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日韓越三國的漢字
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在百年前、曾是遠東通用的國際文字。北至朝鮮、南至馬來、越南,東至琉球、日本,都通行漢字。到了十九世紀,歐洲殖民勢力跨進遠東之後,才逐漸起了變化。
一九六八年二月,朴正熙總統再度廢除漢字,鑒於前次孟浪的失敗,這次作了詳細步驟,訂了四年計劃。依照這個計劃,今年減少使用漢字,以二千字爲限;一九六九年再減至一千三百字,到一九七二年全部廢除。
第一次努力是在李承晚時代。曾貿然通令各學校使用韓文教科書。全國機關商店牌匾改換韓文,政府的機關報「漢城新聞」,隨卽印行韓文版,率先提倡,可是讀者不習慣,銷路大減,結果又恢復使用漢字,教科書也終於復用漢字。李承晚廢除漢字的計劃,乃全盤失敗。
越南自十九世紀中葉,即開始使用羅馬拚音文字,起初雖然是因爲法國的天主教神父,爲了傳敎的便利發明了拼音文字,可是後來統治越南的法國人,以政治力量普遍推行,越南王乃於一九〇八年正式决定,全越學校以拼音文字授課。
日韓越三國都是受中國文化影响最深的國家,同是使用漢字,並以筷子爲食具的國家。由於西化東來,在接受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對https://m•hetubook.com•com中國文化日漸疏遠,從漢學問題上,表現得非常清楚。
對於南韓政府這一計劃,民間人士仍存懷疑和觀望的態度;一般人認爲:「完全用韓格魯的文章沒有味道,使人沒興趣讀了。」
精通中英文的林語堂先生,去年來港演說時,曾爲中國漢字辯護,認爲中國文字用法比英文簡易,因爲動詞不必跟隨時間及你、我、他的身位變化。非常有道理,值得我們注意。中國文字如何改革,須待專家切實研究提出辦法。非本文所討論的範圍。本文介紹越、韓、日三國關於改革漢字問題的情况,用意是供我們改革文字的借鏡。
日本使用漢字的數量向由政府來規定和頒布。現在使用的漢字共有八百八十一字,依照教育部最近頒布的新計劃,將增用一百一十五字,使漢字總數達到九百九十六字,增加漢字如左:(略)
法國人廢除漢字,推行拼音文字,並非毫未受到抵抗。本世紀初一位在法國留學返越名爲阮謝同的官員,在順化王宮曾向越王進言改革,他說:「在我國燈是由下向上發光,在法國則是自上垂下」,建議改用電燈,及廢除漢字採用拼音文字,結果越王大怒,把他押入監獄hetubook.com•com,斷絕食物,使之餓死。當時在民間,廢除漢字政策也遭遇到無數的反抗。曾私下學習傳授漢字達半世紀之久。一般越南人多會這樣想,拚音文字是法國人的玩意兒,法國人在越南絕不會長期統治,只要他們一走,拼音文字也就一齊跟着走了。結果呢,兩次大戰後,法國人眞的走了,可是留下來的拼音文字沒有走,無論是在北越或南越都被定為國語。對於漢字並無恢復的要求和計劃。今天的南越人,只有五十歲以上的人才識漢字,現下全國只有四十四人在學習漢學,他們是西貢大學的學生,多是修史學的學生,爲了了解越南的歷史(幾全部漢字記載),才不得不學漢字。無論是日本、朝鮮或越南,他們在採用漢字過程中,都有所創造,換言之發明了新漢字,或漢字的新義。例如越南的「字喃」卽越南漢字之義,日本的「辻」卽交叉路口之義。這些新字新義發生的原因,乃爲了使漢字更切合方言及習俗的需要。一二七二年,越南在陳朝聖宗皇帝的時代,完成完全用漢字寫的「大越史記」,十三世紀之後,乃出現「字喃」,即使適合越人口語和生活的新文字,極受越人的歡迎。當時的詩人曾競相使用。
漢字問題在日
https://www.hetubook.com.com
本恰與越南和韓國的情形相反。韓越二國皆在致力廢除漢字,日本則致力擴大使用漢字。按:南韓廢除漢字已失敗一九七二年决定復用漢字。
上述增用漢字計劃,準備於一九七一年學校教科書改編時實施。日本敎育部作此决定的理由,爲了培養國民傳統,必須擴大學習漢字。原來計劃增用三百字,因國語專家們反對,結果只增加了百五十餘字。
韓國人雖早就發明了自己的「韓格魯」,(原義是唯一的文字,卽韓文),但是過去因受中國政治影响太深,並未認眞實行廢除漢字,直到戰後,才致力於文字改革,廢除漢字,完全使用「韓格魯」。
日本擴大使用漢字
上述計劃由教育部草起,由內政、新聞有關各部合議制定。到一九七二年時,一切政府的公文出版均將完全使用韓文,甚至報戶口時,拒絕受理漢字的姓名,政府還設立一專門機構,把一切用漢文寫的古典書籍,譯成韓文出版,使研究歷史的人也不必再讀漢字。可以說趕盡殺絕的廢除漢字的計劃。
教科書使用漢字,小學從一年到五年級,明年全部停止使用漢字,小學六年級及初中一年級到一九七〇年,中學二年及三年到一九七一年,三年級https://m•hetubook.com.com以上到一九七二年,全部廢除漢字。
執政的自由民主黨「文教制度調查會」,五月十六日决定了「關於國語問題的意見書」。涉及使用漢字問題,主要內容如下:(一)目前現行使用漢字數量的限制决予放寬。(二)所用漢字,應以原字體爲準,新體字,簡體字只爲特殊便利而設。尤其是人名、地名等固有名詞,必須尊重傳統的趣旨,使用正確字體。(三)文化之流,卽歷史之續,須尊重傳統的語法。(四)横寫及自左向右寫,只限於學術不得已的需要,不能推廣使用。(五)漢字假名(日文字母)混用(按:指某些漢字的詞,因其中一漢字不會寫,或該字未被准許使用時,遂以假名拚音註之)或濫用外來語必須加以改正。日韓兩國同受中國文化的影响,在時間上韓國較日本猶先,而今天在對待漢字問題上,兩國却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措施。但是我們不可以單從這一點涉論韓國人不愛中國文化,或日本人特別敬愛中國文化。其實日本之用漢字,及南韓之廢除漢字,皆根據其自身的理由,與對中國愛憎無關,但是,日本接受西化最早,成績最著,今日已成世界上第三大工業國,他們之决定增用漢字,必有較切實的理由,換言之有其客觀的必要,這一點足hetubook.com.com以供南韓當局的參考,亦可供中國致力文字改革者的參考。
南韓逐步廢除漢宇
日本人發明了「假名」(日本字母),以假名及漢字混用的新文字來代替過去純粹的漢文;越南人在法國統治下,被迫採用了羅馬拼音文字。朝鮮則遠自李氏王朝第四代世宗即制定韓文,想廢除漢字,但未能成功,戰後南韓自從李承晚時代卽致力廢除漢字,迄今仍在繼續努力中。
南韓銷路廣大的朝鮮日報,對此問題發表社論說:「對於改用韓文問題,像修建工廠和公路似的,按着年度來推行,這種想法就是非文化的……」一般人都希望,至少要保留一部份漢字,使能夠編排新聞。一個大學畢業的女生說:「使用漢字不會降低思考力,使用漢字的日本人不是獲得諾貝爾獎嗎?」某一中學生說:「因爲同音字太多,如果廢止漢字,了解就困難了。」對於廢除漢字當然也有贊成的。他們以爲學習漢字太廢時間,如完全改用拚音的韓文,可使學童節省許多精力。况且北韓早已經廢除了漢字,並沒有發生太大的困難。
五四運動以來,由於固有文化之被批評,改革漢字的呼聲不絕於耳,咸認爲漢字學習較難,書寫不便,難以適合近代文化的要求。對於這些見解,目前是否已到重新反省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