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作者:達琳.史威勒 羅恩.史托伯格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chapter 7 正確引導,別怕孩子滑手機 收發簡訊,有利也有弊

chapter 7 正確引導,別怕孩子滑手機

收發簡訊,有利也有弊


簡訊是資訊時代的一種文化現象,而智慧型手機則讓發送簡訊變得更容易,所以,青少年時常毫不考慮就把簡訊發送出去。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發送簡訊相當容易,有百分之四十七的受訪者可以閉著眼睛傳簡訊,這一點和青少年的衝動性相當契合。
簡訊的即時性,也是使用縮寫或短語的原因(例如,「81」是「再見」)。以前因為訊息輸入很困難,需要在小鍵盤上按下多個按鍵,而且字數限於一百六十個字母以內,所以使用縮寫情有可原。但現在鍵盤有全部的字母可選,也可以自動選字,青少年用縮語是因為打出完整的字需要太長的時間。
每當孩子們面對面聚在一起,才有機會練習溝通的藝術。正如我們相信練習棒球,可以讓你棒球打得更好;也相信練習溝通,可以讓你更善於溝通。
父母常問到關於傳送簡訊的問題,我們最喜歡的問題如下:
此外,簡訊送出時,寄送人可能認為只有對方會讀到這則訊息。然而,青少年通常會與他人共享訊息,所以還有其他人會讀到這則簡訊。因此,孩子不跟別人直接溝通,反而每天送出上百則簡訊,如此一來,便無法練習讀懂別人的心理,也沒辦法做出適當的反應。
據估計,青少年有四分之一的簡訊是在課https://www•hetubook•com•com堂上發送的。也就是說,學生會因為傳訊息而分心,所以沒有上到課。而且,他們在容易和朋友用口語溝通的地方,還是選擇傳訊息。他們沒辦法等到課後或課間休息時間,再跟朋友分享想法,而想要馬上發表自己的想法或評論。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雖然女孩試著發送許多簡訊,男孩還是沒回訊息。於是,她慌張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因為不知道男友是不是還喜歡她,或是想跟她分手。
男孩:不知。
——達琳博士
因為傳訊息看不到對方的臉部表情和反應(其中可能包括傷害、憤怒、尷尬或悲傷等情緒),用詞可能會更大膽、更不體貼,這又會引來另一波用詞強烈的回覆,而誤解也會讓情緒變得更加強烈。此外,看似平凡的意見也可能會造成衝突,而傷了彼此間的感情。
當然,傳簡訊也算得上是溝通,有什麼大不了的?重點是,要記得文字不是我們溝通的唯一途徑,在使用的同時,也要解讀肢體語言、臉部表情、手勢、姿勢和音質、音準、速度、音量。
身為心理治療師,https://www.hetubook.com.com我們時常看到青少年間的衝突,都是因為簡訊所衍生的,而這更可能造成對衝動回覆的誤解。如果是私人簡訊的話,用詞會更肆無忌憚——起初可能只是平凡無奇的對話,之後卻因為一句話被曲解,不問清楚對方的言下之意,就馬上衝動地回覆了。

教養idea/鼓勵孩子面對面溝通,不要只傳簡訊

簡訊在某些情況下很方便,例如,要快速回答是或否,幾個字就讓人知道你會遲到幾分鐘。雖然使用簡訊很快就能知道當下有誰可以聊天,但是,很多青少年卻用簡訊「溝通」了幾個小時。因此,查看孩子透過文字溝通、電話溝通,或是面對面溝通三者之間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鼓勵孩子盡量面對面和朋友溝通,因為這可以讓他們做基本練習。如果你看到孩子和一個住在附近的朋友來回發送簡訊,可建議孩子邀請那位朋友到家裡來玩,也可以讓孩子騎自行車或步行去那位朋友家玩。

女孩:我只想見ㄋ。
對於發展中的青少年而言,與他人互動、能有效地表達想法或觀念和圖書,是最基本的技巧。事實上,我們已在第六章中指出,老師們認為這是成功學生應有的技巧之一。透過溝通,顯然可以讓孩子與同儕、老師、雇主及父母的關係更好。

教養idea/重要事項應採取更好的討論方式

我們知道孩子們無可避免會傳訊息,因此,要像引導他們書面溝通或口語溝通一樣地指導他們傳送訊息:

家規最好包括「重要事項應該直接面對面說,不要傳簡訊」。例如,如果孩子想要晚一點回家,或想邀請朋友到家裡來、想請求父母同意某件事,都不適合傳簡訊。也就是說,兒童與青少年傳簡訊邀請別人跟他約會或參加正式場合、傳簡訊討論私人情感,都是不恰當的。此外,傳簡訊向雇主請病假或是辭職,也是不恰當的。

一個十幾歲女孩給我看她男友傳給她的簡訊:
——達琳博士
基於多種原因,簡訊合乎了即時滿足世代的渴求。發個簡單的訊息給別人,的確有些好處。
最後,男孩回了簡訊:「放輕鬆點,到底怎麼了。」原來他和父母去吃飯了,不知道女孩後來發了那麼多簡訊給他。但女孩卻因為他沒回簡訊,所以做了許多不正確的假設。我問女孩:「為什麼不直接打電話給他」她卻說:「那會很尷尬。」www.hetubook.com•com
男孩:沒。
一個小時後,她又發了簡訊給他,說如果他想的話,可以帶朋友來,以及她很後悔。
女孩:ㄋ可以叫朋友今晚不要來嗎,
女孩:你在生我的氣嗎
大多數人會根據談話的對象發言,因為在跟別人交談時,我們可以看到對方,並藉此判斷如何溝通才適當。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內容、背景、言語的冒犯程度,通常是配合談話對象的。例如,你所交往女孩的哥哥就在附近,你可能就不會說她的壞話。
「我的孩子一個月傳送一萬則、甚至兩萬則簡訊,這樣沒關係嗎?」
(沒有反應)

直接溝通比簡訊對話有助人際社交


女孩:真的?
回想一下,我們提過青少年一個月可以傳一萬則簡訊,其中的人際互動少之又少。而且,在每天hetubook.com.com發送上百則訊息的同時,也錯失了許多機會。
男友:我覺ㄉ我們不該再交往la,學校見ok?
當你與某人通電話時,你可以使用許多溝通技巧,因為你所聽到的不只是文字,也包括說話的模式和流暢。
然而,簡訊中沒有這種非文字的反饋機會,電子郵件也沒有;換句話說,只看簡訊,通常很難掌握對方的語氣和心情。傳簡訊的人可能會繼續傳他認為有趣或是挖苦的內容,這對人際關係顯然有害,且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而對於培養生活技能也沒有任何幫助。
如同前面的例子,孩子什麼事都傳簡訊——戀愛、分手、告訴大家他們覺得無聊、分享他們的社交活動、公布每個進入他們衝動大腦的想法。簡訊已經成為很多人首選的溝通方式,甚至還會對坐在身旁的人傳訊息。以下是一份可的統計數據:
在電話中,你能聽得出對方的憤怒、猶豫、讚美、挖苦、信心或調情;在與人面對面說話時,你可以看出或猜出他們臉部表情的意思。如果你做了一項評論,對方瞪大眼睛,看起來很生氣或走開,你馬上就了解,這些非言語的反應表示你的評論不受好評,就算是再怎麼不人情世故的人,也會得到暗示,不再提起同一個話題。

文字訊息容易被誤解,不可不謹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