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作者:達琳.史威勒 羅恩.史托伯格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chapter 8 翻轉科技帶來的麻煩 社交網路影響大,不可忽視!

chapter 8 翻轉科技帶來的麻煩

社交網路影響大,不可忽視!

社交網路沒隱私,親子都須謹慎

父母:你想去打個招呼嗎?
現今,透過網站和社交媒體,例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Instagram、Tumblr、Snapchat、Pinterest,就能輕易地與人互動。你或許認為這都是青少年在使用的,但是,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有百分之九十的三年級學生會上網,也就是說,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有上網的風險。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罪犯和偷窺者也可能正在看你是不是暴露他們所能利用的脆弱之處。基於以上種種令人不安的原因,當今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教導孩子在網路上張貼訊息之前,必須先仔細思考。
不過,要注意網路上的事情都發生得很快,衝動反應和訊息發布一直都有,然而一旦張貼出來,就可能永遠存在;即使你後來刪除它,也沒辦法掌控誰看到了它,或是會用它來做些什麼(例如,截圖)。有些名人會在網路上張貼一些敏感話題,雖然被他們的經紀人看到以後,會迅速刪除,但卻已經太遲了,因為只要一公布,訊息就不受他們控制了。同樣的事情也時常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他們會利用社交網站來發洩衝動情緒和分享對事物的經驗。以下是一個十四歲女孩在網站上張貼的內容:
由此看來,「朋友」的概念變得很模糊,那可能只是一個認識的人,或者,只是一個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名字。
雖然這只是一個例子,但我們還可以舉出許https://m•hetubook•com.com多類似的例子。現在很多兒童與青少年根本沒辦法按捺自己的衝動,仔細思考自己在網路上張貼的內容是否恰當。甚至,他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所張貼的內容會被多少人看到。況且,能看到這些內容的不只是同儕,還有很多人會在網路上收集他人的資料:像是廣告商會根據你所張貼的內容,來決定要賣什麼東西給你;雇主也會看你張貼的內容,來評估你是否夠專業,或是值不值得信賴;社交網路也在收集你的照片,在需要時可以使用,並且還不需要經過你的許可。
人們對於如何使用這些社交網站、適用什麼規則,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問親友是怎麼使用社交網路的,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會跟詢問的人數一樣多,因為每個人使用的方法都不同。
社交網路上的訊息很類似簡訊,有很大的機會產生誤解,因為人們期待立即得到答案、得到接收訊息者的反應,在沒有取得完整資訊之前,就產生了情緒。
然而,這麼做卻誤用了這項溝通工具,因為社交網站上的文章大多脫離現實,且所更新的資料或照片,並不能反應一個人的真實狀態。如此一來,一個人呈現在社交網路上的個人資料和活動,就像是真人秀節目,雖然主角是素人,但他們的所做所言都是為了觀眾。如果他們看到朋友在網站上發表說要去參加派對,而他們卻沒有受邀,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受歡迎。例如我們常聽到這樣的事:「每個人都受邀參加晚會,只有我沒有。」但事實上,這也許和*圖*書只是個三人的小聚會,但社交網站上的訊息傳播會看起來像是「每個人」都參加了,即使只是被人標注在訊息上。
許多青少年和年輕人會使用社交網站來查看朋友的活動(拿他們來和自己比較),傳達他們的日常感受、公開自己的活動給他人看、交新朋友。社交網路在許多方面成了個人社交、感情狀態的衡量方式,就像第六章所討論的學業分級被拿來當作衡量智能的方法一樣。
對這一世代而言,網路上有大量的朋友和追隨者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人們將此當作一種身分的象徵——他們希望在網路上看起來有很多朋友,這讓他們顯得很受歡迎。
社交媒體的使用範圍,從與朋友、家人保持聯絡,到職業網路、追星都有。社交網站以最簡單的形式提供了許多樂趣,也是與人保持聯絡的好方式,甚至可以張貼資訊,例如,派對邀請函或是特殊公告等等。但是,在社交媒體合乎兒童與青少年的即時滿足感時,也讓他們面臨了個資被盜,甚至是更糟的風險、情況。

社交網站上的「朋友」,不等於真正的朋友

教養idea/和孩子一起使用社群網站

當你認為孩子要有自己的第一個社交網站時,有些事你應該考慮去做:

*如果孩子正在使用社群網站,例如,推特、臉書、Instagram、Tumblr,你也應該使用。這樣你就可以熟悉這些網站,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俗話說「無知便是福」,並不適用在這個情況。

*不論孩子幾歲,你都應該要有他們的網路帳號、密碼,以及管理權限。你必須定期檢查,並確定密碼沒有被修改或更新。有了這兩項資料,你就可以瀏覽整個帳戶,並根據孩子的使用方式,在某些重要時刻進行檢討,調整他們的上網行為。

*首先,選擇網路選項中安全級別最高的一個,因為這都是確保孩子與人互動、分享多少個人資料的保障措施。

*不管孩子年紀多大,甚至可能讓他們覺得不舒服,都要讓孩子加你為好友。請記住,社交網路上沒有隱私,但孩子會因為你也是網站的會員,而更仔細地思考他們所發布的內容。

*確定孩子在張貼任何資料前,會先得到你的許可。因為這麼做,你可以先看看他們衝動張貼的內容是否恰當,以免為時已晚。而且,採用這個方法後,孩子會更了解你的限制程度。當你認為孩子已經證明自己可以做出適當的選擇,便可降低對他們所張貼內容的干預,給他們多一些責任感。

許多學校會父母免費開設社群網站安全課程,這是很好的資訊來源。不過,重要的是,每隔幾個月就會有新的社群網站出現,父母要隨時了解、跟進。

和*圖*書
另一個原因是,很多人需要有更多社交網路上的朋友和事物來立即填補他們的空閒時間。因為社交網路上有一大群不同背景的朋友,在你張貼訊息後,很容易就能得到反應。如果m.hetubook.com•com有人在臉書上更新狀態或張貼照片,他可能會不斷地查看臉書,看看誰有評論或是按「讚」。如果沒得到他想要的反應,便會影響他對自我的社交認可。例如,一個十幾歲的女孩說:「我張貼了兩次,靜怡都沒有評論,我想她一定在生我的氣。」這女孩從來沒想過要打電話給靜怡,或直接去問她、和她私下聊聊,她只是根據社交網站上所提供的非事實與誤導性訊息,而得出現實生活中的結論。她因為朋友沒有馬上回覆,便對自己認為應該要發生的事情做出立即性的衝動回應和假設。像這樣讓社交網路來管理真實生活的模式,變得相當普遍。這個對電子世界慣性地連結,讓孩子更習慣脫離人群。
孩子:嘿,這個男生是我臉書好友之一。
孩子:不用,我們不算是真的朋友,我其實並不認識他,我們只是臉書上的朋友。
社交網路被納入大多數孩子的舒適圈中,因為它是電子的、刺|激的、直接的,且容易的。他們也喜歡不用實際與人交談、不用為了出門而梳妝打扮,只要坐在沙發上,就可以做得到。
而另一個因為社交網站所產生的誤解,是朋友的數量,以及追蹤自己網頁的人數。當青少年談論他在社交網站上遇到的一個朋友時,往往那個朋友的朋友之中,也可能有這個青少年所認識的人,而他們也會和這些人交談:
「給那些假裝是我朋友的人:如果你不是我真正的朋友,而且你知道這一點,就應該將我從朋友列表中刪除,因為就算你不做,我也會這樣做!」
當天晚上,那個女孩收到她兩個朋友的簡https://www.hetubook.com.com訊,問她過得好嗎?並表達她們是她真正的朋友。不過,隔天上學時,她卻在網路上說朋友迴避她,而且還有人擺出討厭的表情。事情發生後,只有兩個人有反應,但是她在網路上的四百位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卻都看到了。

教養idea/智慧使用社交網路

如果你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變得很依賴社交網路,那麼,你就需要找到方法來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

社交網路在設定見面的時間、地點,或是讓自己跟上朋友正在做的事情,相當地方便。如果社交網路成為人際關係的必需品或是基礎,我們會建議父母引導孩子遠離這個媒體。

你每天可能只需要十到十五分鐘來查看所有的社交網站,因此,可考慮以每天十五分鐘為一個合理的出發點,讓孩子使用社交網路;也可以讓孩子透過參加活動,與他人互動,來爭取用手機或電腦參與社交網路的時間。如此一來,既能達到現實上的面對面互動,也可以在網路人際關係上取得平衡。

對即時滿足的世代而言,以這樣的方式獲取訊息,很容易決速做出毫無根據的結論,在下結論前沒什麼證據,也沒機會交談或詢問相關情況。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罪犯和偷窺者也可能正在看你是不是暴露他們所能利用的脆弱之處。基於以上種種令人不安的原因,當今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教導孩子在網路上張貼訊息之前,必須先仔細思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