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作者:達琳.史威勒 羅恩.史托伯格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chapter 3 沒有完美父母,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不求完美,學會釋放壓力

chapter 3 沒有完美父母,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拋開愧疚感,學習傾聽和放鬆

我永遠不會忘記與一個兩歲幼兒的媽媽第三次諮商的經驗。她和丈夫應該共同教養女兒,但第三次諮商時,她的先生遲到了三十分鐘,所以,我針對她個人諮商了三十分鐘。因為連續一個星期睡眠不足(她的女兒還沒有睡過夜),她顯得非常脆弱,諮商才開始五分鐘,她便透露有時自己想放下手機,開車到很遠的地方。說完這個祕密後,她看起來很慚愧。在我告訴她,這是父母常有的念頭後,她才繼續述說之前從沒告訴別人的明顯產後憂鬱症。
她說,她應該珍惜與女兒相處的時光;而她因為沒有像每個朋友所描述的「幸福感」,而責備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一年後,雖然她憂鬱的情緒消失了,卻仍滿懷愧疚。她說,對於自己曾想要遠離女兒的想法而感到內疚,所以她開始過度補償女兒,對她的限制相當地少,而這也是她和丈夫意見不合的原因——她實在太愧疚了,不忍心對女兒太嚴格。
——達琳博士

不求完美,學會釋放壓力

從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壓力便轟然降臨。這可能是你這輩子第一次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害怕犯錯的恐懼感從沒那麼明顯過,家人、朋友,甚至雜貨店遇到的陌生人給你的育兒建議與意見,都讓你覺得有壓力。我們將此稱為壓力陷阱的開始。
許多新手父母會因此誤以為別人都知道該怎麼教養孩子,所以,當他們因為照顧孩子而睡不飽,或是感覺無助又挫折時,會不敢讓人知道自己的疑慮或錯誤。他們會擔心如果承認自己的錯誤,其他父母會認為他們不稱職。更糟的是,這樣好像就等於承認自己根本沒資格當父母!
就個人而言,我們認為,如果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談論育兒時所犯的錯誤,效果會更好。
時時刻刻追求完美,不只會讓父母心生不安與內疚,也會影響孩子。
你可能會想,他們知道的一定比你多,如果你沒好好利用每項建議,就不算為寶寶竭盡全力。於是,完美比賽就此展開——你開始用不同的角度來看所有事情。你不僅會開始注意餐館、商店、社交場合裡的父母,也會被針對新手父母所設m•hetubook.com.com計的廣告和媒體所吸引,你快被所有遇到的人提供你的建議和故事給淹沒。或者,你可能認為只是去參加朋友的生日會,可是一旦大家聽說(或看到)你快要有孩子了,你就會聽到許多意見,也許從新生兒護理到青少年教養都有,例如,「你現在就應該幫寶寶註冊幼兒園了,不然所有教閱讀的幼兒園可能都要額滿了」。接下來,就是永無止境的建議。
在孩子聽出父母擔憂或是質疑自己的決定時,會將其內化,而這會影響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你可以看到父母如何為孩子「做準備」,讓孩子以為犯錯一事是可以避免的,也難怪孩子不願意做決定。父母可能會以為孩子的不情願只是缺乏動力,但事實上卻可能是恐懼——對於後悔的恐懼。
當我載兒子去幼兒園時,有位媽媽笑著跟我打招呼:「別靠得太近,因為早上太忙,我居然忘了刷牙。」

別讓孩子活在「追求完美」的陰影下

——達琳博士和-圖-書
知道其他父母也到處奔波,忘了基本的事情,讓我鬆了一口氣。而這位媽媽現在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從懷孕開始,成千上萬本書都告訴你要有完美的飲食習慣,也有專門念給胎兒聽的書,或是如何減輕壓力,讓發育中的胎兒有個平靜的體驗,甚至是如何培養胎兒喜愛音樂等等。但是,這如何做到?
不要隱藏你的擔憂,去傾聽別人的煩惱,這樣可以平常心去對待孩子,才不會心懷內疚。
承認育兒是種挑戰,會讓父母在育兒時,以更加開放與誠實的態度來面對考驗和磨難。
首先,孩子會透過父母的言語,學習到犯錯時的焦慮感——這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側聽到父母的談話。例如,六歲的冠宇聽到媽媽談論他的足球成績;或是,八歲的雅惠聽到父母談論姊姊和老師所發生的問題。他們聽得出父母的擔憂,也聽得父母的抱怨。例如,孩子可能會聽到父母在閒聊時,提起他們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選擇:「我應該讓宗翰四歲時就開始學棒球,現在他已經六歲,落後太多了。」或是「我要寫信確定宥翔二年級的導師是李老師,因為林老師真的沒辦法讓學生做好升上三年級的準備,我不想讓宥翔的成績因此落後。」
這兩個學生都因為自己對活動所做的決定而感到擔心,他們都認為自己不知道怎樣做才「對」。這讓他們無法去嘗試新事物,而且都在事後後悔。在臨床上,我們也常常看到有家庭與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
聽到這些事情後,孩子會將一切內化在心裡,但是,他們的身心發展其實還不足以應付所聽到的事情,他們只聽得出父母言語中對做了「錯誤」選擇所產生的焦慮感,並將其解讀為「一步錯,全盤皆輸」——宥翔的導師如果不是李老師的話,就沒辦法做好升上三年級的準備;宗翰沒從四年級就開始學棒球,所以怎樣都成不了一個優秀的棒球員。這可能會導致兒童和青少年不願去承諾任何事,或是做決定。但是,萬一他們所做的選擇是錯的呢?萬和_圖_書一他們改變心意了呢?

身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觀察到父母追求完美,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還有一位母親說,她女兒對於課外活動經常改變心意。她想參加學校的演出,但是報名的最後一天卻因為懷疑自己,而不去報名了。幾天後,她又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她也想加入學校樂隊,卻因為所有學生要在特定的一天在老師面前演奏,讓她再次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想加入,但事後又後悔了。她還說,如果沒辦法通過的話,會感覺很差。
——羅恩博士
於是,這些父母便盡力去找尋現有的文獻與媒體上的育兒資訊。可惜的是,雖然這些資源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卻少了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告訴新手父母:「出錯了,不要緊。」或是「如果你今天因為太忙或太累,沒照著書上的建議做,不用擔心,第二天,你可以重新開始。」書上的理想世界與真實人生不同——人一定會犯錯,不過,這不要緊。https://www.hetubook.com.com
提醒自己,所有父母都對自己的育兒方法有疑慮。找個你可以傾訴或交流的對象,就知道大多數父母都有同樣的感受。

此外,如果父母很幸運地有一群夥伴可以分享自己的不安全感,就不會一味地追求完美。例如,有天早上發生了一件事,讓我非常欣慰:

一個八歲男孩的母親告訴我,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兒子告訴她,他想打球,但是到了球隊要報名時,他卻改變了心意。然而,當賽季開始後,他又告訴母親,他真希望當時報名了。

教養idea/有些事情,大人了解就好

某些決定不讓孩子參與,是很重要的——,孩子最好不要聽到父母批評自己的老師、教練、朋友等等。因為聽到這些討論的過程,可能會讓孩子認為指出別人的缺點是沒有關係的,這也會讓他們對自己可能會有的缺點感到不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