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合一的羅漢
考佛經所載,此佛本名「如來藏心」,表示心性清淨。原來,佛教各宗派,對於心性,有幾種解法,一派認為,性同心是分開的,性即修養,修養可以洗淨自己之心,如無修養,即無法使心清淨。「止觀大意」一部佛經認為:「不變隨緣就是心,隨緣不變就是性」,故將心性分和_圖_書開。但是禪宗則認為心性並無分別,創「心性合一」之說,因此也有這一座「心性合一佛」。
禪宗六祖慧能,是發揚「頓悟」之說的佛祖。所謂頓悟,即是頓時覺悟之謂,所以他主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認為一個人覺悟前非,立即
和*圖*書可以與佛有緣,只要心性合一,就能成佛。他有一個解釋,指出水可以結冰,冰又可以化為水,當人人迷惑不解佛理的時候,心性就好似冰一樣實,但當人人悟出佛理時,心性一齊解開,就似冰化為水一樣的柔軟。因此禪宗寺廟,多有心性合一佛供奉。
佛心打開任人看
原來名叫開心佛https://www•hetubook.com•com
原來名叫開心佛https://www•hetubook.com•com
這座開心佛,心靈打開,見到他的心臟,但他的手上,又有一個心,這個心,表示性,心和性,都在佛祖掌中,意思是叫人修心養性。這座開心佛,據說可以m•hetubook•com.com解除一切煩惱,心有疑難之事,到來上香祈禱,自然會悟出解決的方法。
筆者研究廟宇歷史有約十年的時間,其中一些廟中奇妙的神佛,在鄰近地區找到,但在香港則找不到,原因是,香港並非設有這種神佛。而是有些神佛,香港只有神位供奉,卻沒有神像供人參拜。例如一位「心性合一」的hetubook.com•com佛像,在香港卻找不到,但香港一些禪宗的寺廟,則有供奉心性合一佛而無佛像。
澳門大三巴牌坊後面一間小廟,內有一座心性合一佛,廟內的司祝,稱此佛為「開心佛」,原因是,這一尊佛像,並沒有穿法衣,露出一個胸脯,胸部處近心臟的地方,開了一個窗口,露出一個心臟出來,因此稱之為「開心佛」。