的,我們不必急著去幹。沒有正確目標而破壞,更是愚笨得可以的行為。
想當年和-圖-書,國族正在風雨飄搖中,一群志士深深了解「國之不保,何以為家」的道理,於是,抛家捨命,朝著「救國救種」的大目標跑。他們也扔炸彈,也搞革命,但始終沒有離開過這目標。有些用腦汁,有些用自己的鮮血,為歷時二十多年的革命史、添上一頁又一頁。終於,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滿淸總算推翻了,中華民國建立,似乎,「列m.hetubook•com•com强環逼,亡國滅種」的悲劇也同時宣告閉幕。我們會不只一次的為這個日子歡呼,我們曾不只一次的感謝志士們賜予中國新生命,但回首六十年家國,我們也不只一次的哀痛,因為:中國從一九一一年開始,就由一個悲劇跑進另一個悲劇中。
現在,是個反叛的年代。「從事破壞」 倒像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許多人都不放過「破壞」的機會,希hetubook.com.com望憑著「破壞」證明自己的確幹了點「事」,但回頭看看五十八年來的中國遭遇,我們委實該冷靜的想想,我們還欠幹甚麼?沒有建設計劃之前,徒然破壞,便換來了中華民族的病骨支離,無數同胞顛沛飢寒、血淚和流,不盡的遊子翹首北望,老死他鄉,這敎訓還不夠慘痛麼?
「……多不知此為必要之事,途放棄責任,失卻天職,致使革命事業,只能收破壞之功,
和*圖*書而不能成建設之業,故其結果不過僅得一中華民國之名也。悲乎!」
就為祖國留一把精良種子吧!珍重,珍重!
際此國慶紀念,在慶祝之餘,讓我們翻開「孫文學說」,孫先生對國人忽視「建設」的嗟歎吧!
如果,我們還年青,我們還愛國,就在今天北向哭罷,拭乾眼淚,努力建設——首先建立自己:包括學問、思想、品格,再求建立新制度、新秩序。
其實,國父孫逸仙先生早就看和-圖-書清楚,只求破壞與摧毀,是往另一悲劇裡鑽的重要關鍵,因此他苦口婆心地向國人提醒:「先有了一種建設的計劃,然後去做破壞的事,這就是革命的意義。」但可惜,破壞總是輕而易舉,而建設卻行之維艱,如此,人們便全向輕易的路上擠,建設反而留下一片空白。這樣一來,當舊的東西被破壞以後,因為沒有新建設補上去,突然間,便出現空檔,凌空那能起架?於是,站不穩的悲劇就無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